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期-2021年9月13日紡織報
選委會紡織及製衣界界別分組17人公佈政綱
二○二一年選舉委員會紡織及製衣界界別分組17位候選人9月2日公佈政綱理念。本屆選委會紡織及製衣界界別分組共設17席,只有17位候選人參選,包括方淑君、司徒志仁、朱立夫、邱允恭、呂䏈鳴、陳淑玲、陳愛菁、許彼得、梁嘉彥、黃守正、楊詩傑、楊燕芝、鄭文德、劉培傑、蕭勁樺、顏金煒、羅正杰(按姓氏筆畫排列)。根據8月26日政府發出的《2021年第555號號外公告》,該17人全部獲得有效提名,並自動當選。
本次紡織及製衣界17位代表主要來自香港紡織商會和香港紡織業聯會。商會和聯會的成員涵蓋大中小企業及紡織業的各個領域,包括:製衣、毛織、毛皮、內衣、品牌、學界等。17人以「同興紡業共織宏圖,科技轉型再創輝煌」為口號,向業界公佈政綱,包括五點:
- 堅定愛國愛港。擁護「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支持香港國安法和中央主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
- 積極服務業界。服務國家、香港及業界,擔當業界與政府溝通的橋樑,進一步拓展網路、尋找商機,推動紡織製衣業提高整體競爭力。
- 推動創新發展。著力推動業界創新科技發展,在創科研究、人工智慧上與理大、科大加強合作,帶動香港紡織業再上一層樓。
- 把握灣區機遇。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 拓展海外市場。發揮紡織界在海外及東南亞建設生產基地的優勢,積極參與 「一帶一路」建設,與內地企業擴大合作,共同開拓海外市場,更好發揮兩地優勢。
17位候選人希望能在紡織及製衣界界別分組選委會委員的崗位上,服務國家、香港以及業界,成為業界與政府溝通的橋樑,務求為紡織及製衣界尋求更多商機,提升業界影響力,促使香港發展至佔據全球最具影響力時裝中心的前列。
《香港紡織報》版面革新一週年邀稿啟事
《香港紡織報》2005年由紡織業界同仁創立,至今十六年間已經出版共147期,為同業提供相關訊息,讀者除兩岸四地紡織同業外,還包括政府部門、商會組織、大專院校及傳播媒體等等,廣受歡迎和好評。
踏入工業4.0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香港紡織行業亦急遽轉型創新。《香港紡織報》自覺需要配合同業發展,一年前開始大改版,加強報導世界各地紡織科技資訊,香港技術革新,反映業界需求,自我要求本刊隨時做好訊息速遞,資料更新,以更好地提供市場消息,提升服務水平。
至今革新已經超過一年,仍希望精益求精。再次誠邀讀者分享對新版面意見,並希望業界同仁可慷慨投稿,分享同業見聞、業界需求、科技資訊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希望讀者能惠賜各類題目,不勝感激!
香港紡織商會 謹啟
革命性 無水數碼染色技術風靡業界
以色列長年乾旱,導致用水短缺,當地企業Twine Solution的激光面料打印技術,屬於無水紗線移植,用科技的解決方案使得在印染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水資源,解決了「最後一公里」的紡織印染問題。今期紡織報為讀者介紹有關技術。
環保 先銷售 後按需製造
Twine Solutions之所以引領紡織行業的數碼轉型,是因為他們的「無水紗線染色技術」,將供應鏈改造為適應高度客製化、可先銷售、後按需製造的模式,令行業對生態有正面影響,實現「可持續性生產」。目前他們已先後進行了四輪融資,投資這包括惠普公司投資部門HP Tech Ventures及著名數碼印刷公司Landa,在今年五月的B輪融資更高達2,800萬美元,前景非常好。
Twine Solutions由一對以色列兄弟於2015年創立,靈感來自他們留意到浴巾上的五彩刺繡,心想:如果有某種應用在紡織業的「數碼印刷技術」,便可令工人生產時不再需要不環保的染料。而在研發的過程中,Twine發現,這種令紡織生產變得環保的技術正是業界急需,於是加緊開發這一具有可持續性的技術,而最後的結果,便是無水數碼染色技術的誕生。
每小時染色1,800米
目前他們的主要產品為「TS-1800數碼紗線染色系統」,專為工業4.0生產而設,是一款完全無水、數碼化的紗線染色機,可以專業地「打印」紗線,擺脫傳統供應鏈的限制。這款產品每小時可染高達1,800米紗線,並標榜可以安裝在任何類型的生產環境中,甚至在設計師的工作室小規模生產也可以。產品採用簡單的操作,即使不了解油墨染色的操作員都可以使用。2019年,產品首次投放市場,結果大受歡迎,很快就在歐洲得到首家客戶。
傳統染色流程需要七至九週生產時間,其中包括:顏色製版、確認顏色、樣品製作及染色工作。而Twine因為節省了打版時間,染色製作過程只需要兩至三週。TS-1800染色紗線經OEKO-TEX®(標準100、I 級)和Intertek認證,具有以下優點:
一、操作系統簡單,全Touch Screen(觸摸屏)控制,只需點擊幾下即可進行染色。
二、智能管理作業系統,幫助提高生產力,每個染色模式都會自動保存在系統的存檔中,並且可以隨時重新取用。
三、多種顏色選擇,可以選擇數千種顏色,適用於RGB或LAB值。能夠在單筒或多筒上按需染出正確的顏色和長度。
四、自動填補染料,產品配有補給系統。
五、自動收捲,染色完成後,可以自動從染色機上拆下,然後安裝在任何類型的縫紉、針織或刺繡機上。
香港紡織商會 蘇文華
轉型升級策略顧問報告(四):傳統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及本會建議)
(編注:嶺南大學中國經濟研究部研究團隊受中華廠商聯合會委託、香港特區政府工業貿易署「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BUD】的專項基金」支持下,於2020年6月推出《報告》,可堪本會會員參考。本報連載部份精華內容,標題及小標題為編輯所加。)
本會建議:培訓工業4.0人才刻不容緩
紡服行業除了技術突破外,更須培訓年輕人成為工業4.0的生力軍。鄰近地區連東南亞都已開始著重工業4.0人才。以印尼為例,2018年便宣布「印尼4.0」計畫,通過培訓年輕人使用更先進的設備,為紡服行業提高效率和競爭力。
