第150期,2022年6月13日紡織報
成立廿五載 紡織商會與會員共創光輝前路
1997年6月,香港紡織商會成立,轉眼已25周年。
成立香港紡織商會的原因,和紡織品配額制度取消有關。70、80年代,紡織業佔香港出口百分之50,是重要的行業。1997年,由於知道2005年起全球配額將被取消,行業將面對新的困難,於是成立商會,與內地機構提出意見及解決困難。
當年加入商會會員參與的業務很多元化,有紡紗、印染、織布、製衣,也有做帽、做鞋、做袋,所以在行業的代表性非常高。行內很多精英一起推動會務,令紡織商會有今天的成就,多得大家支持和鼓勵。
2011年,商會就內地與香港經貿合作項目簽約,當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是簽署儀式的見證人之一,足證商會地位和重要性。
紡織商會成立25周年 發揚光大
25年來,製衣業面臨很大改變,無論銷售渠道、市場位置、生產基地,業界正在急速地改變,但我始終相信,人們對服裝永遠有需求,代表這行業仍有發展機會。希望紡織業人士能思考自己能做什麼突破,令這個行業仍然能夠發揚光大。
香港紡織業的地位角色其實不斷改變,隨着國內成本增加,生產地點轉移改變,對香港本身業務架構轉變非常大。香港由一個生產中心變為採購中心,甚至現在變成產品開發、設計及創新中心。
此外,我也想提提令我們商會自豪的《香港紡織報》。當年港商出口受歐美限制,面臨很大困難,要與內地機構互補求存,當時港商不懂處理外發加工的過程,以及海關手續、出口轉口的問題,《香港紡織報》登場成為業界交流平台。後來有重要的資訊都可刊登於紡織報提示業界,是向同業傳播資訊的重要工具。我們亦在《香港紡織報》上提出意見,希望特區政府、內地政府及商務部重視我們的困難。
紡織界支持新一屆政府
香港近年面對嚴峻挑戰,通關、經濟及民生等議題備受關注。而在此關鍵時刻,需要一位信念堅定、有承擔、執行力強的行政長官,組織有能力的管治團隊,為香港發展創造有利環境,緊握融入國家發展的新機遇,破解經濟民生的深層次矛盾,帶領香港走出疫情陰霾。
我們期望新任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以「剛柔並重」的作風團結社會各界,制定政策以改善民生及提振經濟,帶領香港盡快走出疫情陰霾,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李先生擔任保安局局長期間,曾在香港紡織業聯會和香港紡織商會舉行的座談會上,與超過40名業界人士會面。李先生善於聆聽各方意見,兼耐心了解業界的看法,足見與工商界溝通良好,相信他可以團結各工商專業領域,共同為香港發展謀定策略。
對新一屆政府的期望
有賴於當年特區政府撥款成立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帶動了業界新的元素,將產品提升。希望將來政府、學界、業界可以更多的交流。研發中心對我們非常重要,目前世界競爭激烈,只有在產品開發,包括設計、創新、科研及採購多下功夫,才能走出一條生存之路。另外,建立自己的品牌,以及網上貿易和服務,也是一條可發展的路。
本集團的發展策略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轉」,相信也可為業界參考。亦期望新一屆特區政府可以帶領業界走出去,到發展中國家開拓商機。
最後,我祝福紡織業界蓬勃發展,香港紡織商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繼續將業界團結在一起,將香港紡織製衣業帶到另一個高峰,並祝《香港紡織報》為業界帶來更多有用的資訊,促進業界發展。
香港紡織商會創會會長、永遠榮譽會長、旭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釗博士
訪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期待與紡織商會合作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紡織及服裝學系(Institute of Textiles and Clothing; ITC)成立於1957年,至今已有65年歷史,多年來培育了大量業界人才。今年7月1日起,理大將之升格為「時裝及紡織學院(School of Fashion and Textiles; SFT)」,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特別與本報分享新學院的發展方向,與及未來可與商會合作的空間。
與商會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
滕錦光教授非常期待與紡織商會合作,「理大希望與商會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理解產業的需求,讓我們的科研更有針對性,應用到商會的各位會員的業務上。」他又表示,務使研發成果能於內地轉化為可應用的方案,理大希望在疫情後在各地重要的產業城市建立創新研究院,「紡織也是重點方向。」
「事實上,內地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龍頭產業,例如江蘇的工業材料、深圳的微電子產業等。理大的願景,是在中國內地每一個城市都有基地。而理大則提供知識產權合作,轉化成產業的推動力。如果要在重要的紡織產業城市如東莞創立紡織創新研究院,就需要與商會的各位領導加強合作,透過你們內地的產業和聯繫,同心協力將理大卓越的科研及知識轉移,以協助業界發展。」滕錦光說。
注重設計及製造
談到新學院的發展方向,滕錦光表示,日後學院會更注重時裝設計。「過去幾十年,我們在紡織科研方面的工作取得相當高的成就。隨著香港紡織業轉型,新的產業鏈應運而生,更加注重設計;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與倫敦、紐約等時裝之都仍有差距,」滕錦光希望理大為香港時裝業裝備優勢,以促進業界發展及培育人力。「升格學院有兩個好處,第一,ITC本隸屬應用科學及紡織學院,為配合大學的整體發展,學院可以更大的自主空間,以迎合業界在創科及人才的需要,理大亦會大幅增撥資源支持教學及科研的工作,融合粵港澳大灣區以至國家的發展;最二,理大可以在時裝設計領域扮演更突出的角色,大灣區目前缺少在創意設計上與國際水平接軌的時裝設計學院,隨著學院的成立,將來定能為大灣區培育更多人才。」
滕錦光表示,2018年深圳在南方科技大學成立了創新創意設計學院,這項目正正由他負責。「學院定位為建設國際化、高水平、創新性、實踐型的世界一流設計學院,可見深圳亦同樣重視時裝設計人才培育。理大作為先行者,有非常大的空間在大灣區發展。」學系升格為學院後,將繼續致力培育具潮流觸覺時裝行業領袖,為業界培育具備專業知識及企業精神的優秀人才(理大ITC每年本科畢業生約260人),並按市場對先進技術的要求,課程將加入嶄新科目包括如人工智能、數碼技術、電子商貿、可持續發展等。在科研創新方面,將與紡織業界加強合作,將科研成果落地,科研範疇包括:智能可穿戴技術、量身訂做、時裝供應鏈管理、紡織品研發及改良、紡織工業綠色科技、可持續發展等。
將紡織科技成果落地
