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期-2022年9月13日紡織報 P3
訂單外流 廠商叫苦 本會呼籲政府助港企「走出去」 香港消息 供應鏈癱瘓 美棉庫存產量均達歷史低點 疫情打擊持續 香港紡服出口低迷 創新的混紡技術 超強韌的仿蛛絲超級纖維

訂單外流 廠商叫苦 本會呼籲政府助港企「走出去」

今年廠商正遭遇罕見的冷清,出現嚴重訂單外流現象,在外地設備大幅提升、具競爭力薪資夾擊之下,廠商處境越發艱難。本會呼籲港府趁此機會協助港企升級轉型、在成本較低地區建立工業園區,幫助廠商度過艱難時期。

協助加快在建立港商工業園區

本會會長朱立夫表示,訂單離開往東南亞轉移,是目前難以改變的趨勢,「港府應協助港商升級轉型,而對於希望在成本較低地區生產的廠商,亦應提供協助加快在建立港商工業園區,為港企作一條龍服務及協助轉移,包括協商處理人材、廠房、發電、污水處理、生活住房等。目前一些已發展地區如新加坡,亦有提供這種服務。」

新冠疫情爆發前,中國內地出口訂單就有外流現象。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21年中國內地佔美國棉製紡織服裝進口份額從2019年的23.5%降至17.1%,佔棉製服裝進口份額從2019年第一位降至第二位,取而代之成為第一大供應國的是越南。2022年前4 個月,進口份額更降至15.3%,已被越南和孟加拉超越;佔棉製紡織品份額下降到 24.4%,位居印度之後。內地媒體《第一財經》採訪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業務負責人,指出下半年中國內地紡織服裝訂單轉移可能呈加速態勢,轉移規模在100億美元左右。其中棉紡織品訂單轉移在20億美元左右,服裝轉移規模在80億美元左右。

訂單轉移情況嚴重

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的估算,2020年上半年中國內地紡織服裝訂單轉移規模為60億美元左右,其中棉紡織品訂單轉移規模為10億美元左右,服裝轉移規模為50億美元左右。棉紡織品訂單主要轉移到印度,服裝訂單主要轉至孟加拉、越南、印度、印尼和柬埔寨等國。調查中有85%的企業表示,客戶訂單外移較為明顯。26%企業表示客戶訂單外移比例在30%以上,39%的企業表示,客戶訂單外移比例在10%到30% 之間。僅15%的企業表示,當前客戶訂單較為穩定。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7月對企業做問卷調查,參與此次調研的企業中,有30%都是中小企業。問卷調查顯示,90%以上的企業稱,當前在手訂單排期較去年下半年及四季度而言有所縮減。約59%的企業訂單排期在13個月,28%的企業訂單排期可至3到6個月,13%的企業表示訂單嚴重不足,僅可維持1個月內生產。有會員對本報表示,「2020年初開始原料成本價格上升,令利潤被成本侵蝕,但2022年情況則是訂單大幅減少,甚至比去年減少四成。」

競爭對手人工支出降低,設備完善化

目前訂單轉向外地,亦與當地人工支出降低,設備完善化有關。有會員向本報表示,「以土耳其為例,工人月薪只需要300美元,但工廠設備非常完善、比中國內地更先進,更環保;對美國免稅,地點又對歐洲有利,同時亦是產棉大國!目前印度、巴基斯址和土耳其設備都大幅更新,與我們落差越來越大,訂單亦一去不復返。」另一位會員表示,目前孟加拉的工人月薪只需80美元,難怪搶去大量訂單。

但是從全局來看,訂單外移,對於產業結構的調整可能會有幫助。目前不少訂單還是在港企或內地企業手上,現在會是廠商「走出去」的契機,也是應對關稅壁壘的策略之一。

香港紡織商會 蘇文華

香港消息

港府調低全年GDP增長預測至「-0.5%至0.5%」

政府統計處早前公布,香港2022年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GDP)預估數值,季度GDP按年收縮1.4%,為連續兩季按年收縮。港府今日收市後公布第二季GDP修訂數值,將上季GDP按年收縮幅度修訂為1.3%,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增1%。港府同時表示,因應考慮到上半年經濟表現遜於預期,以及環球經濟前景急劇惡化,今年香港GDP增長預測由5月時覆檢的1%至2%,向下修訂至-0.5%至0.5%。