本會促請政府透過提供適合的基礎設施、財政及技術支援、培訓及匯聚人才,協助業界善用創新科技,廣泛應用智能技術和生產程序,進行高增值生產。建議業界立法代表爭取政府撥款,「培訓人才往往需要通過一至兩年操作機器,才能真正掌握到技術。實踐培訓需要政府出錢幫忙。目前香港企業仍然多從事外向『OEM』(代工生產),以接外國訂單、採購為主,缺乏發揮機會。」
生產上也可助設計師一臂之力,「業界缺乏發展機會下,很多香港理工大學修讀設計的同學都要轉行,畢業後很難找到工作,又無資金創業。設計師剛起步時產量不大,很難物色生產商,平時工作又以『畫公仔』為主,難以得到實際經驗。」如此不單設計師獲益,更可帶動香港製造業。
「款多量少」的經營策略
不少港商最初以 「加工貿易」、從事傳統製造產業方式進入內地市場,然而加工貿易只是一種貿易的形式,產業是否含高技術、具高附加值,不應以加工貿易或傳統產品作為判定的指標,反而該以企業從事的具體作業來作判斷。
以從事移動通訊設備為例,產品雖屬「高科技」,但相當大部份在內地進行的活動仍以勞動密集工序為主。反過來說,傳統產品如服裝、玩具,假如前者加入高檔面料,後者加入STEM元素,兩者都從事產品設計、有自家品牌,就已非傳統的代工生產產品了。
有受訪廠商從事時裝行業,早在十多年前轉型至自家品牌製造 ,實行「款多量少」的經營策略,以 「質」 取勝而非以「量」先行﹔另有受訪的玩具企業看準了STEM將會是未來玩具行業的大勢,於是積極投入研發活動,又併購外地品牌。
港商決心尋求技術突破
過去坊間不少評論認為,港商對研發範疇的投入度不足,但這種評價對於長期以來默默致力提升製造技術的廠商有欠公允,譬如有受訪企業從事生產食品輔料,設有研發實驗室、檢驗實驗室等,積極開發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創新產品﹔另有從事鏡片生產的廠商設有實驗室,其受訪代表謂現時全球只有十數家從事眼鏡鏡片生產的公司擁有自家實驗室,而且大多集中在歐 、美地區,可見他們致力於自主研發 、尋求技術突破的決心。
現正從事傳統產業的港資製造業企業,其實已經或正在實現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轉型升級,因此,若然把「傳統產業」與「落後產業」綑綁相連,是低估了傳統製造產業的價值,忽視了傳統製造業同樣可成為推動和應用高新科技的先驅。
經營者必須懂得因應時勢
就技術層面而言,只要傳統製造業能夠通過應用高新技術或進行先進技術改造,同樣可以成為先進製造業的組成部份。有廠商表示:「其實我認為未來在廣東的製衣業,應該是做批量小、難度大、有特別功能的訂單,大批量的訂單根本不宜再在大灣區生產。或者廠商接單之後,到其他地方生產,或專注在大灣區進行研發活動。」
可見傳統廠商並沒有因循於固有模式,理解到未來生產活動的趨勢是以顧客帶動的小批量生產模式為主,反映守舊衰退的其實不在於產業本身,而在於經營者會否懂得因應時勢變化而進行變革創新。
香港紡織商會輯
全球首款乳癌偵測胸圍誕生
本會會員、莎娜美集團(SATAMI)最近推出早期乳癌偵測胸圍「CAREBra」,是市場上目前唯一產品,亦是香港研發、全球首個成功面世嘅應用技術。產品由Satami與香港創科公司Biorhythm共同合作,可以幫助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自行在家持續監測乳房健康,提高發現患上早期乳房嚴重疾病的機會。
李可兒相信香港對於紡織品的生產技術和設計經驗,有利於和科研企業合作,「CAREBra技術平台的科研公司正是絕佳例子,選擇香港作為科研基地,推廣世界頂尖產品。」她希望CAREBra能夠輸出到香港以外的各個地方,讓更多女性可以享受到。「香港是首個試點,除了在我們的內衣專門店銷售之外,我們的團隊還與不同的香港保險公司聯繫,希望向女性客戶提供此產品,作定期胸部健康檢查服務。香港累積經驗和成功之後,下一階段當然希望打入內地和國際市場,希望造福更多女性。」李可兒說。
在香港,乳癌是女性最常患上的癌症,CAREBra應用「乳腺健康監測系統」,可居家用智能內衣監測乳房健康風險,只需每月定時夜晚睡眠時佩戴便可。SATAMI行政總裁兼設計及營銷總監李可兒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紡織技術在這產品上的貢獻非常大。「因為內衣需要在靜態時間例如睡眠時穿着,剪裁和布料必須要舒服。而且要配合體溫傳感器和內衣一起穿着,傳感器需長期保持在乳頭範圍1cm之內,因此布料及剪裁的要求特別高。」
一般乳癌表面徵狀包括:乳房皮膚乾澀、發紅發熱;但當發現以上兩個病徵時,癌症往往已經到了中晚期,存活率由早期超過9成,大大下降到3至7成2。所以,儘早發現患上乳癌可能性尤其重要,CAREBra利用細胞代謝熱的基礎理論,建立包括溫度、濕度等多重生物節律數學分析模型,透過AI技術、大數據進行比對,實現居家健康風險預警。CAREBra內的智能傳感器,將連續監測的數據通過藍牙連接到手機APP,再即時傳輸到「乳腺生物節律監測系統」雲端數據庫,進行大數據對比對分析,之後會透過手機發送報告予用戶。用戶可以參照報告內不同程度的風險提示同建議,根據需要選擇進一步醫學檢查。2018 年,系統獲得專業機構認證,監測設備獲得CFDA/CE證書,臨床試驗監測系統準確率達 85.9%。只要每個月按時佩戴一至三日,就可有效提示健康風險。
香港紡織商會 梅荊
邁向創新及科技發展(七):由仿生學啟發的嶄新紡織科技
仿生學(Bionic)常被稱為生物模擬學,其定義為研究大自然的設計、模式與系統,以從中模仿、調整或獲得啟發,為日常問題創造可行的解決之道。動植物、昆蟲及其他生物有機體已進化超過數十億年才能生存及適應動態的環境,許多自然界的調適作用經證實比人工解決方式更有效。仿生學已被應用在機能性布料的製造上,以產生多種不同的機能特性。
就仿生學以從中模仿、調整或獲得啟發而創造了以下幾項應用於紡織行業內如:
1.天然菊花具有防蚊成分
除蟲菊酯(Pyrethrin),存在於除蟲菊(一種菊科植物)的葉子、莖杆,特別是花中,對昆蟲具有很強的毒殺作用。把除蟲菊的花收集起來晾乾,與木屑、香料等混在一起做成煙熏劑,點燃後,除蟲菊酯即可隨煙霧散發出來,飛舞的蚊子一旦接觸到它,就會被毒殺,這種煙熏劑是優良的天然「蚊香」。防蚊衣服多作外穿,不直接和皮膚作長期接觸,令穿著者皮膚過敏的機會減低。可以廣泛應用於服裝、帽子、床品、沙發套、地毯、窗簾等裝飾用品和夏季服飾及軍用紡織品,氯菊酯具有廣泛應用空間,如軍用、民用及獨特健康保護功能紡織品發展方向之一。
