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期-疫情未息業界交困 盡快通關刻不容緩
2021年3月8日紡織報
在中美貿易戰、新冠肺炎驅之不去,全球大部分地區的消費意欲跌至低谷,同業多慨嘆訂單暴跌,加上運費急升,直接蠶食盈利,預料艱苦的日子會延續至年中甚至年底。在兩地仍未恢復通關下,業務人員來往兩地非常不便,受影響層面遍及上、中、下游廠商,對業務造成難以恢復的結構性破壞。本會呼籲特區政府盡快著手幫助兩地盡快通關,令業界可以調整後疫情時代的營運策略,為產業復甦與重建鋪路。
美國零售商「延遲付款」或「三/四折付款」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近一年,製造業大受打擊,而紡織及成衣業更是重災區,疫情導致客戶訂單取消及貨物延遲付運。在歐美,新一輪的新冠封鎖和參差不齊的國家疫苗推廣讓復甦的希望破滅,一些主要的零售商仍在為去年的衣服發愁,往常這些衣服在平時清倉大甩賣時就已經清貨。
在香港,不景氣情況遍及大企業和中小企。「如果我們的同業不因新冠病毒死亡,也會因饑餓而死。」有同業這樣疫情對服裝行業的影響。利豐日前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一些零售商曾要求延遲付款。利豐現時在50個國家管理超過1萬家工廠。有傳媒報導,一家不具名的廠商提供的電郵顯示,一家美國零售商要求其製造商對所有應付款給予30%的折扣,「熬過這段不尋常的時期。」三個月前,老牌紡織企業冠華國際出現貸款違約,公司不能如期還款2.9億港元。冠華解釋是因為中美貿易摩擦、疫情,以及旗下南京紡織企業牽涉在中美貿易戰制裁問題,導致現金流惡化所致。疫情爆發後全球企業業務暫停及店舖關閉,冠華遭遇訂單陸續取消及貨物延遲付運。
業界望盡快回內地視察
在持續一年的疫情打擊下,本港經濟民生已受到重創,去年GDP為負6.1%,失業率亦升至16年歷史高位。嚴厲的防疫措施雖然在當下迫不得已,但香港亦必須保住經濟,避免整個經濟停頓,需要支援受嚴重打擊行業。不論大中小企經過一輪掙扎求存後,已經筋疲力盡,甚至打定輸數結束營業,港府需要協助企業,否則整個經濟將如骨牌式倒下。
香港雖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一員,卻與內地封關已超過一年。目前國內已生活如常,香港卻在嚴格的防疫措施下,令兩地商業往來處於瀕死狀態。目前,商務客、專業人士北上須先行隔離21天,極之不便,變相令他們無奈作出取捨,要麼選擇長期留在內地,放棄與家人團聚,或者放棄北上工作,但時間長了,便很容易被內地同行所取代。這樣不單窒礙正常商業活動,更削弱香港人的競爭力。本會會長朱立夫博士亦表示,「目前我們的員工有部分到內地工作九個月,都沒有機會回港。」他希望特區政府可以大刀闊斧幫助企業面對目前困局,盡快能自由往返兩地視察業務。
盡快落實全民接種疫苗計劃 與內地有序恢復通關
為了解決企業當前面對的「飢病交困」,盡早安排市民接種疫苗是保障市民的健康良方,而兩地通關則為恢復經濟的關鍵,為香港經濟注入活水,讓各行各業有機會重生。
特區政府應盡快向中央爭取,已接種內地認可疫苗並證實有抗體的市民,在取得陰性病毒測試結果和抗體檢測結果後,回到內地可以縮減隔離日子或豁免14天檢疫安排,讓香港和內地可以恢復有序通關,同時擴大回港易計劃,增加每日從廣東省或澳門回港豁免檢疫的名額,或擴大至廣東省以外省份。政府亦應精準支援企業,建議可參考外國的措施,設立受資助的門檻,精準資助受疫情嚴重打擊的企業,例如受資助企業必須證明指定期間內銷售下降至少25%等特定條件;此外,除了優先群組,建議工商界或有其他需要的人士亦可申請盡早接種疫苗,包括在內地從事生產作業的香港企業人員。
政府高官近期多次表示,預期本港今年下半年經濟好轉,然而疫情的發展卻是當中的最大變數。幸好,隨着疫苗大規模接種計劃即將推行,有望為控制疫情帶來希望,加上粵港澳健康碼互認的硬件已準備就緒,多項條件成熟,希望政府特事特辦,向中央爭取讓已接種疫苗的兩地人士免檢疫通關。這也有助鼓勵市民接種疫苗,重新開通工作渠道。
香港紡織商會 基斯
2021 紡服未來六大科技關鍵詞
過往一年,疫情為紡織及服裝業界帶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但作為香港製造業重要支柱,2021年新開始,企業早已籌備今年的發展大計。本報總結目前業界最熱烈討論的關鍵議題,後疫情時代如何以科技幫助營商,已成為加強業務競爭力的一大方向,重點如下:
1. 後疫情世代
未來民眾生活將如何翻轉、影響服飾?消費者偏好線上購物、開始購買保護性服裝;歐美風行居家辦公、期望避免飛沫傳染;休閒時,民眾不愛健身房,反倒偏好郊區爬山等。這些趨勢都牽動未來紡織品需求。除醫用口罩、隔離衣、防護衣外,紡織大廠亦結合特別布料及研發優勢,推出時尚口罩、舒適居家服、戶外潮流防護服等新品,盼搶得訂單先機。
2. Z世代的服裝需求
分析指出,在2025年,奢侈品市場的總營收將有高達45%皆來自於千禧世代與Z世代族群。2018 年,Gucci的總營收為80億美元,其中,有64%是來自35歲以下的消費族群。而現階段為 Gucci 帶來成長率最快的市場便為Z世代族群。Z世代由95後和00後組成,是「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習慣從社交網絡獲取最新時尚靈感,有著更為開闊的國際視野,同時更加追求個性和自我表達。無論是時尚界、藝術界都可以見到他們的身影。時尚風格可能回歸自然簡單,實而不華。無論哪個品牌,擁有獨立價值(如:環保)都較容易和新的服裝消費者有良好互動。
3. 智能化作業
服裝行業供應鏈正朝向數碼化及智能化發展。服裝設計及生產企業可以「訂製」,利用智能化軟件、自動化機械服裝設備及新型技術來加快轉變生產模式及提高競爭力,整個紡織行業都變成信息服務業。過往是先有品牌再有貨物,然後透過店舖賣給消費者;現時則會先尋找目標消費群,透過網上平台互動,搜集他們需要甚麼的數據,然後品牌再做出貨物。過往由貨物主導,現時則由人主導。製衣業訓練局亦留意到這項趨勢,推出「數碼時裝設計高級文憑」及一系列數碼技術應用的兼讀課程、研討會及工作坊,向業界介紹數碼化技術。
4. 環保
全球染整產業紡織品生產量每年約有280億公斤,光是染整加工部分,估計每生產1公斤紡織品需要100至150公升的水,耗水量之大可想而知,也因此紡織業被認為是大量消耗水資源與高污染廢水的產業。隨著全球永續發展,環境保護意識高漲,國際品牌商也積極要求綠色環保產品,紡織製程中高耗水與高污染的染整工段不得不轉型升級。本報去年介紹,將超臨界流體技術應用於纖維染整即是重大的突破,此綠色技術以二氧化碳為染色媒介,不僅完全不浪費水資源,二氧化碳也可以完全回收,堪稱紡織業的環保救星。
5. 網購
網購是近年大趨勢,疫情加速服裝業的網絡化,網上購物商場HKTV Mall是這次疫情中的得益者。2020年首季該公司錄得的訂單總值超過12億港元。對於較為傳統、只經營實體店的老闆來說,現今正是轉型的好時機。因為營銷模式轉變,不少時裝公司都會先出少量貨品測試市場反應,發覺反應不錯才大量備貨,由消費者主導市場。另一方面,當新款出現後,大家可上網給讚給意見,品牌又可跟消費者直接交流,參考需求,例如消費者會更喜歡某種特定顏色或物料,公司製造大批貨品前甚至可以先微調。