本港零售銷售按年上半年跌2.6%

政府統計處公布,6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77億元,按年下跌1.2%,而上半年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下跌2.6%。政府發言人表示,零售業表現在第二季改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季大幅反彈,按年溫和增長。然而動力在季內後期隨着本地新冠病毒確診數字回升和多家主要央行大幅加息而減弱,6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輕微下跌。按零售商主要類別計,服裝跌4.0%,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跌8.6%。

香港7月出口跌幅擴大 進口由升轉跌 均差過預期

政府統計處公布,香港7月出口跌幅擴大,由6月的6.4%,擴大至7月的下降8.9%;進口亦由6月的升0.5%,轉為跌9.9%。7月有形貿易逆差276億元。按國家/地區分析輸往亞洲的整體出口貨值下跌7.8%。此地區內,輸往部分主要目的地的整體出口貨值錄得跌幅,尤其是日本(跌17.5%)、中國內地(內地)(跌10.7%)。另一方面,輸往印度(升33.2%)、新加坡(升26.5%)、馬來西亞(升23.7%)和越南(升19.7%)的整體出口貨值則錄得升幅。

香港紡織商會輯

供應鏈癱瘓 美棉庫存產量均達歷史低點

美國農業部(USDA)發布全球棉花供需預測月報,由於美國棉花重鎮產量下滑,USDA宣布下調美國棉花預估產量,由於調降幅度大於市場預期,棉花期貨應聲飆漲至近 10 年高點。具體特徵如下:

美棉產量大跌、供需失衡棉價飆升:由於主要生產地區德州產量不如預期,美國今年棉花產量預估值下修273.7萬噸,大跌107.8萬噸(28.3%),產量下滑消息傳出後,紐約 3 月到期棉花期貨上漲 2.6% 至每磅1.1899 美元,達2011年7月以來活躍合約高點。棉花去年共飆漲44%,主因在於市場預計全球棉花連續第兩年供應短缺。

庫存歷史低點:除了生產面外,全球運輸瓶頸仍存,使供給無法及時到達目的地,買家僅能利用當地庫存。USDA 指出,航運問題正影響棉花運送。棉花現階段持續上漲不只是因為供給短缺,還包含棉花沒有準時運送至需要的地方。據洲際交易所 (ICE) 統計,美國倉庫棉花庫存已接近歷史低點,截至去年12月底時已下降 99%,如今產量進一步下滑恐使供需失衡難以解決。

需求變化不大:全球消費預測幾乎沒有變化,中國略增1.4%,印度、孟加拉和巴基斯坦都大致不變,整體而言全球庫存減少42.5萬噸(2.3%)。

香港紡織商會 謝軒

疫情打擊持續 香港紡服出口低迷

據港府統計處資料,2022年首七個月,香港紡織服裝出口金額為478.5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0%。儘管全球經濟重啟,而且去年基數較低,可是紡織品出口依然低迷。其中服裝出口繼錄得310.32億港元,繼續下跌12.8%;紡織品168.2億港元,大跌30.6%。

香港靠近口罩等個人防護裝備的主要生產基地,並與世界各地緊密聯繫,因此於疫情期間在分銷方面得以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與抗疫有關的紡織品出口,包括口罩和相關材料,於2020年佔本港紡織品出口17%。不過近期來自這些發達市場的需求大減,因此美國與歐盟(及英國)紡織出口分別大跌30.6%和3%。另一方面,在家工作料會成為新常態,人們對正裝的需求相信會減弱,美歐服裝出口分別大跌21.2%及18.1%

亞洲依然是香港紡織品出口的主要市場。香港對亞洲服裝市場的整體出口有所增長,但仍低於疫情前水平,其中中國內地下跌13.4%、東盟唯一增長10.1%。新冠疫情導致2020年香港紡織品出口減少16%,是過去15年(2006至2020年)來的第二大跌幅,也是繼2009年大跌19%之後的最大跌幅。