談到如何將紡織科技成果落地,滕錦光表示,香港因為土地問題,目前缺少產業基礎和市場,即使有創意亦難以在香港業界發揮。「研究及知識轉移需要更多的土地,理大需要利用大灣區和北部都會區,建立一些大型研究院,為大學科研提供土地;政府也需要提高基礎科研的投入。」滕錦光又表示,理大目前已積極為紡織業界提供創新研究成果,例如率先將人工智能引進時裝設計方面, 並領導不同科研項目,得到政府大力支持。
例如理大積極參與香港特區政府創科重點項目「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InnoHK),以支持香港發展成為環球科研合作中心;又聯同多所世界知名學院於InnoHK成立三間世界級的科研中心,其中一間是與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合作成立的「人工智能設計研究所(AiDLab)」,提升業界的競爭優勢。理大高等研究院(PAIR)亦致力促進跨學科研究,與世界頂級科研機構合作,涵蓋大學具策略優勢的領域,應對業界具挑戰性的問題,當中包括智能可穿戴系統。
滕錦光期望與香港紡織商會保持緊密的合作,「任何合作都要是雙贏的,才有可能成功,我們會積極拓展這些機會,為業界帶來正面影響。」。
香港紡織商會 基斯
信保局推出「出口信用擔保計劃」 擔保額上限5千萬元
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以試行形式推出「出口信用擔保計劃」,為期12個月,協助香港出口商,特別是中小企更易取得貿易融資,3月起接受申請。
經濟不景,本會不少會員反映,在環球經濟放緩、外圍環境不明朗以及疫情多重夾擊下,很多中小企面對着極大的經營困難,急需資金周轉渡過難關,以免裁員或倒閉。尤其有不少需要處理歐美訂單的會員,更受制於在美國破產法第十一章(Chapter 11),當公司經營困難,申請破產保護令,所有債主都需要暫緩追債給予這個企業翻身的機會。在經濟困難下,廠商反而被拖欠費用。
面對經營難題,部份會員面對追債訴訟,以及清盤挑戰。政府一直透過「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提供擔保,並因應情況,推出優化措施,幫助中小企獲得商業貸款。根據最新的「出口信用擔保計劃」,信保局為保戶的出口融資作最高七成信貸擔保,上限5千萬港元。借貸機構對保戶進行信貸評估後,就提供的貸款向信保局申請擔保額。信保局總監趙民忠指出,疫情與地緣政治衝突帶來現時的市場波動,「擔保計劃」將提升出口商應收帳款的風險質素,及借貸機構對出口業界提供資產借貸的信心。信保局一直與相關業界保持緊密溝通,籌劃「擔保計劃」細節,並將密切留意市場反應,適時檢討。
香港紡織商會
紡織及製衣業界向李家超提交聯合業界建議書 倡成立基金推動產業發展
紡織及製衣業界向李家超提交聯合業界建議書 倡成立基金推動產業發展
4月27日,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陳祖恒、香港紡織業聯會會長陳亨利、本會會長朱立夫,以及全體紡織及製衣界選委會委員(詳見下文),向當時仍為候選人的候任特首李家超競選辦提交聯合業界建議書,建議新一屆政府推動產業發展。
今次聯合建議書是由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陳祖恒牽頭撰寫,他表示,業界亦同步編撰行業報告,期望下任政府在政策與資源上支持業界的調研工作,待報告完成後,可作為特區政府的一個政策基礎,為整體經濟規畫提供依據。陳亨利讚揚李家超作風務實貼地,勇於面對挑戰,是一名「實力派」,業界非常支持他擔任下任特首;是次遞交業界建議書,希望讓特首候選人「以結果為目標」,將業界建議納入政綱。朱立夫則表示,紡織及製衣業是香港創科的「大戶」之一,有實力更上一層樓。
聯合業界建議書全文
香港紡織及製衣業是本港主要出口創匯行業之一,也是世界紡織與成衣採購樞紐,有全球供應鏈的人才和經驗,具有獨特優勢。未來,紡織及製衣界要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對接東盟區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期望與新一屆特區政府可以有新思維協助推動,在政策制訂、改善營商環境、發展業界等方面,與業界攜手共進。
香港紡織業面臨環球營商環境的挑戰。政治經濟時局變化,中美貿易戰持續、環球貿易格局驟變;資訊科技、互聯網、人工智能改變生產和物流模式,對生產提出更高要求。而在後疫情時代,各國、各地區的防疫措施限制了人流、物流,行業供應鏈受阻、甚至中斷,生產和銷售渠道面臨深刻改革。
機遇,與挑戰並存。2020年國家公布 「十四五規劃」,提出了要把「中國製造」推展為「中國智造」,提出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其中,市場供給能力將是關鍵,中國政府提出多項支持科研及先進製造業、擴大內需及優化消費市場、加快發展服務產業,以及促進綠色產業發展的政策,以強化國內供應鏈由研發到銷售的各個環節。對香港紡織及製衣業而言,無疑是一次提升的機遇。
香港紡織及製衣業根基穩固,有實力應對當下時局變化的挑戰,只要政府投入資源,共同提升,效益立竿見影。
第一,是建議成立「紡織及製衣業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會)。
委員會的職能,負責整合政府推動、支援及資助業界的各項資源,以結果為目標,令資源用得其所,做到貼地、執行到位;並借鑒內地,按「十四五規劃」提出行業政策和目標,引導持分者朝同一方向發展。同時,推進和財政支持有關政府法定機構,如HKRITA、CITA、HKPC、HKDC在前海、橫琴以至整個大灣區的發展,協同內地有關單位,支持當地港資企業科研結果落地。
在推廣和宣傳方面,委員會推動CITA和HKDC建立有國際和中國特色的設計和品牌生態圈,支持行業積極參與內地、香港和國際展覽會、時裝周等各項線上線下活動。
委員會亦要擔當與官方機構協調的角色,與信保局及相關部門緊密合作,繼續推動額外增加ECIC承保內地買方出口信用保險中的風險承受能力,解決買方風險和資金鏈問題,協助港資港企積極參與國內大循環。
第二,建議成立紡織及製衣業持續發展基金,協助紡織和製衣發展及提高競爭力。
基金初始基金約五億元,支持紡織及製衣業科研成果落地,市場推廣,品牌設計發展。同時,增加額外撥款到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並支持行業積極參與內地,香港和國際展覽會、時裝周,和有關的市場線上線下推廣活動等。
香港正面對回歸以來最嚴峻的挑戰,「通關」是業界一直關注的議題,經濟有待復甦,眾多民生難題,如房屋、就業、教育、醫療等領域的難題有待解決。期望新一屆特區政府以「剛柔並重」的作風,堅定信念、勇於承擔、敢於作為,團結社會各界,制定政策以改善民生和提振經濟,帶領香港盡快走出疫情陰霾,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第三,編撰行業報告。業界正籌備對行業規劃作整體研究,整理相關數據,打造具有針對性及香港特色的香港紡織及製衣業報告,期望特區政府可以支持業界的調研工作,將有關工作納入施政日程,並與生產力促進局、創新科技署等部門協調,令有關工作可以得到資金及政策上的支援。報告完成後,可作為特區政府的一個政策基礎,為整體經濟規劃提供依據。