6. 工業4.0
在去年全球「撲口罩」之際,一眾香港廠商引入生產線,在政府支援下成功生產本地口罩。講求變通及生產彈性的「香港製造」,再次得到海內外注目。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畢堅文指出,今次是利用「工業4.0」等高科技,實時了解客戶存貨、生產供應等的一次良好實踐。香港業界人士可以很快簡化生產工序,效率領先全球,甚至連他們的德國合作夥伴亦來打聽如何做到。港商應如何將科技結合工業製造,迎來全球工業4.0的大趨勢,將是未來一年的課題。
香港紡織商會 梅荊
轉型升級策略顧問報告(二):各國發展工業4.0經驗及建議
(編注:嶺南大學中國經濟研究部研究團隊受中華廠商聯合會委託、香港特區政府工業貿易署「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BUD】的專項基金」支持下,於2020年6月推出《粵港澳大灣區的港資製造業經營情況、對灣區經濟貢獻與實現升級轉型發展策略顧問研究報告》,可堪本會會員參考。本報連載部份精華內容,標題及小標題為編輯所加。)
不少發達國家一度輕視工業價值,開展「去工業化」政策,後因金融海嘯的爆發,實體經濟的重要性重新獲得肯定。工業4.0的出現後,各地政府相繼提出新的工業政策,明確對未來工業發展的願景,作出適度的政策傾斜,訂定具行動性、針對性的工業發展策略,按照自身的比較優勢參與全球製造業的國際分工,為推動當地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模式奠下基礎。
例如美國率先在2009年底提出《重振美國製造業框架報告》,指出製造業是「美國國家經濟的心臟」,並以《先進製造夥伴計畫》(AMP)、《振興美國先進製造業》(AMP2.0)作為後續,推動企業回流,重點支持先進製造業發展。英國於2013年推出「英國工業2050戰略」,肯定製造業的角色和價值,認定未來製造企業要向服務化發展;2017年以「現代產業戰略白皮書」為基礎,經與逾二千家機構和組織進行深入諮詢後,同年年底發布「產業戰略:建設適應未來的英國」,從多方面入手改善生產力和國民收入,明確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和策略。
政策的總體規劃、全局性和融會貫通
在制訂工業4.0策略方案時,各地政府拒絕百分百的「拿來主義」,不盲目跟從任何一套發展模式,而是選擇具地方特色、具國際競爭力的領域入手,並對特定的新興產業予以重點培育。又著重政策的總體規劃、全局性和融會貫通,強調不同政府部門之間的協調運作,務求結合全國力量推動發展,並獲得政府給予高度的重視和全力的支持。人才方面,高度重視相關的培訓工作,積極優化勞動力供給結構和方式,提升應用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和社會認受性。
不少地方都把振興工業策略提升至國家整體發展的戰略層面。部份地方的政府相對注重政府架構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工作,側重「由上而下」所產生的驅動力,例如美國的重點方針是通過立法和協調不同部門進行總體規劃,在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下設立專門的AMP指導委員會,官、產、學界,以及勞工界均有代表參與;新加坡政府強調工業4.0是推動當地轉型至「智慧國家」的重要組成部份,於是在不同層面、不同範疇都提出多項措施支持工業發展、支援企業轉型升級,其規劃工作的組織性強,層次豐富。
德國、丹麥等地,民間力量包括業界、學界等的主動性較強,例如德國的工業4.0雖是源自《2020年高技術戰略行動計劃》,但「工業4.0平台」的策動者卻是當地的三大產業協會,後來德國政府加入,提升了平台的層次,增加了參與者對平台的信任,同時幫助政府機關即時掌握最新情況,抓緊解決問題的時機,|德國政府的存在形同扮演「即時政策諮詢」的角色。
向內地政府(包括中央相關部委、廣東省及大灣區九市政府)提出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跨區域政府管理和協調制度及相關常設機構,全面建設協調大灣區製造業發展和合作﹔訂立以「官產學研」為本的科研創新體系,結合區內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的力量,協助企業採用新的生產銷售方式和開發新產品從而做好升級換代和創新增值,構成真正的科研成果轉化應用的全鏈條發展模式。成立由政府協調,政府獨立出資或政府和大企業共同出資,各行業協會和大學及科研機構共同參與的分行業的工業創新中心,並由工業創新中心成立一所附屬應用科技大學,真正達至「官產學研」結合的目標。
二:加大「粵港澳大灣區」九個地方政府推動傳統製造港商轉型升級工作的力度,建立港資及內資企業共贏發展的核心價值,推動「企業友善,共創共贏」理念和工作機制。
三:在灣區周邊城市建設「加工貿易園區」和建立「粵港澳製造業官產學研協同創新產業園區」(簡稱:「港資製造業飛地」),降低企業發展工業4.0的成本,同時有助加快邊沿地帶的城市化發展進程。
向特區政府提出的對策建議
總原則:肯定「延外發展」的港資製造業企業對香港經濟的貢獻,重新檢討政府以「低度支援」作為扶持工業發展的方針﹔特區政府須擔當領航人的角色,制訂長遠、全面和系統化的工業政策,擬定未來香港工業的發展方向,建立社會「重視實業、尊重實業」的氛圍。
一:由特區區政府主動創造條件,凝聚各方達成共識,推動跨界合作,成立更高層次的跨界別專責部門,共同建設可持續的工業4.0生態系統,推動香港的工業發展和科技創新兩者達致互相補足、相輔相成。主動和廣東省合作,帶領本地大學及科研機構參與各行業的工業中心運作。
二:改變政府職能,加強與企業溝通與合作,主動了解企業需求,制訂協助產業轉型升級的藍圖,具體化轉型升級的概念﹔加強推廣如何通過階段性的實踐方式以逐步實現工業4.0的目標,引導企業認知每項階段性的提升對於企業所帶來的積極性影響,以增強他們投入產業升級的決心和信心。
三:全面檢討現有的一系列的扶助政策措施,將以「前店後廠」方式運作的港資企業納入各項工業和創新資助計劃的扶持對象,積極為廠商提供適切的稅務優惠及補貼,刺激業界推行轉型升級的動力。
香港紡織商會輯
邁向創新及科技發展(六):防蚊紡織品(上)
蚊子屬於昆蟲綱雙翅目之下的一個科,全球蚊子種類約可分成為3,000種之多,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纖小飛蟲。通常雌性使用刺吸式口器刺穿宿主的皮膚以吸取血液,除了以血液作為食物,雌蚊吸食血液的原因,主要是為了攝取蛋白質以獲得足夠的營養來產卵,而絕大多數蚊科的雄蚊是以植物汁液如花蜜、果汁為正常飲食,從中無法獲得足夠的蛋白質。除南極洲外各大洲皆有蚊子存在的分佈,其中以庫蚊、伊蚊、按蚊屬最為顯著。