2. 超高性能蜘蛛絲(Spider Silk)的仿製
蜘蛛絲是無數科學家著迷的研究目標,尤於它集輕質、強力、柔軟等優點於一身,香港城市大學胡金蓮教授近十多年致力研究仿生蜘蛛絲及工業應用及發展方向,模擬蜘蛛絲高韌性能、形狀記憶和水分收集能力等不同領域研究,期望能以產業化為目標,製作如防彈衣、降落傘等高科技產品。 胡教授會從製造方法著手,利用化學合成方法,再加利用生物科技,透過基因工程讓細胞產生蜘蛛絲蛋白及製成合成纖維;從仿生蜘蛛絲性能上而言,主要研究其纖維韌性、形狀記憶和水分收集能力,集水效率比人造尼龍高達100倍,期望在工業化後可用於戶外嶄新功能性材料例如沙漠收集水分器材。
3. 殼聚糖(Chitosan)在紡織工業的應用
殼聚糖(Chitosan)是甲殼素最重要的衍生物,又名幾丁聚醣、幾丁胺醣、甲聚糖,是甲殼素脫乙醯度達到70 %以上的產物。由於甲殼素不會融化,及不溶於水、酸、堿和有機溶劑,而殼聚糖易溶於大多數水溶液,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天然鹼性多糖,具有無毒性、可生物降解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及抗菌功能,為紡織行業開發及應用,包括:手術縫合線、醫療採用的紡織敷料、人工皮膚。
(由於版位問題,紡織報僅刊登本文主要內容。全文及文章參考資料來源請參閱紡織報網站。)
香港紡織商會榮譽顧問何繼超博士
國際短訊
歐盟零售呈復甦趨勢
6月以來,歐盟重啟人員流動,同時鼓勵各國民眾在歐盟內部旅遊,進一步推動了與旅遊業相關的餐飲和零售業。零售銷售的複蘇,是歐盟經濟V型復甦的信號。據歐盟統計局數據,6月,歐盟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5.3%,環比增長1.2%。其中紡織品、服裝、鞋類表現最好。5月,歐盟紡織服裝鞋類零售同比增長31.7%,環比大漲48.3%,預計未來幾個月零售額將繼續回暖。隨著實體零售的複蘇,網上購物勢頭有所減弱,零售額同比增長17.1%,環比下降2.6%。
日本零售大幅度上漲 京阪較慢
日本財務省發表了6月統計數據速報,服裝服飾類零售額達7188億日元,同比下降12%,環比增長15.4%,連續2個月大幅度環比上漲。與2019年同期相比,仍然下降23%,離疫情前水平還有相當差距。雖然全國整體呈現復甦趨勢,但東京都市區和大阪因緊急狀態延長,復甦速度較慢。
英國零售業深陷供應鏈危機
由於疫情、英國脫歐後的勞⼒短缺及運輸中斷等影響,英國國內正深陷供應鏈危機,⼤型零售業者的庫存量已降⾄1983年以來的最低規模。英國⼯商總會表⽰,預期銷售庫存規模在8⽉份降⾄其38年記錄中最低點,顯⽰零售業在疫情下復甦⾯臨困難。
香港紡織商會輯
中國紡織服裝前七月出口回顧與展望
隨著國際市場需求恢復以及我國穩外貿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今年前七月紡織品服裝出口迎來恢復性增長。防疫物資對行業整體的拉動作用已明顯減弱,其他品類實現積極增長有效彌補了之前的出口缺口。2021年1-7月,我國累計出口紡織服裝1723.1億美元,增長8.5%。其中紡織品出口811.2億美元,下降10.4%;服裝出口911.9億美元,增長33.5%。比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了13.7%、17%和10.9%。
一、出口主要特點
1. 受防疫物資出口大幅下降影響,我對發達國家出口增長普遍低於對新興市場出口增長
從主要出口市場看,1-7月我國紡織服裝對美國出口同比增速低於對全球平均水平,增幅為5.9%。由於去年上半年紡織服裝出口基數被防疫物資推高,如果與2019年同期相比,我國對美國、歐盟、日本、東盟出口則均呈正增長,對美國和歐盟增幅均超過10%,對東盟增長超20%,對日本增幅相對較小,為3.5%。
2. 服裝、家紡等常規消費品出口增長明顯
去年上半年國外消費市場受疫情影響疲軟,導致我國出口基數偏低,是今年出口大增的主要因素。但即使與2019年同期相比,我國服裝、家紡等消費品出口仍呈增長態勢。此外,美國財政補貼刺激消費需求、服裝家紡零售創史上新高,以及東南亞一些主要供應國受疫情或政局動盪影響、開工率不足,部分訂單回流國內,也是進一步拉動了我成品出口較快增長。
3. 紗線、面料等中間產品出口保持平穩。
今年1-7月,我國紗線出口增長48.8%,比2019年同期增長2.3%;面料出口同比增長43.2%,比2019年同期增長4.1%。值得關注的是,近期越南等國疫情惡化,不少成衣工廠停工,雖然服裝訂單回流至國內,但我對其紗線面料等中間產品的出口也會受到影響,因此下半年我國中間產品的出口情況與進口國疫情防控情況和供應鏈穩定狀態將密切相關。
4. 口罩出口大降,導致紡織品出口降幅較大。
自去年5月以來,我國口罩出口逐月下降,到今年7月,月度出口額從去年5月最高峰時的141億美元降至9.8億美元。 1-7月,我國口罩累計出口78.9億美元,同比下降80%,在紡織服裝出口占比已從去年全年的18.5%降至4.6%。作為疫情期間乃至之後的必需品,隨著疫情的反复,預計口罩出口仍將保持一定規模,但對出口的拉動作用將顯著降低。
二、全年出口面臨諸多考驗
一是世界經濟復甦不均衡。隨著疫苗推廣和各國恢復經濟的不懈努力,世界經濟加快回暖,國際組織紛紛上調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7月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6%,與上期預測值持平。但IMF分別上調發達經濟體增長預期0.5個百分點至5.6%,下調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預期0.4個百分點至6.3%。世界貿易組織最新一期《貿易統計及展望》報告指出,世界貿易將迎來強勁但不均衡復甦,預計2021年全球貿易增幅將達8%。
二是全球疫情發展不確定性增加。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德爾塔變異毒株已在全球超過120個經濟體出現,變異毒株的擴散速度委實驚人。但一方面,疫苗對於德爾塔變異毒株依然具備防護作用,各國也在推進疫苗接種的進程,另一方面,本輪疫情並沒有帶來死亡病例的明顯上升。因此,德爾塔變異毒株引發的疫情抬頭雖然對經濟復甦的進程存在一定乾擾,但不至於打斷發達國家經濟恢復的趨勢。