第四,協調跨領域跨界別合作。香港紡織及製衣業發展需要跨部門的合作和協調,特區政府可考慮將推動紡織及時裝設計製造行業,納入其中一個政策局的主要職能,由政府層面作出頂層設計,為不同業界合作拆墻鬆綁,將業界與影視、體育、創科等領域結合,將工業與文化產業結合,完全有條件發展成一種文化創新產業,打造具有香港特色的新興產業鏈。
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陳祖恒
香港紡織業聯會會長陳亨利
香港紡織商會會長朱立夫
紡織及製衣界選委會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列)
方淑君、司徒志仁、邱允恭、呂䏈鳴
陳淑玲、陳愛菁、許彼得、梁嘉彥
黃守正、楊詩傑、楊燕芝、鄭文德
劉培傑、蕭勁樺、顏金煒、羅正杰
邁向創新及科技發展(十):石墨烯(下)
目前,國內外關於石墨烯材料應用於紡織品的報導已屢見不鮮,如石墨烯纖維、石墨烯複合纖維等產品已出現市場,現介紹如下:
內地:南通強生石墨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開發石墨烯原料和其複合纖維材料,將石墨烯混入錦綸、滌綸、粘膠等紡絲,使紡絲後纖維具備遠紅外發熱、抗紫外光、散熱、抗菌、抗塵蟎、抗紫外線、阻燃、高熱傳導能力等功能性,也具備防臭能力。由於石墨烯帶有負電極特性,若應用在醫療方面,具有舒緩肌肉緊張、促進肌肉復原等功能。該公司的功能性石墨烯紡織品廣泛應用於服裝、家紡、工業、體育、保健、軍警、航空航太等範疇。
內地:聖泉集團
利用從植物秸稈、玉米芯中生產出的生物質石墨烯和玉米芯纖維,複合出的一種石墨烯功能複合纖維,具有優良的拉力、抗靜電、遠紅外、防紫外線、抗菌等多功能特性。該集團研發的內暖纖維包括長絲、短纖等,短纖可與莫代爾、黏膠、棉、普通腈綸等其他各種纖維搭配混紡,長絲可與各類纖維互相交織,製備不同功能需求的紗線及面料,應用於服裝、軍工、輕工、醫療等多領域紡織品,得到國內外市場廣泛應用。
義大利:Directa Plus
開發石墨烯應用於紡織產品的多項方式,包括製成染料、貼片、粉末、塗料或薄膜附於面料上。該公司製造的石墨烯,不須任何化學藥劑就可將薄片離析,目前該公司積極與服裝品牌公司合作,開發石墨烯紡服產品,例如跑步衣提供蓄熱、調節體溫功能,利用石墨烯為天然、非化學物質、無毒害、更貼近人體安全使用材料。
美國:Graphwear Technologies
利用石墨烯材料研發了汗液監測感測器,用以監控人體的葡萄糖和水分含量,開發目標以汗液而不用血液來測試,分析感測器穿戴者的運動表現。例如穿戴者發現自己在血糖水準過低時,就不適合繼續運動。這智慧型石墨烯汗液監測感測器可再與紡服結合,成為可穿戴感測器。
針織藝品展 - 羅氏針織夥拍藝術家與法國五月聯手,舉辦《從街頭到針織》展覽
羅氏集團第六度與法國五月聯手,在5 月 24 日至 6 月 9 日期間於D2 Place舉辦《從街頭到針織》展覽,促進香港與法國文化交流。除展出一系列由香港藝術家Bao Ho及法國藝術家Binokl和Le Cyklop的原創藝術品之外,羅氏集團旗下品牌羅氏針織更將三位街頭藝術家的作品轉化為原創針織藝術,呈現於公眾眼前。除是次《從街頭到針織》展覽之外,羅氏針織早前推出的Yarn Bombing針織藝術項目即將載譽歸來,以別緻的藝術作品粉飾社區,推進本地藝術發展。以上各種別開生面的藝術表達方式,旨在傳承及弘揚針織技藝,同時推動及實踐香港再工業化。
資料來源:香港羊毛化纖針織業廠商會
國際短訊
孟加拉成衣出口在10年內可能達到1000億美元
H&M集團在孟、巴基斯坦和埃塞俄比亞的區域負責人Ziaur Rahman,在達卡舉行的為期兩天的「2022年可持續服裝論壇」上表示,孟有潛力在未來10年內,年度成衣出口達到1000億美元。孟是H&M集團成衣的主要採購地之一,約佔其外包總需求的11-12%。Ziaur Rahman表示,H&M集團正在從孟300家工廠收購成衣產品。孟出口促進局數據顯示,2021-2022財年前10個月的成衣出口量,上升至353.6億美元,比上一財年同期高出36%,比本財年預期目標高出22%。
美國啟動對中國加徵關稅複審程序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5月3日宣布,4年前依據所謂「301調查」結果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關稅的2項行動將分別於今年7月6日和8月23日結束。即日起,該辦公室將啟動對相關行動的法定複審程序。美國貿易代表戴琪2日表示,美國政府將採取一切政策手段以抑制物價飆升,暗示削減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的關稅將在考慮範圍之內。
世界主要紡織服裝零售市場2-3月表現平穩
美國、加拿大等北美重要市場的服裝類產品零售表現延續了去年的強勢復甦態勢。2022年3月,美國服裝服飾(含鞋類)零售額達269.4億美元,同比增長7.3%。2022年2月,加拿大服裝、鞋類和皮製用品銷售達30.8億加元(約24億美元),同比增長40.6%。歐洲各國服裝類產品零售在去年同期的低基數下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歐盟27國1月紡織品服裝鞋類及皮革製品整體零售同比增長13.4%,2月有望繼續保持增長。
香港紡織商會輯
需承壓 順勢應變 外貿動能亟待修復
今年3、4月份以來,受國際需求走弱、通脹高企、新一輪疫情反彈、海外供應鏈擴張等內外部多重因素影響,我國紡織服裝出口雖仍保持增長,但增速明顯回落,部分出口大省(市)出現負增長,外貿形勢更加複雜嚴峻,穩外貿壓力顯著增加。
前四月累計,紡織服裝出口958.4億美元,同比增長8.7%,比疫情前2019年同期增長29.5%,繼續呈現發展韌性。 4月當月,受國內疫情影響,紡織服裝出口235.9億美元,同比增長1.6%,但仍比2019年同期增長24.2%。 4月增速較上月大幅回落15.2個百分點,為去年9月以來最低。 4月當月,廣東、江蘇、福建和上海受疫情影響分別下降2.5%、8.9%、10.5%和26%。浙江、山東和中西部20個省市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出口增速分別達13.7%、16.4%、13.6%。
在RCEP實施帶動下,東盟超越美國成為我第一大出口市場。前四個月,我對四大市場東盟、美國、歐盟、日本出口分別為172.3億美元、162.8億美元、134.6億美元和60.6億美元,分別增長20.2%、7.6%、5.9%和-9.8%。受日元貶值等因素影響,我對日本出口出現明顯下降。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369.9億美元,增長17.8%。對新興市場出口呈分化態勢,除對東盟出口大幅增長外,前四個月對拉美出口也大增26.9%,對中東和非洲出口則分別微增1.6%和2.6%。