蚊子對人類帶來什麼疾病
蚊子的宿主成千上萬,主要可以歸納為脊椎動物如哺乳動物(包括人類)、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魚類等等。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熱、瘧疾、茲卡病毒、黃熱病、日本腦炎、絲蟲病、西尼羅河病毒、基孔肯雅熱等蟲媒病毒等中間寄主,病媒是指如蚊子、蟎和蜱一類的小生物,它們可以攜帶疾病,從一個受感染的人(或動物)傳播到另一個人,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一個地方。這些病媒所引致的疾病,即稱為傳病媒介疾病。
蚊子傳播的疾病包括登革熱(病媒為伊蚊)、日本腦炎(病媒為庫蚊)和瘧疾(病媒為瘧蚊),瘧疾是一種可致命的嚴重疾病,但是我們不會想到,如今殘害人類的第一殺手不是人類戰爭、毒蛇、猛獸等等,卻是小小的蚊子,每年因蚊子叮咬傳播疾病死亡的人數多達數百萬!幸好,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迄今為止,還沒有信息或證據表明COVID-19病毒可以通過蚊子來傳播」[1]。
蚊子憑什麼來尋找及準確定位人類
蚊子是通過其頭部觸鬚附近的感應器官來尋找人類。如蚊子和人類相隔距離較遠,便搜集人類呼出的二氧化碳;距離人類近一些的時候,搜集人體氣味(如汗味);距離人類再近一些的時候,蚊子搜集人體溫度。視覺也對蚊子選擇目標有影響,雖然蚊子是典型的複眼系統昆蟲,但其實蚊子就是個近視眼,她在近距離更趨向於攻擊黑色的物質[2]。
選擇防蚊衣服來保護人類的理由
市面上林林總總的驅蚊產品,包括常見的驅蚊貼、驅蚊手環、蚊怕水、防蚊衣服、蚊香、超聲波驅蚊器、滅蚊燈等等,只有前四者易於由人類穿帶或塗上人體皮膚,然後人類可作自由走動。但是,前三者的實際驅蚊功能、持久性、釋放的驅蚊物質並不能保護穿戴者的整個身體;再者,蚊怕水和驅蚊貼長期接觸,或會引致皮膚過敏。因此,只有防蚊衣服能完全覆蓋穿戴者的整個身體,如果防蚊配方應用得宜,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可穿戴防蚊工具,何況防蚊衣服多作外穿,不直接和皮膚作長期接觸,令穿著者皮膚過敏的機會減低。
防蚊紡織品如採用合適的防蚊功能材料,具有驅蚊、擊倒或殺滅作用,可以廣泛應用於服裝、帽子、床品、沙發套、地毯、窗簾等裝飾用品和夏季服飾及軍用紡織品,具有廣泛應用空間,是軍用、民用及獨特健康保護功能紡織品發展方向之一。
下一輯本人會介紹防蚊紡織品的功能性材料及應用概述。
香港紡織商會榮譽顧問何繼超博士
參考資料來源:
- 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advice-for-public/myth-busters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393449/
國際短訊
美國進口單價大幅下降
2020年,美國服裝進口大幅下降,從四季度開始,服裝進口開始恢復,原因是多數品類的進口單價大幅下降。2020年,美國服裝進口單價整體下降8.5%,其中棉製服裝下降7.4%,化纖服裝下降8.2%。另據統計,今年1月美國商品零售總額為5098億美元,同比增長5.8%,但服裝銷售為147.38億美元,同比下降11.3%,為2012年1月以來最低水平。
印度對棉花進口徵收10%關稅
印度財政部長尼瑪拉·西塔拉曼說,將對棉花徵收10%進口稅,以幫助農民。印度對棉花進口徵稅可能支持本地棉花價格,避免在國內棉花增長下,棉農銷售面臨困難。到目前為止,印度沒有對棉花進口徵稅。
亞發行表示柬埔寨工人如不適應工業4.0革命將被淘汰
亞洲開發銀行表示,柬埔寨工廠工人若不能按第4次工業革命趨勢實時提高個人技能,未來81%製衣廠工人將受影響。該行近日發布關於柬埔寨服裝的報告稱,第4次工業革命會削減製衣傳統職位,專業技能人力需求則增加。該行呼籲幫助中小型企業採用先進技術,為技能培訓提供支持。目前柬埔寨製衣業就業前景並不樂觀,疫情已造成約129家工廠關門,3000多家旅遊相關公司和門市停業。
2020年越南累計出口口罩13.7億個
越南《海關在線》報導,越南海關總局2月8日統計,2021年1月越南有28家企業參與各類醫用口罩6470萬個,環比下降8.7%。2020年越南企業累計出口各類醫用口罩13.7億個。
香港紡織商會輯
韌勁十足 曲中求進——2020年中國紡織服裝外貿回顧和2021年形勢展望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紡織服裝常規消費需求斷崖式下跌,防疫物資需求激增,對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結構和走向產生較大影響。據中國海關統計,2020年,中國紡織服裝累計出口2912.1億美元,增長9.5%,其中紡織品(含口罩)出口1538.3億美元,增長29.2%,服裝(含防護服)出口1373.8億美元,下降6.4% 。主要呈現五大特點:
一是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出口大幅增長。疫情爆發以來,全球防疫物資需求暴增,2020年,中國口罩和防護服累計出口約635億美元,非織造布出口50.5億美元,防疫用紡織服裝物資合計出口近700億美元,約占我國紡織服裝總出口的24%。防疫物資的出口隨國際疫情控制情況波動,預計防疫物資出口仍將保持一定規模。
二是家居類、運動休閒服裝以及超市渠道受疫情影響較小,其他常規產品出口大幅下降。疫情改變了生活方式和消費需求,家居類、運動休閒類產品需求增加。超市類渠道由於疫情期間不關店,所以對這類採購商的出口看好。但是,其他常規產品出口同比約下降16-17%。常規產品和渠道中,西裝類、時裝類產品受影響較大。
三是疫情對商業模式和消費行為產生深刻影響,跨境電商增勢迅猛。我國快時尚服裝跨境電商出口企業SHEIN(希音),2020年跨境電商出口服裝近百億美元,成為中國第一大服裝出口企業和服裝電商企業,被稱為線上的「ZARA」。在今年的一項調查中,SHEIN被評為美國青少年繼亞馬遜之後第二喜愛的電商平台。
四是對發達國家市場出口普遍增長,但份額繼續下滑。受防疫物資出口拉動,中國對歐、美、日、澳、新等市場整體出口增長。對大部分新興市場的出口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並沒有改變我產品市場份額佔比持續下滑的趨勢。中國服裝在歐盟市場份額同比增長1.8個百分點外,在美國和日本的市場份額均減少1.2個百分點。
五是近期常規服裝出口呈現復甦勢頭,但面料出口仍呈下降態勢。受市場需求回升、其他供應國疫情爆發導致訂單回流等因素影響,我國服裝出口連續五個月實現增長。紗線和面料等中間產品則由於東南亞等下游產品製造國疫情反復等原因,雖然出口下滑速度放緩,但復甦勢頭仍不明朗。 2020年8-12月,我國面料當月出口均下降,後勢如何仍有待觀察。
