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期-2022年12月12日紡織報 P3
令政府再重視製衣業 引入有心年輕人才 製衣業訓練局主席鄭文德專訪(上) 參加香港製衣業總商會第三十屆就職典禮後記 再生纖維素纖維發展 NAMI用於羊毛服裝的可持續防起毛球納米塗層 香港紡服未回暖 主要市場僅東盟續升

令政府再重視製衣業 引入有心年輕人才 製衣業訓練局主席鄭文德專訪(上)

今期本報訪問本會名譽會長、現任製衣業訓練局(CITA)主席​​鄭文德,分享製衣業訓練局如何支援有意投身紡織製衣行業的青年人。鄭文德從事紡織及制衣行業超過四十年,現任永泰制衣國際有限公司副董事總經理,永泰控股有限公司 (新加坡上市) 非執行董事及嘉濤 (香港) 控股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現時亦是紡織及製衣界選舉委員會十七名委員之一。

CITA如何提升行業人才?

從事製衣有多年經驗的鄭文德,加入製衣業訓練局的其中一個願景,就是希望透過將行業知識傳授年青人,重新令香港行業人才提升到世界級競爭水平,「我們採用工業導向的方式,有效地增強培訓及發展管理及技術專才、推動健全的商業及工業運作、促進創新及科技的應用,為香港製衣業人才增大、增強。」

年輕人才有何入行條件?鄭文德指「有心」最重要,「有心去投入,希望同產業一同發展,才可以在這個充滿競爭的大環境生存。」他認為行業對人才的要求更比以往大幅上升,「全世界都不斷提升,要求越來越高,例如需要對布料認知更多,對生產機器都要有認識,甚至對服裝潮流方向都要有所了解。」

從管理課程、技術專才、商業工業運作、學術交流、創新科技應用,製衣業訓練局都積極開發應用課程,「再工業化、數碼時裝技術、可持續發展、高增值方案、設計系統、產品開發,我們都提出幫助業界節省工序及提高效率的應用課程。」鄭文德說。

與院校合作培訓年輕人

製衣業訓練局亦積極與其他院校合作,「數碼時裝技術能有效加快整個設計、產品開發及製作過程,較以往節省不少工序時間。我們積極開展有關三維及數碼服裝的應用課程。」包括「利用三維服裝軟件製作數碼服裝紙樣」、「虛擬x 真實時裝樣辦」、「電腦服裝紙樣設計、放碼及排嘜」及訓練局與香港都會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合辦的「數碼時裝設計高級文憑」等。有關課程可使學員掌握數碼時裝設計的知識和技巧,裝備他們創作各類時裝產品。

數碼轉型對服裝企業來說也迫在眉睫,但中小企要落實此等技術,其中一個挑戰是人才培訓。因此,訓練局已開始發展一系列電子商務及網上銷售課程,以培訓相關的優秀專才。「透過這些為期兩年文憑課程,令學員可以掌握數碼時裝的技術知識,到就業時就可以更加發揮到所長,貼合企業需要。」

訓練局透過舉辦不同的活動以吸引年輕人認識時裝行業。例如:訓練局與職業訓練局及建造業議會合辦「全港青少年技能競賽 2022」,旨在讓中學生透過不同比賽項目,認識及體驗時裝行業相關技能,鼓勵學生發掘興趣,有助作出生涯規劃。技能訓練對同學的生涯規劃有重大意義,學生如能在中學階段開始認識各種技能,將有助他們的專業發展。訓練局希望透過此技能競賽,藉此向中學生推廣專業技能,加強香港對職業專才教育及技術培訓的認識和關注。

(待續

香港紡織商會 基斯

參加香港製衣業總商會第三十屆就職典禮後記

今年九月,本人出席了香港製衣業總商會第三十屆就職典禮,典禮使人耳目一新的,是安排了升國旗禮;另外,又因為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活動,主辦單位特別安排了一場展旗禮,我有幸能在台上觀看,聽著激昂的《歌唱祖國》,心中激動,寫下感想記念。

我出生與成長在殖民地時期的香港,就讀培正這中文學校,小時常常在想,身為中國人,生在英殖統治下,到底自我認同在那裡?可能受先父影響,他是漢華中學畢業「傳統左仔」,我很早就接觸有關共產黨的書籍、音樂與戲劇。後來在大學念政治學,亦有選修一些社會主義哲學史,算是對於社會主義有不少的認識。

工作後,很多機會接觸外國朋友和去美國、英國、日本與東南亞做生意,特別在最近幾年,中國與西方多了很多貿易摩擦後,發現那些熱情的外國客戶,大多是因為以往能在中國買到別的地區買不到的高性價比貨物,而並不是他們對香港或是對香港人有什麼感情。在別的地區有更價廉物美的選擇,他們亦在商言商不會留戀。面對全球化的競爭,本來這亦不能怪客戶,企業唯有自己投資未來,把自己做得更強大。

唯有是自身強大,方有生存之地,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對個人、企業、國家民族亦一樣。以往港商多是政治上比較低調,商會活動與愛國活動鮮有同台。可是,與外國客戶打交道,跟表達愛國情懷其實亦不矛盾。我們身處這樣的一個時代,見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真心祝願祖國興盛。只有這樣,香港方有美好的未來!