中間產品出口增速較快。前四個月,我國紗線和麵料分別出口39.7億美元和17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5%和30.2%。受RCEP實施紅利和海外服裝產能恢復的拉動,前四個月,中國對越南面料出口增長10.8%,對孟加拉國、柬埔寨和印尼的面料出口分別大增51.1%、44.5%和56.1%。
服裝家紡產品增速大幅放緩。前四個月,我國服裝和家紡產品分別出口470.2億美元和60.1億美元,同比僅增長6.2%和0.6%。針織服裝出口211.5億美元,同比增長18.9%,較去年全年42%的增速大幅回落。梭織服裝出口199.2億美元,同比增長13.8%,比去年四季度增速放緩10個百分點。
線上消費回落影響跨境電商出口。據海關統計,2021年我國跨境電商出口增長24.5%,今年一季度跨境電商出口同比增速大幅放緩至2.6%。我服裝出口中約有20%左右為跨境電商。隨著商品價格和配送費用不斷走高,消費者從線上回歸實體商店,跨境電商急速擴張的態勢明顯放緩。
隨著疫情的減弱和產能的恢復,越南、孟加拉等國服裝業復甦步伐明顯加快,前兩年因國際疫情爆發而回流到中國的部分訂單有再度轉出趨勢,服裝業產業轉移問題再次成為焦點。一方面,產業轉移趨勢重啟,訂單繼續流出到東南亞,這既是對疫情前趨勢的回歸,也是因中美經貿摩擦等原因規避風險之舉,也有外需增量消失的原因。另一方面,海外供應鏈目前無論在產能規模、產品結構還是產業鏈完整程度上,尚無法對中國形成根本性挑戰,更是嚴重依賴於中國產紡織原材料(尤其是化纖原材料)。越南、柬埔寨等國60%以上的進口面料依賴中國提供。
展望後勢,一方面,隨著各國逐步退出經濟刺激並開始緊縮政策,疊加俄烏危機等連鎖影響,外需走弱幾乎成為定局;另一方面,在全球增量蛋糕縮小的情況下,國內與海外供應鏈搶奪訂單的競爭將更加激烈。海運費、原材料價格等因素仍對出口產生壓力,中美經貿摩擦後續影響需密切關注,美國6月21日將開始實施其「涉疆法案」中「可反駁推定」規則,將對中美貿易產生進一步影響。綜上,預計中國出口將在供給和需求兩端雙重承壓。
5月以來,隨著國內復工達產的推進、物流貨運的恢復和暢通,尤其是各項穩外貿政策的全力部署和落實,國內疫情對出口的階段性影響逐步緩解。面對諸多壓力和風險挑戰,我國紡織服裝出口行業依托強韌產業鏈,把握RCEP發展機遇,順勢應變、主動調整,有望走出低谷,努力實現穩外貿目標。
資料來源: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
「大灣區—時尚躍進2022」啟航 開展五地時尚盛典
Fashion Farm Foundation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贊助下,延續去年於上海舉行之「FASHION PORT 時尚・海港」的氣勢,舉辦時裝界盛事「大灣區—時尚躍進 2022」,除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之外,更希望透過連串精彩活動,凝聚設計人才和時裝愛好者,展現大灣區的時尚新氣象。活動於2022年4月至9月期間帶領香港本地時裝設計師及設計院校的年青設計人才巡迴5大城市,包括廣州、珠海、佛山、深圳,最後回到香港進行壓軸活動。四大亮點包括「FASHION FORCE大灣區時尚力聯合秀」,讓設計師作品在天橋上綻放姿彩,另有「FASHION BOND大灣區時尚聯結巡展」,雲集超過二十個內地、香港及澳門的獨立時裝設計品牌,打造玩味十足的沈浸式時尚體驗,此外還有「FASHION BEAT大灣區時尚音樂節拍」以及「FASHION DISCOVERY大灣區時尚之旅分享會」。
大灣區一直為設計人才卧虎藏龍之地,勢必成為內地以至國際時裝界的生力軍,是次盛典正正為香港設計師提供了難得一見的平臺,促進設計及靈感交流,掀起一片時裝新浪潮。
資料來源:Fashion Farm Foundation
通脹 加息 區域衝突引發全球經濟放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受俄烏沖突影響,大幅調低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3.6%,較1月份預測值下調0.8個百分點。IMF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6%,較此前預測值下調0.2個百分點。
具體而言,發達經濟體2022年預計將增長3.3%,較此前預測值下調0.6個百分點﹔2023年預計將增長2.4%,較此前預測值下調0.2個百分點。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2022年預計將增長3.8%,較此前預測值下調1個百分點﹔2023年將增長4.4%,較此前預測值下調0.3個百分點。主要經濟體中,美國經濟今明兩年預計將分別增長3.7%和2.3%﹔歐元區經濟將分別增長2.8%和2.3%﹔中國經濟將分別增長4.4%和5.1%。
IMF在報告中說,俄烏沖突引發西方對俄制裁,將導致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顯著放緩。沖突通過大宗商品市場、貿易和金融渠道產生全球溢出效應,在削弱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將加劇通脹。為應對通脹高企,全球多個經濟體加息,導致投資者降低風險偏好、全球金融條件收緊。
IMF強調,在當前情況下,全球合作至關重要。應通過多邊努力應對人道主義危機,防止經濟進一步割裂,維持全球流動性,管理債務危機、應對氣候變化、抗擊新冠疫情等。此外,各國政府應盡可能充分利用積極的結構性改革,推進數字化轉型、綠色能源轉型,為經濟長遠發展作好準備。
香港紡織商會 謝軒
業界消息
adidas中國市場一季度收入下降35% 下調全年業績預期
阿迪達斯公佈一季度業績,收入同比增長1%至53.02億歐元。一季度大中華區收入下降35%,受大中華區業績低於預期影響,阿迪達斯預計公司全年營業利潤率在9.4%左右,此前預期為10.5%至11.0%之間。阿迪達斯首席執行官Kasper Rorsted表示:「在東方,我們將在第二季度恢復亞太地區的增長,同時我們預計大中華區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將繼續下去。憑藉我們絕大多數市場的強勁兩位數增長,佔我們業務的80%以上,我們為2022年的成功做好了充分準備。」
福布斯發布2022全球企業2000強,8家中國紡織企業上榜
福布斯發布2022全球企業2000強。中國今年的上榜企業數量達到了399家,較去年的395家有所上升。其中,有8家涉及紡織產業的企業榜上有名。名單包括:恆力股份、榮盛石化、安踏體育、桐昆集團、恆逸石化、李寧、東方雨虹、申洲國際。
lululemon因以次充好被罰款8萬餘元
運動品牌lululemon關聯公司因產品「以次充好被罰」衝上微博熱搜。5月5日,lululemon官方微博對此回應稱,對於Navigation男士羽絨馬甲充絨量與國家標準不符的情況,深感歉意,已第一時間下架了相關批次產品。
香港紡織商會輯
SDC Newspaper Advertisement
迎接後新冠時代契機 越南新工業園區歡迎港商