展望2021年中國紡織服裝外貿形勢,既面臨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但危機中也孕育著機遇。
一是新冠疫情將持續深刻影響紡織服裝行業。新冠疫情對全球的紡織服裝行業將產生不可逆轉的深刻影響。在需求端,疫情的打擊程度超過08年金融危機,發達國家市場需求將在短期內繼續低迷。在供給端,短期內有較多訂單回流,長期趨勢仍待觀察。在消費理念和方式上,更多人認可「少即是多」的消費理念,移動端消費將乘勢更加迅猛地發展。
二是終端市場需求復蘇態勢不容樂觀。從常規產品的需求端看,我行業出口對美歐日市場需求依存度較高。目前市場需求僅恢復至疫情前的80%左右,預計完全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或將需要至少一年的時間。從防疫物資的需求端看,由於國外口罩供應緊張情況顯著緩解,價格下降,預計防疫物資出口的拉動作用將明顯減弱。
三是產業鏈重塑將加速進行。經過二十餘年的嘗試與實踐,我產業對外投資總額已超過110億美元,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呈多樣化發展趨勢。疫情雖然帶來很多不確定性,但也考驗了行業產業鏈佈局的合理性和靈活性,為未來決策提供了生動有力的參考。隨著疫情的逐步緩解,我產業將繼續「走出去」的步伐,積極探索進一步與國際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各種可能性。
四是其他供應國目前情況尚不樂觀,但未來仍有待觀察。東南亞國家疫情防控形勢的好壞,對我出口有直接影響,呈此消彼長的關係。目前,周邊國家裡,越南產能恢復得最好。柬埔寨受市場低迷和本土疫情的雙重打擊,很多中小工廠倒閉。孟加拉和印度受打擊較大,預計要到今年下半年才能恢復。緬甸局勢動盪,勢必對其服裝出口產生較大影響。
五是中美經貿摩擦情況的負面影響不容低估。拜登政府上台後,暫時仍維持對中國產品徵稅,中美經貿摩擦短時間內緩解的可能性不大。美國採購商在加速把訂單從中國轉走。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20年,美國自中國進口紡織服裝產品下降31%,其中進口服裝下降39%。美國是我第一大紡織服裝出口單一國別市場,其下滑趨勢之嚴重值得關注。
中國的紡織服裝出口行業在2020年面臨前所未有的多變形勢。依靠完整的產業鏈、極強的靈活性和敏捷的反應速度,行業在艱難的局面中交上了讓人欣慰的答卷。今年仍將是挑戰滿滿的一年,但也是試煉行業韌度,促使產業鏈與國際深度融合的契機之年。
資料來源: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
談品牌—從快手談起
前陣子「快手」在香港上市,掀起一陣熱潮。但當你問身邊的朋友,「快手」是甚麽公司時,很多人的認知是一個社交媒體、短視頻平台。其實「快手」與「抖音」是短視頻平台的表表者,據說在2021年,中國短視頻的市場將達到2,110億元人民幣。其實「抖音」在2016年9月才開始,而「快手」的名字是在2014年在市場上出現。中間互聯網文化,就從文字到影像到短視頻,發展之快,令人難以想像。
疫情下,中國的最新GDP的增長是可觀的6.5%,而網購,電商的發展在國內早已超越很多國家。全世界都在留意這市場的發展,因其龐大、快速發展及其經濟於疫情下早於其他國家恢復。但基於種種原因,國內互聯網的生態,有其獨特之處,沒有Facebook,沒有Google,沒有YouTube,沒有Instagram。也因此而衍生出國內一個獨特的電商環境,一個不一樣的社交媒體生態。還記得,曾聽說奢侈品牌是不會做網購的,尤其在國內,因其假貨充斥,但2017 年TMall開始Luxury Pavillon,專注奢侈品牌,到2020年已經有100個奢侈品牌進駐。而很多國際知名的品牌早已在國內的社交媒體進行了種種的推廣活動。譬如說Dior、Chanel、Louis Vuitton、Gucci、Prada等。
課堂內外,在與學生及業界交流中,大家都覺得互聯網影響之巨大,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但對於社交媒體在其中的角色,影響及運作,似乎概念也很模糊。市場的變化真的太快,試想想「抖音」的歷史就只有四年多一點。為了想更多人知道國內社交媒體的生態,得到我在Global Fashion Management(MA)學生的幫助,準備了一件參考資料。挑選了六個比較重要的社交媒體:微博、小紅書、抖音、嗶哩嗶哩、快手、微信,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及各自的特徵,以及一些案例。
比如説,微博每天的用家大慨有2億3千萬人,而當中77%是30歳以下。小紅書每天的用家有2千1百萬,80%是女性,大部分是90後的。抖音每天有6億人用家,其中有70%是少於35歲的。嗶哩嗶哩每天用家有1億7千萬,其中80%的平均年紀為21歳。而快手的用家每天約3億,他們中,超過80%是90後。而比較多人熟悉的微信,每天的用家有超過10億⋯⋯這參考資料,當中重點會在Z世代,也有一些案例,如Dior、Nike、Cartier等。
最近業內傳來的消息都是一般的,很多時大家都歸咎於疫情。但再想深一層,其實種種改變已經在不知不覺間發生,市場的結構早已不一樣,職場的結構不一樣⋯⋯疫情是加速了這些變化。以前全球化的意思是,全世界的市場愈來越走近,越來越相似。但這陣子我發覺,不同地域,不同世代,他們的分別卻越來越大。希望我這份資料可以幫助大家對國內社交媒體多一分了解,如果大家有興趣,就請發個電郵給我,也希望能在這位置做一點事情。
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講師
廖泳新博士
tcliuws@polyu.edu.hk
SPINEXPO B2B採購展會探究時尚趨勢及商機
SPINEXPO致力於推動紡織品的創新研發,歷年來分別於上海、巴黎、紐約舉行展覽。1月27-28日選點在香港D2 Place舉行B2B採購展覽,參展商包括Esquel Group、Shima Seiki、Novetex、MORO Cashmere等。場內展出特別設計定制的織片與樣版,覆蓋從針織、梭織到裝飾等各類紡織品。
行業展覽向來是重要平台供業界推廣及採購最新產品,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世界各地不少展覽相繼取消或延期,紡織製衣界也不例外。是次SPINEXPO於香港舉辦實體展覽吸引眾多高層決策者、專業採購商、設計師、買手和業界好友親臨展會參觀,前來探尋創意新品、建立新連接、鞏固長期合作關係,以及汲取最新靈感。
此外,透過這次展覽,參展商可面對面向買家介紹並推廣最新一季的紗線及針織品系列產品,讓買家能夠親身與賣家商談,探究各類時尚趨勢及商機,打造一個促進交流合作的行業平台。
資料來源:香港羊毛化纖針織業廠商會
春節後內地需求大增 棉價飛升炒買