三是行業面臨多重經營困難。除去國際環境的整體不利因素,紡織服裝行業也面臨著很多具體困難。運費瘋漲、原材料非理性上漲、外匯風險、環保問題、用棉缺口等都會對加大企業的成本、增加運營的不確定性,為下半年的出口帶來諸多不利因素。 資料來源: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
談品牌—從高盛一道小新聞談起
年初有一段新聞,著名投資銀行,高盛管理層收到新入職的年青員工投訴工時太長,據說是每星期100小時。縱使他們的工資是比一般剛畢業的高出很多倍,年薪超過15萬美金。而這個潛規則(高收入但長工時)也已經存在已久,但現在這一輩年青精英卻覺得工資並不代表一切,生活應有一個平衡。縱使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分夢寐已求的工作,但要犠牲一個平衡的生活還是不值得。
同樣地也看到一些關於國內關於新經濟與互聯網有關的公司,都是長工時….比如說,有段時間相當流行的「996」,通常是指一些程式員的上班時間,意思是早上9點、晚上9點、一星期6天。原來其中也有一些原因,就是對於一些創意、要思考的工種,很多時候要長時間,思維不可停下來的。情況就好像煲水一様,要一直煲到一個沸點,中間一停下來再從新開始,只會徒然。所以很多要求創意和思考的公司,都會想盡辦法把員工留在公司,以公司為家。
縱使上述講的是兩種文化,但對品牌管理是值得思考的,新一代的價值觀,對身分、對自我的要求已經很不一樣,而新經濟下,職場已經起了很大的變化。
新學期剛開始,其中一個門課是Luxury Fashion,在準備課程內容時。對現在市場上面的Luxuries真的很難有一個定論,是要很獨特小眾「exclusive」嗎?在班上、在街上也不難看見學生用Louis Vuitton、Christian Dior,價錢昂貴手工精細,但很多球鞋與名牌衣服也刻意造舊造難…奢侈品是高人一等的身分的象徵?但又看見很多街頭文化,街頭藝術家的作品賣上天價,比如Banksy。
社會上的變化與市場都有緊密的關係,很多人還在談論Mirror的流行是正常或不正常。我想應從另一角度去看看或想想,市場上的不同變化,怎樣在這些變化中,重新定位。
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講師
廖泳新博士
tcliuws@polyu.edu.hk
業界人士觀賞理大紡服學系時裝展
香港理工大學本年度紡織及服裝學系碩士畢業生時裝展於8月5日在南豐作坊The Mills圓滿舉行,包括香港紡織商會會長朱立夫博士及本會會長羅正杰等逾二百位業界人士及公眾都被吸引到場觀賞。
是次時裝展以「Vessels」為主題,展出24個系列合共144件畢業作品,均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創作靈感。除了在設計上別出心裁之外,同學在設計及製作過程中利用三維設計軟件(CLO 3D)等先進技術,盡量減低物料的耗費,提高設計的可持續性。
資料來源:香港羊毛化纖針織業廠商會
SPINEXPO踏入20週年
SPINEXPO是一個具有全球化視野的國際性紡織專業貿易展會。展會最初多半以歐洲參展商為主,但隨著中國行業的興起,以及中國政府和相關協會的推動下,參展的主體逐漸轉為以中國廠商居多。 即將踏入20週年的里程碑,針織品時至今日已經成為任何系列或整體造型的一個重要元素,
無論是搭配大衣或是比基尼,SPINEXPO帶領針織品的強化角色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新冠疫情影響,與其舉辦所謂的線上雲展,作為主辦方,我們堅信在真正有意義的城市舉辦實體的B2B會議活動會更有價值,遂創辦了香港和巴黎實體B2B活動,7月28-29日在香港荔枝角D2 Place順利舉行。
資料來源:SPINEXPO TM – Yarns, Fibres, Knitwear
電力不足 大灣區需配合生產需求
5月以來,廣東部分企業開始實行錯峰用電。持續的高溫天氣和經濟強勁復甦,帶來的用電需求大幅攀升,「世界工廠」正積極應對。
港資廠商會員對本報反映,很多工廠說一星期只有三天有電供應,「今年公司業務已增長了約20%,但是電力供應緊張讓公司生產不得不錯峰用電,給生產帶來了一定不便。」各地紛紛制定方案協調有序用電。廣東省21個地市在4月底前就先後發布了本市有序用電預案。當啟動有序用電預案時,相關生產企業根據方案調整開工安排。來自南方電網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和3月,廣東電網的用電負荷均突破1億千瓦,較往年「破億」的時間大幅提前。今年以來,廣東社會用電量增速超過了20%,前4個月的用電量同比增長甚至接近30%。
錯峰用電的確給企業生產造成一些影響,但背後透露出的經濟強勁復甦信號令人鼓舞。與此同時,有會員亦向本報反映,希望有關方面能在政策進步之餘,配合生產需求,「有些工業區因為PM2.5超標,全區停產一個星期,甚至個別在常平工廠已經一個月十五天不能開工;工廠管不到空氣,即使自身環保設備全達標,仍可能被停工,大量出口企業都叫苦連天。」該會員透露,最近幾個廣東大型染廠都已搬離,顯示目前政策對廠商未來發展帶來一定不確定性,即使要所有污染企業離粵,應提前一至兩年通知廠家。「近日某常平工業園區告知廠商,到今年底全區改建,只給半年時間通知,企業不容易找到地方搬遷。」
本會會長朱立夫表示,針對業界反映的問題,希望有關當局能明確表示未來該區發展方向,讓紡織業能遵從。
香港紡織商會 余青
原料漲價 訂單漲不了 紡企兩頭受壓
近期紡企面臨嚴峻挑戰,6月中旬以來,本該是紡織業的淡季,但是卻反常地出現了漲價現象。不僅坯布價格上漲,就連人工、助劑、原料等等各方面成本都在上漲,讓企業備受壓力。
原料價格不斷攀升,粘膠纖維、滌綸紗、氨綸、尼龍、染料等價格均出現大幅度上漲。氨綸市場常見的20D、30D、40D、70D四種規格均價已經逼近80000元(人民幣,下同)/噸大關,40D氨綸的價格今年以來上漲幅度達到112%;滌綸長絲的價格也開始先抑後揚。POY150D產品市場價格7850元/噸,環比上調325元/噸;FDY150D價格為8025元/噸,環比上調250元/噸;DTY150D價格為9200元/噸,環比上調400元/噸。
天災衝擊價格