2022年上半年以來,越南防疫措施逐漸放寬,貿易和製造業快速回暖,經濟復甦進程加快。本報今期訪問越南華僑集團萬盛發旗下SUNNYWORLD創新工業園投資開發股份公司時任業務總經理沈惠民Mark Sim,分享當地新建的工業園區機遇,並討論目前港商在越南的投資形勢。
經濟增速超過疫前水平
今年4月,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分別發布《2022年東亞與太平洋經濟半年報》和《2022年亞洲發展展望報告》,稱2021年東亞與太平洋地區國家的平均經濟增速達到7.2%,越南經濟增長已超過疫情前水平。強勁恢復的內需市場和持續增長的出口貿易,帶動其紡織品服裝國際貿易連續數月大增。
2022年以來,越南主要大宗紡服產品進出口額同比實現反彈式增長。越南海關數據顯示,1至4月越南向全球出口紗線、紡織品及服裝金額共計137.7億美元,同比增長21.4%。其中,紗線出口金額為19.4億美元,同比增長14.9%;其他紡織品及服裝合計出口金額為118.3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22.2%。
SUNNY WORLD創新工業園區歡迎港商加盟
早於2020年5月,SUNNYWORLD與新城隆安(Tan Thanh Long An)投資股份公司和在隆安動工興建佔地1,868公頃的「越發(Viet Phat)工業園區」。園區規劃為結合工業園區和都市區的新模式工業城鎮,其中工業園區面積是1,213公頃,住宅區面積是655公頃,將會成為隆安省最大的工業城鎮。越發工業園區位於南部鏈接眉公各省重點經濟區,交通便利,距離胡志明市中心僅58公里,距離新山一機場50公里,距離Saigon-Trung Luong高速公路28公里,距西貢集裝箱碼頭中心不到60公里,距離Bourbon港30公里,距離Cat Lai港口65公里, 距離隆安國際港口60公里。園區特點特點是有200公頃服裝專區,還可以接受染整行業。
Mark Sim是新加坡人,1994年開始於香港工作,2007-2020任職VSIP越南新加坡工業區。他以廣東話介紹園區,「我們目前非常歡迎港商前往越發園區發展。香港商家在越南已久,早於六十年代已有大集團(新華)投資。港廠在越南大多從事紡織服裝、鞋,皮帶等生產。近年來,港商的數目是比高峰期減低,因為部分廠商轉移到孟加拉或非洲的埃塞俄比亞等地。但香港仍有大量商人在這裡發展,我其中一個客戶維珍妮從事內衣生產,自從2014到來越南,現在仍一直擴充。」
產業鏈越來越成熟
目前在香港投資紡織的廠商,較為知名的包括溢達集團、維珍妮(在越南新加坡工業園區),聯業製衣、晶苑馬田等。 越南的優勢,一是穩定、二是政策明確、三是還可享有投資優惠,例如免稅假期、第四是這裡的產業鏈越來越成熟,原料供應越來越充足,製衣、紡織的技術已經好成熟。Mark認為,港商如果進入越南,可以考慮投資化纖紗線或功能製衣配料,越南以前引入很多棉織布,高值料多數從日本、韓國及中國台灣入口,但現時越南打算自行製造,如果紡織商如果想有較好利潤,可以投資這兩個板塊,因為這裡比較缺。
越南紡織服裝產品的需求仍在增長,今年前4個月的出口額近110億美元,增長近21%。其中,對主要出口市場如美國、歐洲、日本等越南紡織品出口均取得正增長的好成績。已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給越南帶來巨大機遇。尤其是2022年初剛剛生效的RCEP協議,對越南來說更是一個大好機會。
除了機遇之外,越南紡織服裝業還面臨三大挑戰:一是全球供應鏈仍受疫情影響,導致供應鏈中斷;二是所有品牌公司都要求使用回收再利用產品,而越南紡織服裝業的這條供應鏈仍然有限;三是勞動力資源。 「希望香港商人組團來越南投資,集中資金、人才,找如越發工業區那類比較看重服裝業的伙伴工業區,群體經營,優化產業鏈,爭取物流優勢,而較近貨物進出口處,必定會有好效果。」Mark坦言,港商很多時會「各自為政」做事,不似內地或中國台灣廠商一樣通常集體行動。「越南的工業區都願意和廠商密切配合,新建成的工業園區會聽取廠商專門意見和經驗,量身定做基礎,然後合力集中產業鏈。共同運作時廠家融資、人才,出入口等關鍵運作元素都會有明顯優勢。」
香港紡織商會 基斯
香港消息
首個議員議案獲通過 陳祖恒倡訂全盤工業藍圖
紡織及製衣界立法會議員陳祖恒在立法會提出的首個議員議案「制訂全盤工業藍圖,推動香港工業發展」,重點建議制訂全盤工業藍圖、優化各項工業及創科資助計劃等。議案5月19日獲立法會一致通過。陳祖恒在大會上發言時表示,香港整體的工業政策仍欠缺兩個核心觀念。第一是欠缺工業結合創科的發展觀,另一個則是欠缺國家觀,結果令政策趕不上變化,趕不上預期。他相信有強大穩健的工業作為創科的落腳點,有助推動產業多元化,提升香港競爭力,創造青年上流機遇。
3月零售銷售額跌13.8% 鞋類衣物大跌55.4%
政府統計處5月發表最新的零售業銷貨額數字,3月份銷貨額按年下跌13.8%,遜市場預期的跌12.6%;而網上銷售則佔總銷貨額的11.7%。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38億元,較去年同月下跌13.8%。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錄得較大跌幅,大挫55.4%。政府發言人表示,由於本地第五波疫情及因而實施的社交距離措施繼續約束市面人流和打擊消費氣氛,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在三月按年進一步急跌。發言人指出近期本地疫情改善,加上四月初發放的第一期電子消費券,將為零售業帶來支持。
香港3月出口貨量年減17%
統計處公布,3月香港的商品整體出口貨量及進口貨量分別年減17%及15.2%;累計2022年第一季分別年減6%及7%。3月商品整體出口價格及進口價格分別年增9.9%及11%;累計今年第一季分別年增10.3%及10.6%。3月輸往中國大陸(-23.7%)及越南(-2.1%)的整體出口貨量下跌;輸往美國(2.9%)、台灣(11.7%)及印度(13.3%)的整體出口貨量則上升。
香港紡織商會輯
歐美疫情影響消退 香港紡服出口低迷
據港府統計處資料,2022年首四個月,香港紡織服裝出口金額為277.3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2.5%。儘管全球經濟重啟,而且去年基數較低,可是紡織品出口依然低迷。其中服裝出口繼錄得171.52億港元,繼續下跌6.2%;紡織品105.84億港元,大跌21.2%。
紡織口罩和醫用防護服於疫情期間佔本港對美國和歐盟紡織品出口至少80%,2020年分別增長4倍和10倍以上,不過近期來自這些發達市場的需求大減,因此美國與歐盟(及英國)紡織出口分別大跌66.8%和67.7%。另一方面,在家工作料會成為新常態,人們對正裝的需求相信會減弱,美歐服裝出口分別大跌15.4%及24.1%
亞洲依然是香港紡織品出口的主要市場。香港對亞洲服裝市場的整體出口有所增長,但仍低於疫情前水平,其中中國內地增長10.2%、東盟為2.1%。展望未來,香港紡服出口整體趨勢仍不樂觀,香港紡服經濟活動仍低於衰退前的水準。生產設施持續從中國內地遷移到南亞和東南亞,難免導致香港服裝出口下降。而且疫情及社交距離對紡服業打擊相當大,全球服裝消費前景仍不明朗。香港紡衣出口結構早已由本地產品出口為主轉為經港轉口為主,目前兩者比例接近1:99。隨着本地紡衣生產式微,出口已成微不足道,近年亦以每年雙位數字跌幅下降。