USDA再次上調中國、印度等紡織大國棉花需求,為棉價起推波助瀾的作用。ICE棉花期貨主力合約再次站上91美分/磅。有本會業界人士對本報指出,全球紡織行業因為疫情而陷入低潮,棉價反而高企,非常不合常理。
近期美聯儲、歐州央行及其它主要經濟體2021年延續寬鬆的貨幣政策,通脹壓力持續向股市、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傳導,令棉價不斷上升。2月美國農業部(USDA)發布全球棉花供需預測月報,顯示2020/21年度全球棉花產量、消費量和進口量均比1月上調,主要是由內地市場的變化所導致。本月全球產量較1月上調27.8萬噸,而內地的產量預計上調32.7萬噸。全球消費量預計上調32.3萬噸,其中內地上調21.8萬噸,反映出國內的紡織品需求和出口方面的增長。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土耳其的增幅較小,而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的消費量預計將減少。
有本會業界人士指出,全球紡織行業因為疫情而陷入低潮,棉價反而高企,出現很怪的現象。「疫情影響下歐美服裝行業雖然不是完全沒有訂單,但整體並不好;日本只可以說能勉強保持平穩;內銷市場也不是全面好轉,只是個別品牌暢旺。」能支持棉價高企,業界人士分析有幾個原因:
1. 澳棉無法進口:早在去年10月,已經有大量傳媒報導指出內地棉花廠被要求其停止購買澳洲棉花,可能令澳洲棉花庫存激增。商家只能用入口配額買美棉,美棉自然漲價,棉花價格高,相對棉紗持續高漲,甚至棉紡廠生意非常好,出現供不應求。
2. 市場汰弱留強:棉紡業過去兩年因多種原因不斷調整,規模不大或實力不夠的中小廠關掉很多,令紗錠減少25%。
3. 織布廠、印染廠關閉:因市場不景或環保政策問題,很多小廠關了。令市場主流現貨市場布商如中大、石獅、柯橋等難於購入棉紗、亦找不到加工廠,最後只要有貨,貴都要買。
4. 已接外商訂單騎虎難下:棉紗漲價亦要交貨,虧本也要維持信用,同時也要維持工廠生產,無從選擇。
業內資深人士對本報表達對目前市場的擔心,「令人搖頭嘆氣,市場太混亂了,很難預測。漲價不單是棉紗,人造棉及氨綸漲幅也很厲害,很多人都相信原料價不可能持續高企,擔心有炒買情况。」而且目前鷸蚌相爭,反而會導致漁人得利。「澳棉入不了中國,降價售到越南去,原本品質同級的澳棉比美棉每包花貴5-10%,現在價格比較接近了,對越南的紡廠明顯有利。」幾家外商、大型棉花進口企業認為,目前無論從市場情緒、技術面還是外圍經濟、政策層面來看,ICE上試95美分/磅的概率大,不排除振盪區間上移至95-100美分/磅的可能。
香港紡織商會 謝軒
內銷前景向好業界轉型須及時
面對疫情爆發,業界嘗試開拓內銷市場,盼把握「雙循環」的機會,進軍內地,甚至於網購平台售賣自家品牌時裝。政府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當中向「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基金)注資15億元。但是業界普遍對是次財政預算案未有支援企業開拓大灣區市場、內銷業務等感失望。而且目前無法就內銷於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申請擔保,惟港府政策沒有著墨於此。
有本會會員指出,一年前疫情剛開始時已開始準備轉型,發展內銷市場,成績「還過得去」,是港商發展內銷市場的「受益者」。他指香港廠商過去十多年都鍾情做外銷訂「很傻」,「做外商不是真的很好做,條件苛刻,反而內銷單要求較為簡單。」但他認為,目前業界競爭激烈,呈「大食細」的趨勢,必須有做大做強的實力,否則容易被淘汰。「像申洲國際就是越做越大的一個例子,其他規模較小的很容易被吞併,而且轉型轉得不夠快就會無法生存。」另一位會員則指出,顯示國際政治環境下,內地人民普遍多了支持國內公司,比較支持本地的貨物,令內銷市場變得有發展意義。
當下,世界局勢的確為香港工業創造了開拓新市場、轉型升級的良機。市場方面,固有格局被打破,內地市場變得愈發重要。對於坐擁地利優勢的香港工業來說,此可謂重大利好。若想開拓內銷市場,打出香港品牌十分重要。有能力的會員企業已藉助電子平台及自有品牌開拓大灣區,例如利用天貓、京東等;而沒有能力的中小企業,則無法做到。因此,政府應加強支援紡企在應用內地電商資源的支持。
在特首去年的施政報告中,除為中小企業提供創業資金外,貿發局與廣東省有關廠商會合作推出「GoGBA」,專門提供全方位支援服務。平台銷售主打「香港製造」,讓有意內銷的商家,集中精力在產品設計上。至於海關手續、物流配送、結算收款等營運事務則由平台方協助。這既幫助了香港更好內循環,又提高香港產品在這些平台的認知度和形象。至於產品本身的內容,未來亦可能會因市場而改變。以往的產品設計都在迎合歐美市場,近年則更多討論聚焦於內地消費者的偏好。
香港紡織商會 梅荊
人民幣穩步升值 業界感壓力
2020年6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已累計上漲逾9%。得益於中國經濟的強勁復甦,人民幣今年持續升值,主要受出口強勁增長和大規模投資資金流入推動。而美元則走軟,一方面是因為美國經濟疲軟和低利率環境,另一方面是因為全球各地的投資者將資金投入了風險較高的資產。
有會員向本報指出,美金購買力以每年10%速度下跌,加之美國擬將採取1.9萬億美元的釋放流動性救市政策,人民幣升值趨勢仍將持續,出口企業的利潤將進一步受到擠壓。目前業界多數企業微利生存,由於利潤率低,對匯率變動等外部因素的變化更為敏感。匯率上升罕見超出預期,導致貨物費用上漲,中小企業的利潤見底甚至無利可賺。
但目前內地正向消費拉動經濟轉型,這意味著中國短期內不必壓低匯率;同時,匯率升值也能降低進口商品成本,甚至有助於緩解中美之間的匯率爭議。整體看,人民幣升值仍將會是短期趨勢。
香港紡織商會 基斯
業界消息
優衣庫超越ZARA,成為全球市值最大服裝公司
優衣庫母公司日本迅銷集團的市值在2月23日收盤達到10.87萬億日元,超過了ZARA的母公司Inditex,首次成為全球最大的上市服裝公司,實現了其創始人柳井正在2011年定下的這一目標。2月18日,迅銷集團進一步再度大漲4.24%,市值達到10.96萬億日元,逼近11萬億日元關口,進一步拉大與Inditex的市值差距。
英國時尚電商ASOS收購Topshop等品牌 2月1日,英國時尚電商ASOS宣布以2.65億英鎊收購英國快時尚巨頭Topshop以及Topman、塞爾弗里奇小姐、HIIT等品牌。ASOS是Topshop最大的在線批發商,此次交易中,ASOS將購買下Topshop及其3個姊妹品牌和所有相關股權、產品庫存。但交易不包括實體零售門店業務,這意味著或將有大量的工作面臨風險。ASOS方面表示,收購Topshop等品牌是為了補充現有的品牌組合,增加客戶選擇。
中國市場成國際奢侈品牌業績救命稻草