香港紡織商會秘書長 蕭勁樺

再生纖維素纖維發展

再生纖維素纖維是常用的紡織纖維,僅次於滌綸和棉花。有別於石油基合成纖維,再生纖維素纖維是從木漿或其他植物基材料中獲取,當由這種材料製成的紡織物使用壽命完結,產品既可生物降解,亦可透過回收過程,重新成為有用的材料,推動循環經濟發展。

有關纖維素纖維的創新和研究工作主要集中於纖維素來源和加工技術兩方面。 傳統上,木漿是再生纖維素的唯一來源,近年透過研發,可以把紡織棉廢料轉化為再生纖維素纖維,或從麥杆、毛竹等纖維素來源中提取纖維素。工藝技術方面主要創新來自開發氫氧化鈉-尿素、離子液體等影響較溫和的溶劑系統,並且探索透過物理工藝來生產纖維素纖維。目前,已經產業化的創新有:

  • 日本公司Asahi Kasei 以Bemberg 品牌銷售的銅氨人造絲,原材料全部來自消費前棉短絨製成的銅氨纖維,年產達17,000 噸,主要應用於西裝裡料和輕質透視服裝;
  • Lenzing的RefibraTM可以使用三成回收棉漿來生產萊賽爾纖維;
  • Birla Cellulose 的Liva Reviva 粘膠八成的纖維來自木漿,兩成來自消費前紡織廢料;
  • 賽得利的 Finex 纖維素纖維使用的材料80-95%來自木漿,其餘的同樣來自消費前紡織廢料;
  • 由瑞典 KTH 皇家理工學院開發的Renewcell是一種名為 Circulose 的粕漿,材料源於廢舊紡織品和由棉花及纖維素纖維製成的消費後服裝。

此外,由公共機構、初創公司、研究機構、製造商和品牌合作的「Full Circle Textiles 項目:擴大纖維素回收的創新」探索使用紡織廢料作為製造纖維素纖維原料的可行性,並協助擴大從回收紡織廢料中提取的纖維素纖維的生產規模,生產出來的纖維材應用於開雲集團、PVH 和 Target 的服裝製造供應鏈。另一項目叫做新棉花項目(New Cotton Project)從收集和分類紡織廢料中開發出再生人造纖維素纖維,外觀和手感皆似棉花。

2016年起,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研究團隊針對回收混紡織物材料的挑戰,展開如何把棉和滌綸這兩種物料從混紡織物中分離和回收,並就分離出來的纖維素顆粒作為再生纖維素的原材料進行功能性纖維素纖維的開發。此外,研發中心亦和中國紡織科學院合作,成功測試在Lyocell紡絲過程中添加回收纖維素顆粒,得到乾濕強度都滿意的纖維。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

總監(項目發展)姚磊博士

NAMI用於羊毛服裝的可持續防起毛球納米塗層

羊毛材料十分舒適和保暖,非常適合用於製作冬季保暖衣物。但是,在穿著和洗衣過程中的摩擦會導致織物表面形成絨毛,並引起毛球,影響外觀和手感,更大大縮短產品壽命。目前使用酶的抗起球處理是從織物表面去除鬆散的纖維和絨毛,但只能提供3級(滿分為5級)的抗起球等級。處理過的衣物並不耐用,在正常的穿著和洗衣過程中會導致更多的纖維損失。

5級抗起球性能 不影響手感與色牢度

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為針對美麗諾羊毛纖維斷裂並纏在一起而引起的起毛球問題,開發了環保型的水基抗起毛球的納米塗層。NAMI的專利塗層通過與羊毛表面上的官能團形成交聯,有效提升纖維的拉伸強度,減少羊毛纖維斷裂,纏繞及起毛球,從而延長羊毛紗線壽命,並對纖維和絨毛帶來極小損耗。應用了此塗層的羊毛衣物高度抗起球,更是市場上首個能達到最高的5級抗起球性能的產品。此技術不但延長了羊毛衣物的使用壽命,更不會影響羊毛自身色牢度。

環保水性配方 減少污染

NAMI防起毛球納米塗層的水性配方在應用過程中產生的污染排放量非常低。而應用了此塗層的羊毛衣物在經過 15次洗滌後,超細纖維的損失率低於0.2%,相比起未經處理的羊毛服裝在洗滌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微纖維(0.2% - 2%)的情況。此技術獲選為2022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決賽入圍技術並在2022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榮獲銀牌。應用了此技術的羊毛服裝將於2023年推出市場。

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

香港紡服未回暖 主要市場僅東盟續升

去年首十個月,香港紡織服裝(下稱「紡服」)出口數字一度谷底反彈,同比上升1%。但今年此情不再,紡服出口再次大幅下滑。據港府統計處資料,2022年首十個月,紡服出口金額為671.28億(港元,下同),較去年同期減少24.8%。儘管全球經濟重啟,而且去年基數較低,可是紡織品出口依然低迷。其中服裝出口錄得449.58億,下跌17.7%;紡織品222.2億,大跌35.9%。

 

香港靠近口罩等個人防護裝備的主要生產基地,並與世界各地緊密聯繫,因此於疫情期間在分銷方面得以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與抗疫有關的紡織品出口,包括口罩和相關材料,於2020年佔本港紡織品出口17%。不過近期來自這些發達市場的需求大減,因此美國與歐盟(及英國)紡織出口分別大跌36.2%和11.6%。

 

另一方面,在家工作料會成為新常態,人們對正裝的需求相信會減弱,美歐服裝出口分別大跌34.6%及24.3%。亞洲依然是香港紡服出口的主要市場。香港對亞洲服裝市場的整體出口有所增長,但仍低於疫情前水平,其中中國內地下跌3.7%、只有東盟唯一增長8.1%。

 

展望未來,香港紡服出口整體趨勢仍不樂觀,香港紡服經濟活動仍低於衰退前的水準。生產設施持續從中國內地遷移到南亞和東南亞,難免導致香港服裝出口下降。而且疫情及社交距離對紡服業打擊相當大,全球服裝消費前景仍不明朗。香港紡衣出口結構早已由本地產品出口為主轉為經港轉口為主,目前兩者比例接近1:99。隨着本地紡衣生產式微,出口已成微不足道,近年亦以每年雙位數字跌幅下降。

香港紡織商會 余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