香港紡織商會 余青
以科技為乳癌康復者開發舒適胸圍
乳癌是本港女性常見的癌症,不少患者需要進行乳房切除手術。康復者在手術後,需佩戴特製
的胸圍及義乳來重塑自然的女性體態,減少身體不平衡,但坊間不少相關產品多以西方女士標
準而製造,難以完全切合香港女性體態。另外義乳亦會阻礙散熱和排汗。
有見及此,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採用人體工學設計及三維物料技術,開發一個全新設計的
胸圍,為康復者帶來更舒適的體驗。在研發過程,我們使用人手量度及三維人體掃描,為每位佩戴者的身型進行精準的測量。這款胸圍運用胸圍結構、紙樣設計,以及加強彈性承托帶,改善合身度和身體平衡。在設計胸圍款式時,我們考慮佩戴者的生活習慣、個別的身型,以及康復進展。我們亦安排多次試戴,收集佩戴者意見。
這項研發的另一特色是由三維打印技術製成可拆式胸墊,模擬與年齡及體重指數相關的乳房密
度,照顧到每位佩戴者的立體乳房輪廓和體積,從而在形狀和重量兩方面,為亞洲康復者提供
更合身的胸墊。胸墊質地採用彈性網狀物料,為佩戴者帶來柔軟的觸感,有助舒緩悶熱及減少
汗水積聚。
這個研發項目剛在「2022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奪得金獎,正好展示科技能提升衣物設計及改
進物料的一面,並且照顧不同穿著者的需要。為了讓更多康復者受惠,我們已公開向業界以非
獨家專利授權許可形式推廣這項研發。目前,本地一間社會企業有意申請專利授權把這個技術
應用於他們的產品。我期望這款胸圍可彌補坊間類似產品的不足,令更多乳癌康復者能更自信
快樂地生活。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
總監(項目發展)姚磊博士
結合人工智能和動態數據優化功能性服裝和可穿戴衣物設計
人工智能設計研究所(AiDLab)由香港理工大學及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共同創建,透過研究將人工智能應用於不同設計範疇。其中一個創新設施「4D人體掃描實驗室」,可協助研究所取得動態中人體表面變化的數據,經整合後利用AI技術預測不同人體形態的壓力及溫度分佈等,將有助提升功能性壓力衣物及醫療保健服裝、紡織品及可穿戴產品的設計。
我們的身體外形結構非常複雜,即使一個簡單的動作,人體表面的型態都會隨之改變。隨著運動服於主流時裝的地位提升,貼身運動服與內衣能否針對動作中體型的伸展及收縮發揮功用,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4D人體掃描實驗室」擁有嶄新四維影像動態掃描技術,可進行快速及準確的360度全身動態掃描,所收集的數據可用於設計功能性服裝和可穿戴衣物。有別於傳統三維掃描系統,這個無標記四維影像掃描系統加入第四維:時間,目的是有效準確地量度和分析移動中的人體表面幾何形狀變化。此系統設有30部高速機械視覺鏡頭,功能每秒可達120Hz,以視頻形式採集及記錄人體的串連手勢、姿勢及動作。這個系統填補了三維掃描技術上的不足,系統的掃描空間比較大,對動作和姿勢的侷限會較少,拓展了三維掃描系統的功能及有關人體工學設計的數據分析。
掃描後,用家可將最適合的實體質感影像轉化成三維實體模型,再變成線框圖,即時分析人體於動態中的體型及尺碼,同時亦可準確測量體型的變化量與個人差異,動作及服裝設計等關係。動態的人體參數可進一步提升人體工學與包容性的設計,配合不同運動種類的需要,針對性地改善服裝的合身度、舒適感、動作自由度及人性化程度。團隊衷心希望這項技術能惠及更多人體工學與包容性設計的研究,回饋社會,造福社群。
資料來源:人工智能設計研究所
美棉供應減少 全球消費下降
美國農業部(USDA)發布全球棉花供需預測月報,上調2022/23年度產量、進出口同比預期,消費減少。具體特徵如下:
美棉產量減少:儘管美國植棉面積同比增加100萬英畝,但2022/23年度美國棉花棄收率同比增長一倍多,因此棉花產量同比減少。2022年,美國意向植棉面積1220萬英畝,但收穫面積預計減少110萬英畝,為910萬英畝,原因是美國西南地區的降雨不足,導致棉花棄收率明顯高於2021/22年度。由於全美棉花平均單產提高,美棉產量預計同比減少22.3萬噸。美棉出口預計小幅下降,為315.7萬噸。美國期末庫存預計為63.1萬噸,同比減少0.4萬噸。
全球棉花產量增加:全球植棉面積增加帶動棉花產量提高,印度產量預計增加43.5萬噸,中國增加10.8萬噸,巴基斯坦和土耳其也有小幅增產。
消費下降:全球棉花消費預計同比20.8萬噸,為2,656萬噸,原因是目前的棉花價格是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棉滌價差也處於歷史最高位。
中國恢復進口:全球棉花進口量預計增加45.6萬噸,中國進口量回升19.3%,有所恢復。
2022/23年度全球棉花供應同比減少,原因是產量增加56.9萬噸被期初庫存下降所抵消,全球棉花消費量和期末庫存同比下降。全球期末庫存預計同比下降1%,為1,803.2萬噸。
香港紡織商會 謝軒
超暖超輕納米纖維素 – 冬季服裝的新材料
由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研發的超暖超輕的納米纖維素(Celluwarm)最近在 2022愛迪生獎中榮獲金獎,技術亦於2021百大科技研發獎入圍決賽。兩項均是知名的國際科技獎項。
羽絨被廣泛應用於冬季服裝以作保暖用途。羽絨需要在活鴨身上拔毛,是一個不可持續和不人道的生產過程。此外,羽絨相對較厚,限制了其在戶外運動服裝的應用。
暖超輕的納米纖維素(Celluwarm)是一種可持續、不含動物成分的超輕保溫材料,由從廢粟米殼中提取的纖維素納米纖維所製成。此材料為冬季服裝提供市場上最高的隔熱性能,比羽絨毛保暖3.5倍,薄和輕50%,可水洗50次而不損其隔熱性能。
首個議員議案獲立會一致通過 紡織及製衣界與政府同開新章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中央引領香港由亂及治,由治而興,完善選舉制度後的三場選舉,全部成功舉行,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香港社會重回正軌,立法會亦撥亂反正,重回真正為市民做實事的地方。
我於5月18日代表紡織及製衣界,在立法會上提出首個議員議案「制訂全盤工業藍圖,推動香港工業發展」。在討論議案前一天,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接納了工業界包括紡織及製衣界的意見,決定成立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令我的議員議案來得更加合時,讓立法會可以就新政策局如何推動工業結合創科,推動香港工業融入國家工業發展,進行聚焦及務實的討論。議案最後獲立法會一致通過,為業界與特區政府攜手同開新章,揭開完美序幕!