意大利奢侈羽絨服品牌Moncler近期發布的財報數據顯示,中國市場的強勁表現成為第四季度業績恢復增長的關鍵,內地銷售額超過60%的增長速度推動第四季度銷售額實現了8%的增長。2020年其在亞洲市場銷售額取得了2%的增長,是在全球唯一取得增長的地區。除了Moncler,目前加拿大鵝、Gucci、Coach、Prada、愛馬仕以及LV等奢侈品牌的最新財報都顯示出中國市場復甦的重要推動作用。
LVMH2020財年淨利大跌34% 電商渠道表現優異
1月26日,國際奢侈品巨頭LVMH發布2020年財報數據,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12個月內,收入實現447億歐元,同比下降17%,與2019年相比,自然收入下降了16%;集團的淨利潤份額實現47億歐元,下降了34%。集團第四季度的有機收入僅下降了3%,與2020年前9個月相比,其所有活動的趨勢都顯著改善,得益於電商渠道和時裝皮具業務的強勁增長。
香港紡織商會輯
拜登上台重返巴黎協定 業界憂慮環保政策加重負擔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正式上台,而此次換屆將給美國及全球市場帶來如何影響,業界各方討論紛紛。目前在環保政策方面對業界的影響可能一觸即發。
雖然拜登目前未有明確的政策輪廓,但其中一個方向可能是在氣體排放方面加強管制。拜登於1月20日就職後首日就下令重返巴黎氣候協定,經過30天正式生效,科學家和各國外交官都樂見其成。這項於2015年在巴黎談成的協定,有近200國簽署,目標是預防災難性的氣候變遷後果。美國原本也是簽署國之一,但前總統特朗普聲稱氣候行動不利於經濟,於任內退出。
本會業界人士指出,「擔心這些政策改變對紡織業不是好事,因為美國可能會用氣候排放限制出口,全球品牌服飾一方面要符合巴黎氣候協議要求,一方面要顧及企業品牌形象,未來幾年,勢必逐年增加對再生環保聚酯、纖維布料的採購,因此可以預期,環保材質的紡纖品,未來生產的比重將會逐步增加。」對紡織業尤其是中小企可能會帶來更重的負擔。該業界人士指出,目前可留意台灣業界方面有否相關調整,「因為該地區向來與美國或聯合國政策同步,相對來說內地和東南亞則較不明顯。
政黨輪替時政策改變總是不可避免,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美國提高部分來自中國紡織服裝進口關稅,對中國棉紡織市場造成了較大衝擊,而後特朗普政府不斷發難,甚至發布對新疆棉及其製品的禁令,將相關企業列入實體清單,都給市場帶來不利影響。由此,國內市場期望拜登上台使兩國雙邊貿易回暖,扭轉經濟「脫鉤」的局面。
日前,據路透社華盛頓消息,美國拜登政府將重新評估前總統特朗普時期的國家安全措施,其中包括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報導援引美國政府消息人士的話稱,拜登政府在評估期間會暫停實施美國對37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措施,直到全面評估完成、美國找出與其他國家聯合對華的最佳辦法後,再決定做出哪些改變。市場對此消息持謹慎觀望態度,預計中美競爭關係不會改變,但方式可能較之前有所調整。
香港紡織商會 余青
香港消息
港1月出口貨值錄升幅 按年增44%勝市場預期
政府統計處2月末發表的對外商品貿易統計數字顯示, 1月份本港整體出口和進口貨值均錄得按年升幅,分別上升44.0%和37.7%。出口表現勝市場預期的上升30.5%。繼去年12月份錄得11.7%的按年升幅後,今年1月份商品整體出口貨值為3,880億元,較去年同月上升44.0%。同時,繼去年12月份錄得14.1%的按年升幅後,今年1月份商品進口貨值為4,132億元,較去年同月上升37.7%。今年1月份錄得有形貿易逆差252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6.1%。
香港失業率達7%,創近17年新高
港府公布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失業率達7%,創近17年最高,最新失業率較前一月公布的6.6%明顯增加0.4百分點,失業人數增加7500人至25.3萬人。就業不足率為3.8%,較前一個月公布的3.4%,同樣增加0.4個百分點,就業不足人數為14.82萬人。有經濟師預測,失業率高企情況短期內將繼續維持、甚至持續上升,星展香港預期第一季內高位或見7.2%。
預算案推多項措施支持企業增就業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撥款66億元,創造約三萬個有時限職位,以增加就業機會,並會推行總值約95億元措施支持企業。為紓緩中小企資金周轉壓力,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的百分百特別擔保產品申請時限會延長至年底,最高貸款額由合資格企業的12個月薪酬和租金總和,進一步增至18個月相關開支,上限由500萬增至600萬元,最長還款期由五年延長至八年。至於還息不還本安排,則由12個月增至18個月。
香港紡織商會輯
防疫品訂單杯水車薪 港紡服全年出口一跌再跌
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全球紡織服裝(紡服)常規消費需求斷崖式下跌,雖然局部地區年末已現復甦曙光,但香港紡織業界仍在谷底徘徊。防疫物資雖然需求激增,對香港紡服出口結構和走向產生較大影響,但整體趨勢仍強差人意。
據港府統計處資料,2020年全年香港紡服出口1060.27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大減27.5%;其中服裝出口637.84億,較去年同期大減接近330億,減幅33.7%;紡織品422.43億,跌15.7%。許多本地服裝廠轉產口罩和醫用防護服,而且歐美客戶因倉儲低而趕急下訂單,但無法掩蓋因為經濟不景而造成的紡服出口數字大跌。其中輸往美國的服裝同比大跌47.9%;輸往內地的整體出口亦跌19.6%。市場上仍充斥太多不明朗因素,疫情影響歐美經濟,不少零售大企縮減規模,中小企結業,令歐美買家減少買貨。
雖然港府統計處指出,2020年第4季度商品整體出口貨值環比已經微升5.5%,又稱許多主要市場的進口需求進一步恢復。但在美歐這兩個主要市場舉步維艱、疫情未明的情況下,最實際的寄望還是在內地經濟預期增強,並為香港的出口提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紡衣出口結構早已由本地產品出口為主轉為經港轉口為主,目前兩者比例接近1:99。隨着本地紡衣生產式微,出口已成微不足道,近年亦以每年雙位數字跌幅下降。今年則由於防疫物資的帶動下,一反常態地有可觀上升。
香港紡織商會 余青
紡織新技術—紡織品微膠粒釋放研究現狀
自上個世紀中後期,人們在水系生物體內中發現了微膠粒,並引發其影響生態和人類安全的關注。研究發現,微膠粒已經充斥於地球上每個角落,從海洋深處到崇山峻嶺都有。微塑料如此細小,作為塵埃的一部分,在高空大氣層中飄拂。