有會員向本報反映,歐洲供應商倉存只有正常狀態的一半,「目前仍未見到漲價的盡頭,至少兩至三年會維持上升」。本會會長朱立夫博士表示,目前漲價危機源頭為年初美國德州暴風雪,重創美國原料生產,全美最大石化原料生產一度全面停擺,而而歐洲也傳出部份廠區產能出狀況;即使風雪過後工廠陸續復工,但衝擊已迅速擴散至各產業,因而在接下來數月推動價格上升。「紡企訂單可能十月都交不到貨,因為買不起料。」
面對來勢洶洶的原料漲價潮,企業漲價卻寥寥無幾。有會員表示,今年訂單數和疫情前基本持平,但利潤卻出現了明顯下滑,紡企面臨「訂單虧損,卻要繼續接單」的狀況。「價格很難漲得上去,因為客戶不接受。繼續接單是為了攤薄前期的固定成本支出,也要留住工人。由於工人難招,如果停機,企業要拿資金補貼工人工資,會虧損得會更多。為了不使工廠的設備閒置過多,即使訂單虧得多企業也要硬著頭皮幹。如果產能利用率達到70%~80%,企業才可能砍掉一些虧損過多的訂單。」
通過新技術減輕成本壓力
紡織業的漲價無法避免,大型紡企在成本充足下,通過研發新技術和新材料,實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通過「苦練內功」、實行工藝改進等舉措來抵禦成本壓力。在日前舉辦的2021年中國時尚面料設計大賽,環保、可持續面料的參賽作品比例有所增加,這些面料降低廢氣、廢水等的排放。內地媒體報導阿里巴巴天貓事業部潮流服飾負責人盧佳表示,環保、健康等綠色理念早已成為服裝消費趨勢,人們願意為環保買單,綠色天然的面料更能引導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對於那些中小規模的紡織企業而言,在沒有能力進行研發新技術的情況下,首先要確保自己能夠不虧本,即便是訂單紛至沓來,很多小規模的企業會選擇不接單或少接單,以此來降低自己的成本支出。
香港紡織商會 蘇文華
香港消息
港零售銷貨價值升5.8%
港出口7月份貨值升幅收窄 同比增26.9%
政府統計處發表的對外商品貿易統計數字顯示,今年7月份本港整體出口和進口貨值均錄得按年升幅,分別上升26.9%和26.1%。繼6月份錄得33.0%的按年升幅後,7月份商品整體出口貨值為4,170億元,升幅略收窄。輸往大部分亞洲的整體出口貨值錄得升幅,尤其是韓國(升79.5%)、台灣(升48.9%)、印度(升40.2%)、菲律賓(升27.2%)和中國(升26.3%);美國亦上升26.1%。
香港甲級商廈租金較新加坡溢價回落至108%
港新兩地的寫字樓租金過去五年顯著收窄。戴德梁行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本港核心商業區甲級商廈租金,較新加坡同類型地區物業高出約173%(租金溢價)。2019年下半年後,租金差距持續拉近,而全球疫情大流行亦加劇有關情況。截至2020年底,新加坡和香港甲廈租金溢價回落至約108%。
香港紡織商會輯
紡織新技術—改善孕婦足痛情況的仿生功能足護系統
懷胎十月,迎接新生命誕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不過母親付出的代價可不少,伴隨小生命每天成長,母親的體重日益增加,分泌鬆馳素荷爾蒙,增加足底壓力,令足弓塌陷和腫脹,韌帶力減弱,導致足型改變,凡此種種,都可以使孕婦受足痛困擾,影響步履穩定性,甚至產後足部功能恢復。然而,市場目前缺乏針對孕婦的足護系統。有見及此,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與香港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合作,開發仿生孕婦功能足護系統。
孕婦的腳長、腳寬、腳圍、腳踝圍和鞋碼均隨著孕期推進而有明顯增大,靜態和動態的足底壓力亦會變化,因此,研究團體設計了一體成型的功能針織鞋面,混合彈性及剛性徑向的立體鞋面結構,為孕婦足部提供保護,亦預留腳部尺寸増長的彈性。
此外,研究員參考現存世界最大的陸上哺乳動物非洲象的足底結構,設計了厚度及軟硬不一的3D異構質料鞋墊,以減低足底壓力。足護系統還提供可拆卸的足弓支撐配件,鞋底設防滑功能,同時亦可支撐重量及局部降低足底壓力。
這套仿生孕婦功能足護系統配備監測功能,透過Android手機應用程式開發的實時智能生物傳感系統,監察足部腫脹、身體質量指數(BMI)、足部及足弓壓力,方便孕婦隨時了解自己的足部受力變化,提升足部護理,維持孕期健康。
經過三年來反覆試驗,這套仿生孕婦功能足護系統可以有效緩解足痛,改善孕婦生活質素,並且填補孕婦鞋市場的不足。其製備技術亦可提升鞋業及紡織工業的技術,並將功能性紡織應用拓展至更廣泛的康健服務領域。這技術勇奪2021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銀獎。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已與一間本地公司簽訂此製鞋技術的授權協議;同時,也有企業有意引入這技術於國內及海外的鞋業市場。除了孕婦鞋外,這技術開發的產品亦適用於產後婦女、超重人士及扁平足病人等使用,為市民健康提供多一重保障。(查詢: info@hkrita.com )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
總監(業務拓展)
陳念群
美棉產量不升反降 推動棉價
8月13日凌晨,USDA公佈2021年8月全球棉花供需報告,市場焦點主要集中在2021/2022年度的產量和全球消費數據。具體特徵如下:
產量不升反降:市場預期2021/2022年度全球棉花產量會上調,主要是美棉上調產量,但實際數據反而是下調,預計為375.9萬噸。全球棉花產量不升反降,環比7月下調12萬噸至2587.5萬噸,同時巴西棉產量也下調16萬噸至272萬噸,雖然澳棉產量上調11萬噸至96萬噸部分抵消減量,但總體全球產量下調。中國雖然同比下跌9.3%,但是新疆近期持續高溫天氣,有望追回前期落後的生長進度。據山東、河南地區紗廠了解到,大多數紗廠庫存較低,甚至沒有現貨。
消耗量再創新高:2021/22年度,全球棉花消費量增加到近四年最高水平,棉花消耗量預計增長3.6%,達到2685.1萬噸。印度土耳其為最大增長國,共增長43.6萬噸,佔全球增長大半。中國棉花消耗卻未作調整,這個也與市場預估有些偏差。因為上述的調整,全球期末庫存也超預期下調11萬噸至1899。最終導致全球棉花庫消比超預期的繼續下調0.52個百分點至70.73%。
美國出口持續下降:因為美棉產量的下調,美棉出口下調4萬噸至327萬噸,但出口供應為近五年最低,期末庫存同比亦下降。