我在議案提出,面對環球政經形勢多變,經濟大國加強實體經濟實力,國際出現結合科技重振工業的新趨勢,香港必須趕上形勢。事實上,國家賦予香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之定位,而工業界一向是創科「研發」與「落地」的重要陣地,也是創科「商品化」的重要載體,產業鏈的上、中、下游,都能結合創科,創科不離工業,工業不離創科 ,工業界包括紡織及製衣界,絕對是創科界未來發展的重點支柱。
同時,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為香港開拓發展機會,我建議新政策局必須把握大灣區、前海、一帶一路、RCEP、東亞區域等的發展商機,以「一國」的角度,打破兩地阻隔。以紡織及製衣界為例,HKRITA、 CITA等機構,若能延伸到大灣區及前海等地,兩地合作單位就可更方便、更省時進行交流,有效加強業界融入國家發展,將「中國製造」推展為「中國智造」,並為國家建立更多國際合作點,更好發揮香港作為國內外循環經濟的樞紐角色,講好中國故事。
為促進業界發展,凝聚業界共識,我透過多個途徑聽取紡織及製衣界意見,並舉行了多場線上「香港紡織及製衣業發展之路」諮詢會,先後與內衣業、皮毛業、製衣業、毛衫業、紡織業及時裝設計業等持份者交流。目前,我正整合相關意見,並草擬一份業界發展立場書,建議新一屆的特區政府,須以「一國」的角度制訂工業結合創科發展藍圖,並為紡織及製衣界爭取「兩個成立」,包括成立紡織及製衣業發展基金及委員會,協助業界發展及提高競爭力,融入國家紡織業的「十四五」規劃。
我並建議特區政府可從以下五大方向,推動業界融入國家紡織業的「十四五」規劃:
1.大力推動科創研發及落地,加強培訓專業技術人才;
2.強化香港在區域化生產和供應鏈的主導權和影響力;
3.建立有國際和中國特色的設計和品牌生態圈;
4.積極參與國內國外大循環;
5.持續推動行業綠色環保持續發展。
香港作為國家重要城市之一,在制訂發展策略時,必須以「國家視點」作為「香港視點」;以「國家利益」視為「香港利益」,以一國為根、為本,同時發揮兩制所長、所強,貢獻國家所需、所想,為國家「國內國際大循環」作貢獻。我非常期望在李家超先生帶領下的特區政府,與紡織及製衣界攜手,共建強大穩健的創科工業,推動產業多元化,提升香港競爭力,開拓青年上流機遇,做到如李家超先生所講「一加一大於二」的協同效應,為香港同開新章!
紡織及製衣界立法會議員 陳祖恒
會員動態
會員動態
5月6日,時任第六屆香港特區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李家超舉行「我和我們 同開新篇」見面會,向約千名選委在內的近1,500名社會各界人士介紹其政綱理念。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陳祖恒、本會永遠榮譽會長陳亨利、陳愛菁、會長朱立夫、監事長呂䏈鳴及一眾紡織及製衣界選委會委員一同出席。
5月8日,行政長官選舉順利舉行,李家超獲得1416張支持票,高票當選第六任行政長官人選。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陳祖恒、本會永遠榮譽會長黃守正、陳亨利、顏金煒、陳愛菁、會長朱立夫、監事長呂䏈鳴、副會長楊詩傑、楊燕芝、會董蕭勁樺及紡織及製衣界選委會委員均有出席投票。
5月23日,(左起)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陳祖恒、本會會長朱立夫、香港羊毛化纖針織業廠商會會長羅正杰、本會永遠榮譽會長陳亨利出席法國五月藝術節中,羅氏集團今年與街頭藝術畫廊L’Epicerie Fine HK 合作舉辦的「從街頭到針織——都市針織藝術」展覽。
香港紡織商會輯
金達集團的埃塞之旅:機遇與挑戰
金達集團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亞麻紗線製造商,為拓展生產全球化的佈局、實施低成本競爭戰略,我們於2017年來到了非洲大地,成立了金達(埃塞俄比亞)亞麻有限公司,建設了非洲大陸歷史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亞麻紡紗工廠。整個項目投資達7000萬美元,引進了全新的世界前沿設備與領先技術,為埃塞當地創造1000餘個就業崗位。我們已於去年12月實現了全面達產。在解決當地就業的同時,也帶去了新的技術,促進了埃塞俄比亞的可持續發展。
埃塞項目是金達集團投資金額最大的單個紡紗工廠,地點又放在基建不發達的非洲,對金達來說是一個充滿挑戰性的決策,也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對於我們埃塞人才隊伍的建設、屬地化的管理是一個新的課題。此外,在埃塞實際運營中所遇到的挑戰,包括營商環境問題、外匯管制問題、以及埃塞AGOA資格取消導致貿易成本增加等問題,也對金達埃塞工廠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挑戰很大,但機會更大。我們認為,埃塞俄比亞的紡織服裝和輕工行業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有可觀的發展潛力和合作前景。例如,在埃塞《十年規劃:通往繁榮之路2021-2030》發展規劃中,紡織服裝產業被列入製造業發展重點。因此,我們有理由有信心繼續保持在埃塞的投資和業務運營。
埃塞工廠是金達未來的一種機會,也是我們在亞麻行業與國際貿易中的核心競爭力。埃塞項目就是我們生產佈局全球化的實際行動。受地緣政治動盪影響,在這一輪全球供應鏈調整中,「去中國化」趨勢明顯。中國作為世界紡織製造業大國,面臨的挑戰可能是前所未有的。金達集團作為以出口為主的外向型製造業企業,埃塞項目是未來可預見形勢中的一個加分項目。國際貿易也為埃塞俄比亞這一不發達國家釋放了發展紅利,許多國家向其貫徹公平貿易原則並提供了零關稅的給惠政策。同時,作為世界上所剩無幾的成本窪地,埃塞俄比亞有望成為未來非洲的製造大國以及下一個「世界工廠」。
2022年5月12日,金達埃塞公司作為中埃企業代表參加了在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辦的「中國—埃塞俄比亞投資貿易合作論壇」。會上,中埃雙方就後疫情時代深化兩國經貿友好合作,對接發展戰略展開了深入探討,表達了共同發展、行穩致遠美好願景。
金達控股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陳仁君
行業新知
會員北上難 業界高呼立即通關
香港疫情回穩,確診數字自高位回落,政府日前進一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市面重現活力。下一步,香港要重振疫後經濟, 為營商環境注入「活水」,當中關鍵在於通關。
有本會會員反映,疫情爆發至今兩年多,因工廠在內地營運,現時長駐內地「有家歸不得」,影響生計;加上香港檢疫規定嚴謹,影響人才來港工作意欲,長遠削弱香港競爭力。「目前很多會員都無法預訂洒店回大灣區工作,港商雖然支持中央政府開發大灣區,但目前連回廠工作都行不通,實在有心無力。」亦有部份會員本來想飛往上海,隔離21天再回廣東省,但上海疫情亦日趨嚴重,飛機航班不多,無法預訂機位。
不同界別人士均向候任特首李家超反映通關的急切性,李家超日前表明,一旦當選,會盡快與內地溝通。他表示保持香港競爭力和經濟活力非常重要,需要積極聯通世界和內地。維持香港在資金、人才自我提升等方面的優勢。他指出,與內地通關會有很多挑戰,例如香港每日仍有數百宗個案,而內地也有個案需要控制,因此需要在某些環節做好條件,以滿足通關需要。李家超強調,目標是將一切通關障礙掃除,從而爭取有利條件通關。