全球每年生產大約三億噸塑料,生產或因降解而產生的微膠粒以億萬計,它們會進入河流、湖泊、農場和土壤各個角落。微膠粒直徑小於5毫米,意味著可以被很多種類的物種攝取,從微小的海洋浮游生物、植物到人類。微膠粒可以進入動植物體內造成物理損害,還可以像微型木馬一樣,運送有害化學物質並在食物鏈中積累。
自2010年,有關微膠粒對環境影響的研究日益增加。目前針對微膠粒對生物和人類健康的影響等研究還在起初階段,特別是納米微膠粒對生物及環境的影響,預期在將來的幾年以至十幾年還是一個熱門的研究課題。
對紡織品來說,研究發現微膠粒主要是由不可降解合成面料服裝在洗滌過程中釋放。洗滌劑、洗滌溫度及時程是影響釋放微膠粒的主要因素。紡織生產過程中紡紗、織布及後整理過程中纖維間摩擦力是導致微膠粒釋放的主要因素。紗線種類也會影響微膠粒的釋放,短纖比長纖更容易釋放微膠粒;轉杯紡紗相對環錠紗和氣流紡也更易釋放微膠粒。激光剪裁和傳統剪刀剪裁相比,可以大比例降低微膠粒的釋放。可見紡織生產過程對微膠粒釋放影響頗大,但目前對此尚缺乏有系統的科學研究。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自2020年起開展了於生產過程中織物釋放微膠粒的研究,範圍集中絛綸及回收絛綸織物。研究於兩個大型紡織企業生產各步驟,包括原材料、紡紗、織布、後整理、廢水排放等過程中的固廢、空氣及廢水樣品進行調研,從中了解生產過程中微膠粒釋放的詳細信息。研究如何改善生產過程、工藝及管理,從而更有效控制微膠粒從紡織品中釋放。
今年,研發中心研發紡織工業廢水中的微膠粒狀態及回收方法,利用環保、高效、節能的方法回收排放前廢水中的微膠粒。預期明年將可以和大家分享更多成果。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
總監(項目發展)姚磊博士
力求紡織行業的創新進步 專訪雅芳婷許章榮博士
(編按:創辦雅芳婷已有接近半個世紀的香港紡織商會名譽會長許章榮博士,早已奠定牀上用品業界的老行尊地位,但他仍然一直研發創新產品,在市場上推陳出新。本報今期就雅芳婷創新研發心得及業界未來發展路向訪問許博士,蒙許博士特別撰文一篇回應,標題為編輯所加,原題目為「紡織行業的創新進步」。)
自從七十年代起,我從事製造和零售床上用品行業已有五十年,並在八十年代初創立了「雅芳婷」品牌。當年,香港的普羅市民,要麼自己買布料車縫床單被袋枕套,要麼買內地生產,設計單調、紗支粗糙的低檔床上用品。當年亦有少量進口的床上用品可供選擇,但尺寸與香港通行的不符,而且價格高昂,屬於當時的奢侈品。因此在我看到歐洲泊來設計精美、布料幼滑的床上用品時,就決心打造一個香港品牌,設計出中國人喜歡的花款,用同樣細滑的布料,製作出普通市民都用得起的床上用品。
幾十年來,我秉持兩個宗旨,一是品質上乘,二是產品創新。雅芳婷的品質,是有口皆碑的;創新方面,我花費了大量精力,取得不少專利,有好幾種專利產品都受到消費者喜愛。初做生意,都是首先求生存,隨着公司和品牌日漸成長,我也大大增強了信心,開始想想產品創新、為消費者帶來方便,也想想如何回饋社會,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去考慮產品的實用性,從而減少浪費,為環保出一分力。
創新來自靈感,靈感來自專注,來自熱誠,不斷找出原設計的不足之處,例如體會到換被芯的麻煩和困難,便設計出「連心被」,希望幫助用家輕鬆更換被芯,同時把被芯固定,免除被芯「四處走」的煩惱。看見坊間枕頭林林總總,但很多用家對自己的枕頭仍然不滿,便花時間研究枕頭的設計,始發現側睡時枕頭要更高才能提供足夠承托,因此一個枕頭至少要有兩個高度,於是發明了「專業枕」,我會兩位永遠榮譽會長陳亨利和顏金煒先生都大讚該枕頭,為許多用家解決了側睡的問題。發明和創新需要花費相當的製作成本,艱辛地推廣新概念,尋找消費者真正的想法,相當不容易。千百個發明,能有一個在商業上成功,就很了不起了。
最近,我專注研究的,是將抗疫防病毒功能加入家紡產品,讓用家睡得安心,希望對抗疫、對大家的健康都有得着。「雅芳婷」成功獨家代理的澳洲HealthGuard「AMIC」是目前最全面消除病毒細菌而且對人體和環境安全無害的物料,十分適宜黏附於紡織品的纖維上,是家庭紡織品和服裝最合用的附加物料,而且是時下芸芸的抗疫防病毒物料中,得到最強的認證之一。據澳洲物墨爾本大學和皇家墨爾本醫院聯合成立的研究院The Peter Doherty Institute的報告,「AMIC」可於短時間內顯着破壞SARS-COV-2 (COVID-19新冠病毒)的活性,是少數用人類活體病毒作檢測的機構;瑞士OEKO-TEX® (ACP)認證對「人體無害」。雅芳婷正在使用含AMIC的布料製作抗疫床上用品,供家庭用途;製作抗疫椅墊,供餐廳酒樓和辦公室等場所使用,並將推出抗疫商旅睡袋。經過是次疫症的啟示,大家的衞生意識經已大大提高,我深信日後防疫更是生活的一部份。
目前世界潮流,正在科技發展帶動下,各行各業各自精彩。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有歷史悠久的進出口貿易行業、紡織品市場、時裝設計業和對紡織時裝貢獻良多的理工大學紡織系;而且背靠內地有基礎雄厚的紡織工業供應鏈,也在不斷提升產品結構。在此有利的環境下,新一代年輕時裝設計師也人才輩出,這一代年輕人不可錯過機遇。
環保是世界目前最重要的議題之一。「減少污染,清潔能源,持續發展」是任何行業都必須重視的工作,我們紡織業界也一樣要積極配合地球和中國持續發展的需要。在我的經驗中,以往內地有個別地區,個別人士在執行環保法例上存有偏差的疑點,希望日後會逐步改善。
目前內地市場已非常成熟,零售上軌道,銷售渠道百花齊放,形成多樣化市場。中央提出 「雙循環」的大戰略,我們需因應時勢發展,加強內地銷售。
疫情對香港經濟民生造成的影響,大家有目共睹,慶幸床上用品業或說雅芳婷業務的影響,比其他行業如餐飲酒店等較輕微。看到政府在防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設立了檢測中心、突擊封鎖地區等;也下了大力度挽救經濟,例如資助市民和直接資助受影響行業,但有些政策恐怕精準細緻度不足,例如酒樓餐廳禁晚市,對經濟和心理的打擊遠遠高於政府的估計,望日後有新措施推出時,要平衡各方需要,全面考慮周詳才推行。
香港紡織商會名譽會長
雅芳婷主席許章榮博士
IP聯名風行 中小企如何參與盛宴?
越來越多服裝品牌與其他IP(Intellectual Property,或譯「知識產權))授權「聯名」(又稱「聯乘」現象,例如名創優品與迪士尼及Hello Kitty等知名卡通人物合作推出商品,獲得迪士尼旗下多個IP的官方授權,包括漫威、冰雪奇緣、花木蘭和米奇米妮等。台灣地區服飾品牌PAZZO與知名藝人楊丞琳的聯名合作推出商品,進而成功打造話題。在內地,優衣庫 x KAWS系列,上架3秒即告售盡,帶動優衣庫品牌搜索量在天貓增長37倍。優衣庫的衣服質量確實不錯,但不至於令人驚人搶奪的如此瘋狂,背後除品牌的忠誠用戶,就是出於這個藝術IP本身的魅力,更多人是衝著他本身的藝術作品的魅力及背後代表的潮流風格。
究竟什麼是「聯名」?為什麼大家都在「聯名」?聯名又能夠帶來什麼效益呢?