澳棉出口激增:澳洲對華棉花出口被限制前,中國佔澳棉出口的58%,現在只佔3-5%。然而,隨著對越南、土耳其、印度尼西亞和孟加拉國出口的增長,澳大利亞的總體棉花出口量仍然強勁。澳大利亞產量上調,因此澳棉出口上調4萬噸至76萬噸。中國棉花進口量未作調整。
香港紡織商會 謝軒
業界消息
全球羽絨服調研報告:波司登規模全球第一
世界權威市場調查機構歐睿國際剛剛完成2020年羽絨服產品零售渠道銷售額、銷售量統計,結果顯示,波司登羽絨服規模全球第一,銷售額、銷售量同時位列第一,這意味著波司登已位列全球羽絨服第一梯隊。
李寧日賺5000萬
8月,李寧發布2021年年中業績報告。截至6月30日,李寧營收為101.97億元,同比增長65%;淨利潤超19.62億元,同比大漲187%;毛利率上升6.4個百分點至55.9%。其多項指標為2004年上市以來同期歷史最高水平。
安踏、特步業績大漲
特步、安踏、361度等國產品牌2021年上半年業績均向好。安踏6月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上半年經營利潤將比上年同期增長至少55%。安踏表示,今年上半年安踏主品牌的零售金額同比增長35%-40%,FILA品牌產品的零售金額同比增長50%-55%,旗下其他品牌產品的零售金額則增長90%-95%。7月,特步國際發布盈利預告稱,2021年上半年綜合溢利同比將大幅增長不少於65%,零售銷售同比增速在40%-45%左右。
Adidas中國市場業績不及預期
Adidas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集團營收同比增長52%,其中北美地區收入增速87%,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收入增速99%,拉丁美洲增速230%,而亞太地區增速只有66%。其中,大中華區是阿迪第二季度唯一一個收入負增長地區,收入同比下滑16%。去年大中華區為Adidas共貢獻約35%的收入,如今這一比例則降到19.8%。
香港紡織商會輯
失之歐美取之東南亞港紡服出口止跌
經歷了疫情帶來的衝擊後,今年首七個月香港出口稍為止跌。今年1-7月份,據港府統計處資料,紡服出口598.31億(港元,下同),較去年同期幾乎一樣;但是服裝出口同比大減100億後,今年意外錄得回升,達356.05億,上升12.3億,升幅3.6%;紡織品出口則為242.26億,下跌5%。
歐(盟及英國)、美市場是今年出口大跌的重災區,分別下跌30.1%及9.5%,其中美國市場較上一季下跌16.6%已有所回升。一方面,在家工作料會成為新常態,人們對正裝的需求相信會減弱。另一方面,香港紡織品去年因為口罩和醫用防護服等防疫物資訂單激增而收益,今年則回復原狀。
內地及東盟出口數字則繼續呈上升趨勢,分別上升7.3%及17.5%。其中東盟出口去年同比大跌,今年則呈反彈勢頭,同比上升17.5%。中國香港與東南亞國家聯盟的《自由貿易協定》和《投資協定》已於2021年2月12日全面生效,預料也對出口狀況有幫助。
展望未來,香港紡服出口整體趨勢仍不樂觀,香港紡服經濟活動仍低於衰退前的水準。生產設施持續從中國內地遷移到南亞和東南亞,難免導致香港服裝出口下降。而且疫情及社交距離對紡服業打擊相當大,全球服裝消費前景仍不明朗。香港紡衣出口結構早已由本地產品出口為主轉為經港轉口為主,目前兩者比例接近1:99。隨着本地紡衣生產式微,出口已成微不足道,近年亦以每年雙位數字跌幅下降。 香港紡織商會余青
紡織新技術—廢棄塑料的重生技術
根據科學雜誌今年七月初報道,地球已經積累了80億噸塑料。其中30%尚在使用中,6%可以回收,8.5%被焚燒,近55.4%則被廢棄。這40多億噸塑膠廢料對環境生態造成極大衝擊。其中,14%是紡織品廢棄物, 47%來自包裝材料。由於塑料在自然環境中難以降解,對環境造成嚴重隱患,微膠粒對物種多樣性危害已經引起廣泛關注。
不過,由於塑料本身的物理化學特性穩定,恰好可以被重新使用。這40多億噸廢棄塑料有機會成為新的原材料來源,不斷地被重用,重新為優質的紡織材料,實現材料閉環,從而減少依賴石油原料,或減輕要從農地種植纖維的負擔。實現這個目標的相關技術包括:
1)材料自動檢測及分類技術 – 先進的寬頻光譜技術將可以準確檢測材料種類、顏色,甚至材料的表面塗層。自動化的材料分撿系統可以精準地對廢舊塑料進行分類、歸納,讓分撿的材料可以進行下一步再造處理。
2)塑料降解或解構再造技術 – 分類好的廢舊塑料經過降解或解構成為單體,再經過重新聚合,在溫和的條件下可重新組合,成為性能可媲美全新材料的再造材料。在降解或解構過程中牽涉到的條件或所需的化學品比較溫和,不會影響環境。
3)舊塑料中的添加劑、染料移除及淨化技術 – 這是塑料再造的關鍵技術。降解或解構再造過程中利用不同的化學和物理性質來移除添加劑和染料,使回收的單體或解構聚合物保持純淨,足以進行再聚合、再組合的步驟,以獲取可媲美原來材料質素的再生纖維。理想的淨化技術不但可確保再造材料的性能,而且亦可有效控制生產成本。
目前,不少研究團隊正研究和改進滌綸和尼龍的降解及解構再造技術,主要在溫和的反應條件、低能耗,及採用綠色化學及物理處理上取得技術突破,再配合以較低成本來製造塑料,相信不久將來便可應用於工業大量生產。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 總監(項目發展)姚磊博士
越南疫情告急 會長呼籲政府關注港商
越南疫情進⼀步蔓延,單⽇新增確診病例近萬,⼯業⽣產受阻,⼤量⼯廠關閉;港⼝擁堵嚴重,堆場已近飽和,凱萊港(Cat Lai)和新港蓋梅國港碼頭(TCIT)暫停接收出入⼝裝箱。本會會長朱立夫博士呼籲,政府及業界代表應關注越南局勢,並向業界提供必要援助。
申洲國際7月尾公告,集團位於越南西寧省的布料生產基地的產能將按其正常產能的約30%營運,同樣位於當地的製衣工廠將暫停營運,而位於胡志明市的製衣工廠的產能將按正常產能的約33%營運。有本會會員表示,「由於疫情,已經兩年不能到越南視察業務,裝機工程師也去不了,內地員工現時亦不願意冒風險前往越南。」希望香港政府與業界代表可以向中央反映港商面對情況。
在4月27日前仍維持每天100宗感染個案的越南,本來紡織出口形勢一片大好。自中美爆發貿易戰以來,大量西方品牌將供應鏈由中國內地遷往;今年前7個月越南紡織品出口額達近230億美元,同比增長50%以上,超過孟加拉,僅次於中國內地位居世界第二。但是,第四波疫情七月爆發後,每日新增病例萬宗,8月28日新增12,103例,其中絕大部分為本土感染,總累計感染病例超過四十萬。