本會會長朱立夫博士呼籲,儘快重新起動兩地健康碼互認互通工作,香港要主動「行多幾步」,增加內地部門對重啟通關的信心,讓全社會向着「通關」的目標邁進,「香港不可能永遠封鎖,不可能不做生意,不去旅行。我們必須做好準備。」。政府早於去年12月已推出「港康碼」,惟因兩地「健康碼」不相通,回港時須在機場即場進行核酸檢測,至少耗數小時,相信難以處理通關後將出現的龐大人流。具體做法可參考廣東省的粵康碼,清晰顯示使用者的核酸檢測時限,並以不同顏色呈現,以方便使用者及邊防人員查閱,做到「兩碼無障礙連線」。
擬訂與國際通關路線圖亦是當前急務,港府已於於5月1日起取消航班熔斷機制,並容許非香港居民來港,放寬入境措施。疫情爆發至今兩年多,香港與國際人員往來受阻,有跨國企業高管表明拒絕來港,或考慮遷移亞太總部,有國際展覽亦轉移到其他城市,影響香港國際商貿中心及國際展覽中心的地位。因此,本會期望政府可擬訂與國際通關路線圖,提高外商外資的營運信心,鞏固香港的競爭力。
香港紡織商會 余青
港商覓出路 放眼雙循環新藍海
新選制下的3場選舉圓滿舉行,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新選制體現了「愛國者治港」,保障了港人「當家作主」的權利,證明符合「一國兩制」方針及香港發展需要的政治和民主制度。筆者認為,港人必須倍加珍惜「由亂及治」的平穩局面。
特別是目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但只要香港繼續憑藉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獨特優勢,鞏固作爲內地「走出去」、 「引進來」雙向平台的角色,即可把握以國家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機遇,立足中國,放眼亞洲,開拓新藍海。
一直以來港企的主要客戶是歐美市場,但近年因新冠疫情及歐美市場方方面面的不確定性因素,不少同業大嘆生意難做。然而,一片新藍海正在眼前。今天的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4億的中等收入群體,是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國家「十四五」規劃確立建構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全面促進消費,即使在疫情最艱難的時期,中國品牌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都如期舉行,顯示落實政策的決心。加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於今年1月1日生效,進一步削減關稅及貿易壁壘,目標10年內取消所有關稅。由東盟國家生產,出口銷往內地,是大有可為的經貿新路線。
經貿新路線:東盟生產出口內地
事實上,不少香港廠家早已在東盟設廠,其中一個原因是東盟有勞動力成本優勢,加上區內點對點物流鐵路段,以及一體化的清關程序,隨著內地工人薪資提高,可以預見東盟出口的服裝將更有競爭力。我認為,內地生產鏈將保持上游、資金和科研的優勢,結合東盟生產,將建立更高效緊密的亞洲供應鏈。
另一方面,中國品牌不斷崛起,例如李寧、安踏、361、海瀾之家等,他們亦有興趣與港商合作,因香港的設計擅長運用創新意念及嶄新物料,並有敏銳的國際潮流觸角,而且根據筆者以往的經驗,內地品牌的訂單價格,不會比海外品牌低。
可是,2020年東盟出口至中國的服裝類產品只有25億美金,相較出口往美國達216億、歐洲92億、日本63億,反映無論是香港或東盟的廠商,都未曾真正開拓內地市場。筆者早前出席東盟紡織工業聯盟(AFTEX) 的線上會議,向東盟企業家分析內地雙循環格局下的機遇與潛力,他們都反應雀躍,深感興趣,期待疫情後可組團到內地探索商機,香港紡織及製衣界亦不可錯失良機。
併船出海 搶佔亞洲市場
筆者以往亦多次建議,港企應與中國品牌「併船出海」,共同開拓銷售東盟、一帶一路市場。東盟國家正處於快速發展的時期,人口結構年青、人均收入提高,當地的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快速擴張,消費潛力巨大;中國品牌產品性價比高,正對應了其需求。而港企則擁有廣闊的海外商業網絡和海外運營經驗優勢,與「外循環」的國際市場有緊密聯繫。港商與中國品牌合作,優勢互補,利用亞洲供應鏈的優勢,一同服務內地消費者、搶佔東盟市場,甚至可以衝出亞洲,進軍世界。
香港作為一個高度外向型和開放的經濟體,一直緊貼內地的發展,並從中發掘互惠雙贏的商機。亞洲開發銀行估計,2050年亞洲將佔全球GDP 52%。未來是亞洲的時代,港商應及早把握國家雙循環帶來的機遇,在亞洲一體化的新浪潮中搶佔一席位。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紡織業聯會會長 香港紡織商會永遠榮譽會長 陳亨利
政府爭取取消強積金對沖 嚴重削弱商界競爭力
今年四月尾,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政府會盡最大努力,爭取立法會於6月30日前通過《2022年僱傭及退休計劃法例(抵銷安排) (修訂)條例草案》,在今屆任期完成取消強積金對沖的修例。對此業界持反對立場,原因為現時安排與政府當年推出強積金計劃時對工商界的承諾明顯背道而馳,加上目前業界艱苦經營,取消「對沖」對經營環境雪上加霜。
不利勞資關係和諧
五月四日,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陳祖恒與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勞工處處長孫玉菡及紡織及製衣業界視像會議,亦清楚表明了業界反對立場。過去三年,香港經歷了社會動盪、中美貿戰、新冠疫情,市民和各行各業深受影響,需要休養生息。
貿然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不利勞資關係和諧發展。取消後會使勞資關係雙方產生利益衝突,很有可能引發勞資糾紛或更嚴重的衝突,對企業、僱員、消費者、營商環境以至整體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例如,部分僱主為避免承擔遣散費、長期服務金與強積金的雙重開支,很可能會在強積金對沖機制取消但還未實施的這一期間,於員工符合領取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的限期前藉詞辭退員工,引起裁員潮;相反,亦有可能出現員工為拿取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而故意博取公司辭退等惡劣情況。上述情況一旦發生,將破壞勞資互信,不利勞資和諧。
日前加重企業營運負擔
加之目前俄烏戰事和全球通貨膨脹,前路充滿着許多不確定性,此時貿然急切地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僱主之後必須承擔額外財務開支,短時間內恐怕會引起企業倒閉潮和裁員潮,從長遠來看,更是對企業營商環境不利,勢必會削弱企業、特別是中小企的經濟活力。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加重企業營運負擔。強積金制度是本港退休保障的重要支柱,當中參與的僱主大部分來自中小企。若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僱主除要支付僱員強積金供款外,還需另撥款項應付員工的長期服務金和遣散費開支,即是需要為僱員提供「雙份」的保障金額,這將對企業構成雙重負擔。當全港企業經營壓力過大時,必然會引起倒閉潮,員工亦被逼失業,退休保障更無從談起,這與「強積金制度」實施的初心背道而馳。
香港紡織商會 蘇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