展望未來,香港紡服出口整體趨勢仍不樂觀,香港紡服經濟活動仍低於衰退前的水準。生產設施持續從中國內地遷移到南亞和東南亞,難免導致香港服裝出口下降。而且疫情及社交距離對紡服業打擊相當大,全球服裝消費前景仍不明朗。香港紡衣出口結構早已由本地產品出口為主轉為經港轉口為主,目前兩者比例接近1:99。隨着本地紡衣生產式微,出口已成微不足道,近年亦以每年雙位數字跌幅下降。

香港紡織商會 余青

創新的混紡技術

使用混紡纖維製成的衣服,可為產品增加多種功能,例如滌棉混紡(Polyester Cotton blend),既可令衣服更耐穿又防皺。所以混紡衣物具廣泛的應用,亦是一個熱門的研究議題。早前,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開發兩項紡織技術,來提升混紡衣物的功能。

吸濕導汗又舒適的聚乳酸纖維紡織品開發技術,透過纖維不規則的截面來加強聚乳酸長絲的毛細效應,改善導濕功能;再採用獨特的紡紗方法,形成海島型或皮芯結構的混紡紗線,提高聚乳酸紗線的吸濕性。最後,技術進一步利用多層針織結構來加強聚乳酸面料的吸濕排汗性能。經測試證明,這種創新技術開發的紡織品比起一般的聚乳酸製成的織物,其吸濕排汗功能更為理想。

隨著時代進步,社會對衣服的功能需求日益提升,例如對制服或床上用品的防火阻燃功能及安全性要求大大提高。芳綸纖維(Aramid)具有出色的耐熱和阻燃效果,然而價格高昂,未能普及使用。研發中心與理大另一合作項目具有阻燃性的高附加值紡織品生產技術開發了具特殊結構的紗線,透過改變紗線的纖維排列分佈,令紗線中的阻燃纖維條和混紡纖維條呈不連續排列狀態結構;加上特別設計的布料結構,加強了阻燃效果。測試顯示,這種創新紗線可顯著提高芳綸纖維成份在混紡紗中的阻燃效能,具有比同類產品更好的阻燃效果。

除了以上兩個項目,研發中心亦開發了創新的混紡技術提升產品的功能,例如保溫、增加紗線強度、提升染色效率。這些混紡技術操作簡單,容易應用,歡迎業界查詢 ( info@hkrita.com )。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

總監(業務拓展)

陳念群

超強韌的仿蛛絲超級纖維

高性能纖維具有高的拉伸強度,故被廣泛應用在運動和軍用服裝、戶外活動用品、場地佈置等領域。高性能纖維目前的主流產品是碳纖維,還包括芳綸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然而,在材料科學中,材料的高強度和高韌性之前總是有著內在的矛盾,因此這些主流的高性能纖維通常韌性較低,造成其延伸性差、加工性能較弱和使用壽命較短,以至未能廣泛應用。製備兼具高強度和高韌性的纖維是一項兼具的技術挑戰。

有見及此,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基於智能保護材料和仿生技術方面的經驗,研發出了一種擁有類似蜘蛛絲分子結構的仿生超級纖維。在研發過程中,團隊通過在仿蛛絲超級纖維基體材料內部放入吸能納米粒子以及成核劑,然後對其進行熔融紡絲以及熱牽伸處理獲得連續的高強度和高韌性的紗線。其中,成核劑在紡絲過程中使得分子鏈有序的排列和結晶,形成類似蛛絲的結晶區結構,可提升纖維的強度。同時,嵌入纖維內部的吸能納米粒子起了類似蛛絲的α-螺旋結構作用,能使纖維在拉伸或彎曲過程中吸收外界能量,使其韌性提升從而纖維不容易斷裂。仿蛛絲超級纖維的拉伸強度可達到2100MPa,與目前主流高性能纖維相當,但韌性 (186MJ/m3) 卻高出目前主流高性能纖維至少兩倍之多。經過100萬次的彎折韌性測試後,該仿蛛絲超級纖維仍不會斷裂。仿蛛絲超級纖維的單絲直徑最細可達4微米,約是人類頭髮的十五分之一。仿蛛絲超級纖維的製備方法具有簡便、高效、可量產、成本低等優點。此外,仿蛛絲超級纖維也有優異的抗紫外線性能,可用作輕薄柔軟的運動、戶外或職業安全防護布料、軍用服裝、帳幕、降落傘、以及安全繩、及網類產品等。

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