鑑於疫情趨緊,越南總理7⽉31⽇下令,⾃8⽉1⽇包括胡志明市在的19個省市地區繼續實施為期兩週的封鎖措施,相當於全境約1/3因疫情封鎖。越南第四波冠變異病毒株疫情來勢兇猛,導致一批⼯業園區和⼯廠暫時關閉,各地⽣產供應鏈因而中斷。
據越南投資計劃部,今年上半年越南共有70,209家企業倒閉,比去年增加了24.9%,這相當於每天有400家企業倒閉。從豐田到Nike等全球品牌在越南的主要生產基地因封鎖⽽被迫停⼯,作為世界第⼆⼤紡織品出⼝國,越南約三分之一紡織和服裝工廠因疫情⽽關閉。據越南紡織和服裝協會,該國目前有30%到35%的服裝廠倒閉。目前歐美各大品牌正忙於為年底聖誕節購物旺季備貨,供應鏈受阻帶動貨品價格上漲,加上港口出現疫情及貨運集裝箱短缺等,都為零售業的採購帶來重大挑戰。
香港紡織商會 梅荊
理大紡服系時尚科技 提升港企競爭力
為推動紡織的科研工作,香港理工大學近年成立了兩個研究所,其中「智能可穿戴研究中心」重點研發能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智能面料與服裝系統;而「理大–露樂新材料科技創新中心」則主要研究和開發新型物料、保健產品、功能性和智能可穿戴護理產品等尖端技術。今期紡織報介紹近日理大三位專家教授在一個網絡研討會上分享的三項技術研發進展。
仿皮膚、控溫面料技術
人類自身調節身體溫度的能力很有限,因此需要功能服裝幫助調節體溫,才可以舒適地生活。例如寒冷的時候,人體需要保溫但透氣及輕盈的衣物;在高溫環境,則需要可散熱及涼爽的服裝,以保持皮膚的乾爽。而有效調節熱濕的服裝更有助室內節能,所以社會對這些物料的需求是非常龐大。
由理大紡織及服裝學系系主任范金土教授開發,包括單向導水仿皮膚面料、仿植物分義面料以及有自身消毒功能的面料。其中的單向導水仿皮膚面料能使汗水可以排出來,但外面的水卻不能走進去,保持乾爽,有防水防污的功能,可廣泛應用於各類服裝,例如運動服裝。
智能可穿戴技術
鄭子劍教授是研究智慧可穿戴技術方面的專家。鄭表示,最近一項極具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是「液態金屬纖維氈」,「它有非常高的導電性而電阻變化很少,極具彈性,可以拉超過18倍,仍然保持高透氣。」而且,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很高,可用作製造多功能、多層結構、可伸展、可穿戴的感應器,例如同時配備心電圖、汗液感應器或可加熱的感應器。
鄭教授的研究目標是開發電子織物,將電子和紡織業結合起來,使紡織物具備可穿戴的電子技術,同時又可裁、可剪、可縫的特性。
先進纖維材料技術
副教授費賓博士是開發先進纖維材料的專家。他指出,先進纖維材料極具功能性,而目前已推出市場的功能性纖維仍各有限制,例如結構穩定性不足等,所以理大積極開發智慧纖維材料。費博士研發的IcypetTM纖維,能阻擋陽光,有明顯的涼爽功能,而且有適當的強度、厚度及密度,可以滿足一般服裝產業紡織品纖維的需要,與其他類似商品比較,IcypetTM纖維可以降溫三度至四度,使人體能明顯感覺到涼快。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只依賴企業內部進行創新工程,不及與大學合作雙軌而行走得快走得遠。産學研結合才能真正達至科學技術到管理模式全方位創新,發揮最大化的協同效應。理大知識轉移及創業處呼籲「企業單打獨鬥,何不强强聯手?」歡迎業界透過本會聯絡理大,協助開發創新產品,提升業界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
香港紡織商會 基斯
把握一帶一路機遇 加強與東盟經貿合作
香港多年來與東盟的關係良好,一直是經貿合作伙伴,適逢中央政府近年提倡「一帶一路」發展策略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繼續支持香港提升競爭優勢,在可見的將來,香港與東盟的合作關係只會有增無減,經貿往來愈趨頻繁。
香港與東盟在2017年已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及《投資協定》,促進經貿發展,為業界帶來不少新商機。根據工貿署的資料顯示,去年香港是東盟第七大商品貿易夥伴,貿易總額達10,339億港元,相當於本港全球商品貿易額的12.6%,在2016至2020年間錄得平均每年5.5%的增長。
另一方面,東盟亦是香港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及商品供應地,僅次於中國內地,去年東盟輸入香港的商品總值達7,510億港元,佔全部進口商品的17.6%。而香港輸往東盟的產品,總值亦達63億港元,佔香港產品出口總值的13.2%。而且,香港亦是中國內地和東盟商品貿易的重要轉口港,去年轉口貿易金額達5,051億港元。
預期未來亞洲區市場龐大,區內消費力及生產力會持續提升,貿易額度將會進一步擴大,香港作為中國對外貿易的一個重要窗口,加上配合大灣區的發展,以及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香港經濟發展必定會從中受惠。
中國在去年十一月已經和東盟十國、澳洲、日本、韓國和新西蘭共15個經濟體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香港特區政府必須盡快加入RCEP,由於香港是亞洲區域的國際仲裁中心、金融中心與貿易中心,並有助建構區域供應鏈,香港可以在RECP中起到積極作用。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國內國外雙循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以至RCEP種種機遇下,香港特區政府和業界也要好好把握,主動尋找商機,與不同的海外國家合作,發揮聯繫人的角色,作為區內的金融、經貿、物流的中心及樞紐,尤其是充當外資和內地企業拓展東盟市場的支援平台,提升企業參與東盟「一帶一路」相關項目的興趣,包括基建融資、合作設廠和拓展市場等。本人相信香港與東盟將會繼續是緊密的貿易夥伴,在區內貿易及貨物中轉舉足輕重。
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鍾國斌