聯名策略能夠創造出的效果是利用「某一品牌的知名度來提升另一品牌的知名度」,形成一種相輔相成的現象。此外,兩個品牌間的相互導流,也能夠拓展兩者各自的市場規模。而「聯名」也不只是掛名而已,更重要的是兩個品牌共同研發新產品創造話題與新商機。
隨著互聯網工具的興起,IP授權聯名成為2021年服裝行業轉型採取的重要方向之一、產品附加值的重要方式。其中四個主要關鍵如下:
Z世代
內地是全球最大的服裝消費市場之一,而以90後、00後為代表的新中產正成為時代的消費主力,他們勇於接受新事物。由以李寧,GXG,太平鳥等為首的國產品牌們、到以 LV,PRADA,GUCCI為首的國際奢侈品牌,都選擇了中國Z世代熱愛追捧的代言人。
情感需求
矛盾地,內地年輕消費者既追隨大眾,亦堅持自我,一邊喜歡去網紅店、熱門景點打卡;一邊也沉迷二次元動漫,異域文化不在乎旁人的異樣眼光。例如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漢服」消費群體超過200萬,其中絕大部分是90後00後年輕人群,但這樣一個相對小眾的群體支撐的銷售總規模在20億美元以上,並且每年保持著翻倍的增長速度。這一群人的購買力超強,對於特定文化符號的追求力亦高。聯名,不僅為了以年輕的方式,營銷產品和內容,更需要將產品和年輕人的生活和獨特個性深度結合,以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的同時,也重視情感聯結。
弱化固定標籤
參考附圖,你會發現,有很多商業體用審美層次和風格傾向來劃分消費群體,IP聯名正好滿足了審美需求。一個審美覺醒和消費升級的時代來臨,對於人、貨、場景都有著絕對的視覺要求。藝術IP正好滿足了基礎的審美需求。另外,從一個IP的原創到視覺表達形成的文化符號,恰好可以很好的詮釋產品或品牌消費場景和消費用戶畫像。這也是現在的商業體更多把圖像風格作為品牌特色的原因。
數碼智能製造
未來服裝生產將走向數字化時代。不論是設計軟件、3D打樣、新材料、新工藝、數字化解決方案、服裝應用軟件,傳統手工都終將被智能化作業所取代。
但改變是需要代價的,絕大多數同業依舊是在觀望。對於大多數中小企同業而言,智能化水平仍在起步,更多則是淺嚐則止,停留在簡單的管理系統。想要盈利能力較弱的企業付出高額成本實施改造的想法似乎難以實行。
本報會建議同業可參考目前內地新興的IP授權交易平台,具有集知識產權註冊、IP授權、版權維權於一體的文化IP經營平台。好處如下:
網絡完善:平台通常與版權持有者已達成合作,為IP持有人提供版權登記、授權交易、市場維權等一站式IP授權運營服務。有些平台甚至已與歐美版權持有機構達成中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經驗豐富:平台有為企業及版權持有人配對的經驗,除了在達成授權情況下維護雙方合法權益,也有案例學習服務,提供合作供應鍊及品牌的歷史案例及營銷玩法,供製造商學習。
電子化管理系統:平台有數碼管理系統,除了可以預先完成樣品IP預覽,完成產品打樣,服裝製造商可以節省時間,以系統即時驗收「成品」。
當服裝行業由傳統零售模式向「訂製化」轉型,同業不妨參考一下這種目前新興的服裝趨勢,為生意打開一條新路。
香港紡織商會
IMF預測 美國經濟37年來最強復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期疫苗接種及更多財政刺激措施,將緩和疫情的影響,將全球2021年經濟增長預測上調至5.5%,較去年10月的預測上修0.3個百分點,而2022年的全球經濟預計將增長4.2%。IMF又將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由原先預測的收縮4.4%,上修至收縮3.5%,上調幅度達0.9個百分點。報告稱,這主要由於2020年下半年的表現勝過原先預期。
美國預測調高至5.1% 37年最勁
受惠於經濟刺激措施,IMF將美國2021年經濟增長預測,由原先估計的3.1%上調至5.1%,而這可望是1984年以來最強的按年升幅。至於2022年的美國經濟增長預計為2.5%。歐元區方面,IMF預測其經濟在2020年收縮7.2%後,在今年增長4.2%,後者升幅較去年10月的預測,下修了1個百分點,而明年增長為3.6%。發達國家紛紛於2021年推出規模龐大的財政支持,包括美日最近公佈的計劃和「歐盟下一代」復甦基金的推出。這些財政支持將促進發達國家的經濟活動,並對貿易夥伴產生溢出效應。隨著經濟不斷復甦,財政收入將自動增加,財政支出也將自動減少,預計大多數國家 2021 年財政赤字將收窄。亞洲方面,IMF將日本2020年及2021年的經濟預測,由分別收縮5.3%及增長2.3%,調整為收縮5.1%及增長3.1%,明年則預估為增長2.4% 。不過IMF將中國今年增長預測,輕微下修0.1個百分點至8.1%,並預測明年增長為5.6%。
但在上述好消息傳來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重大不利因素,包括2020年底感染人數(含新變異病毒感染人數)激增、封鎖措施重啟、分發疫苗面臨物流問題、 接種疫苗存在不確定性等。為減小 2020 年經濟嚴重收縮帶來的持久損害、確保經濟持續復甦,各國在衛生和經濟政策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香港紡織商會 謝軒
香港助力外循環 港企、內企「併船出海」
十四五規劃下,國家正加快建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今年兩會期間,筆者向中央建議,充分發揮香港與國際接軌的優勢,港企與內企拍住上,合力將「中國產品」、「中國品牌」推向國際,為港企創出新商機,為內企開拓更大的市場,尤其是東盟、一帶一路國家。
港企內企併船出海 中國品牌走出去
國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完整產業鏈和4億的中等收入群體,兼自主創新力不斷上升,很多中國企業積極尋求由「中國產品」到「全球品牌」的高質量發展。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自主品牌商品出口2.9萬億元,增長12%。可以預視「中國品牌」會逐步成為優質產品的代名詞,與歐美日同樣品牌並駕齊驅。
筆者在北京兩會期間向中央建議,鼓勵港企、內企對接「併船出海」,將有利「中國品牌」走出去。以紡織製衣業為例,已有多個內企港企兩強結合的成功例子,他們善用港企原來的優秀管理團隊,以及海外商業網絡和經驗,加上內企擁有資金及生產優勢,能夠為業務灌注全新動力。
至於「借船出海」,即內企以收購海外品牌的方式,走向國際舞台,香港的專業服務業更可助一臂之力,包括在會計、金融、法律和諮詢等專業方面,協助內企籌資融資、業務開拓、稅務籌劃和風險管理,相信在東盟、一帶一路等國家,尤其有市場機遇。
促香港盡快加入RCEP 鞏固門戶角色
亞洲經濟一體化是長期發展趨勢。去年底,國家與東盟、韓國、日本、新西蘭、澳洲共十五個亞太國家正式簽署RCEP。RCEP佔全球貿易額及人口約三分一,是全球最大的自貿區。亞洲勢將成為最重要的國際貿易板塊,區內的人流貨流必大大增長。上月發表的DHL香港空運貿易領先指數(DTI)顯示,三分之二的本港空運用家同意,若香港加入RCEP,可為其業務帶來益處。筆者自2018年便倡議香港加入RCEP,因此,筆者對特區政府多次表達加入意願,商務部亦表明積極支持香港盡早加入,感到十分鼓舞,亦會在兩會期間提議,希望國家加快推動進程。
筆者建議,國家提供政策措施,以支持不斷完善通關、稅收、支付、海外倉建設等環節,而香港亦可發揮積極作用。香港是國際航運中心,亞太航班網絡非常完善,香港國際機場將入股珠海機場,這都有利發展成為電子商務貨運中心。建議把香港納入海外倉網絡之中,針對東盟、「一帶一路」國家等新興市場,且鞏固香港作為對外貿易平台的角色。
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商務部表示,目前中方正就加入CPTPP一事作積極研究。CPTPP涵蓋全球13.5%人口,剛脫歐的英國亦有意加入。筆者認為,下一步,香港亦應積極研究加入CPTPP,相信一旦成事,將進一步優化國家對外貿易和投資布局,有利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
香港一直都是亞洲國際金融中心及航運中心,人流、物流及資金流自由進出,同時也是國家的南大門。面對當前的無限機遇,香港絕對沒有缺席的理由,加入RCEP或者CPTPP,都只會是宜早不宜遲,才能助力外循環,鞏固自身門戶角色,繼續貢獻國家發展。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紡織業聯會會長 香港紡織商會永遠榮譽會長 陳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