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大不同 疫苗將成關鍵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全球復蘇前景因疫苗獲取能力不同分化成兩組陣營。疫苗接種率高的發達經濟體有望進一步恢復正常﹔疫苗短缺的經濟體仍將面臨新冠感染人數再度增加和死亡病例上升的嚴峻挑戰。
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維持在6%,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則上調至4.9%。IMF分別上調發達經濟體增長預期0.5個百分點至5.6%,下調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預期0.4個百分點至6.3%。其中,2021年美國、歐元區和日本最新經濟增長預期分別為7%、4.6%和2.8%,中國經濟今年有望增長8.1%。新華社8月曾發文指出,繼去年成為世界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之後,中國當前經濟形勢穩中向好,上半年同比增長12.7%,創造了超過53萬億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全球領先。
IMF認為,如果疫苗普及程度低於預期,將會給世界經濟復蘇帶來下行風險,融資環境可能迅速收緊。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可能受到疫情惡化和外部融資環境收緊的雙重沖擊,將會導致其復蘇進程嚴重受挫,拖累全球經濟增長。IMF表示,當務之急是在全球範圍內公平分配疫苗。
香港紡織商會 謝軒
施政報告即將發表 業界高呼儘快通關
特首林鄭月娥將於十月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香港經歷過去兩年的變動後,迎來雨過天晴,紡織業界普遍希望特區政府盡快做到免檢通關,令受嚴重影響的行業盡快復甦,改善民生。
香港閉關已經接近兩年,在通關遙遙無期下,紡織業界急需處理業務的人員經已無法等待,早已直接到內地工作並接受隔離。目前香港疫情相當穩定,港府應積極向中央爭取,容許經貿人員盡快免檢疫通關,而且這個安排應是雙向的,內地人士來港公幹完畢後,回內地也可以免檢,這個可以達到雙贏。業界人士普遍認為,香港經濟恢復正增長,但部分行業由於與內地長期來往困難,導致影響經營,希望政府考慮提議。
即使未能即時通關,業界亦希望政府交代通關時間表,力爭早日通關,例如以配額形式容許已接種兩針疫苗人士,出發前24小時進行病毒檢測且結果呈陰性,可縮短檢疫期,最終希望達至免檢疫通關。因應變種病毒威脅,政府亦宜展開籌備工作,準備安排已按種兩劑疫苗的市民接種第三針加強劑。
另外,面對鄰近地區競爭,政府應加快推動工業4.0,推動港資製造業企業持續升級和發展,並密切關注其他內地省市的產業政策動向和及時進行研究,以力保自身優勢,並透過加強合作開拓更多產業新機遇。
香港紡織商會 余青
把握一帶一路機遇 加強與把握十四五規劃 促科研成果商品化
港澳辦的代表團早前來港宣講「十四五」規劃,掀起一股學習熱潮。筆者認為,中央對香港相當重視,亦為香港發展燃起「指路明燈」,全球發展最大機遇在中國,香港的最大機遇在內地,不容錯失。
「十四五」規劃中,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是重點方向,中央已出台一系列新政策,促進大灣區內的要素流通,漸漸形成一個蓬勃的創科生態圈。新時代中湧現創新潮流,傳統產業並不是配角,反而是大好機會朝高質量、高增值發展,創造新機遇。
香港紡織製衣業在基礎研究上十分出色。在東京奧運,香港單車選手李慧詩所穿的破風戰衣就是香港科研產物,以新物料及特殊縫製技術所製,有效減低風阻,幫助運動員爭取更佳成績。
進一步,如何把基礎科研轉化成大眾商品,商家便擔當重要的橋樑角色。例如破風戰衣是專業度身訂造,無法量產,亦不適合普通人的運動需要。若科研成果要商品化,須作出大幅度的生產、技術調整,以及制定市場行銷策略。商家較有市場觸角,也反應快,可挑選部份技術應用至日常衣著,令科研成果較容易「落地」。
功能布料是行業大趨勢,其用途越來越廣泛,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為產品增加了附加值。炎炎夏日,涼感布料最受歡迎,部份所用的纖維添加特殊低溫礦石,令觸感平均低1至2度,兼有通風排汗的效果。除了涼感衣物,有商家覷準時機,把涼感布料製成床單寢具,標榜令客人在熱夜睡眠中降溫,受到市場歡迎。
筆者多次提出,紡織製衣業仍然是具競爭優勢的行業,相關企業在香港上市超過130家,加上創新科技的「助燃劑」,眼前有大好良機。事實上,以往特區政府在行業投入不少資源,唯比較分散,現時需要更好串連「官產研學」各環節。
早前,筆者已向中央、特區政府遞交意見,爭取訂立「大灣區工業政策」,以整合資源,帶動香港紡織製衣業再上一層樓。同時,「大灣區工業政策」有助令各城市優勢互補,合理分工,為傳統優勢工業訂明未來5年、10年的目標及措施,能夠發揮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角色、大灣區完整供應鏈等優勢,連結和帶領各持份者朝同一方向前進。
要在大灣區大展拳腳,業界希望香港盡快和內地恢復通關。部份內地港商被迫長居內地,因應檢疫規定,每次過關都要深思熟慮。有時難得回港一次,卻因為內地疫情有變,須急急腳回內地廠房處理業務。疫苗計劃開展半年以來,香港第一針接種率終於達到6成,然而令人擔心的是,長者並不踴躍接種疫苗。筆者呼籲,市民為自己健康為香港社會盡快打針,愈快建立保護網,亦愈有機會盡早通關。 香港的未來,與國家息息相關,我們必須以「一盤棋」思維檢視國家的發展大局,以至自身的定位。「十四五」規劃是香港的黃金機遇,不論傳統產業或創新產業,必須大步踏入大灣區發展,才能找到國家所需、香港所長的結合點,牢牢抓住發展機遇。
立法會紡織及製衣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紡織業聯會會長 香港紡織商會永遠榮譽會長 陳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