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議員議案獲立會一致通過 紡織及製衣界與政府同開新章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中央引領香港由亂及治,由治而興,完善選舉制度後的三場選舉,全部成功舉行,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香港社會重回正軌,立法會亦撥亂反正,重回真正為市民做實事的地方。
我於5月18日代表紡織及製衣界,在立法會上提出首個議員議案「制訂全盤工業藍圖,推動香港工業發展」。在討論議案前一天,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接納了工業界包括紡織及製衣界的意見,決定成立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令我的議員議案來得更加合時,讓立法會可以就新政策局如何推動工業結合創科,推動香港工業融入國家工業發展,進行聚焦及務實的討論。議案最後獲立法會一致通過,為業界與特區政府攜手同開新章,揭開完美序幕!
我在議案提出,面對環球政經形勢多變,經濟大國加強實體經濟實力,國際出現結合科技重振工業的新趨勢,香港必須趕上形勢。事實上,國家賦予香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之定位,而工業界一向是創科「研發」與「落地」的重要陣地,也是創科「商品化」的重要載體,產業鏈的上、中、下游,都能結合創科,創科不離工業,工業不離創科 ,工業界包括紡織及製衣界,絕對是創科界未來發展的重點支柱。
同時,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為香港開拓發展機會,我建議新政策局必須把握大灣區、前海、一帶一路、RCEP、東亞區域等的發展商機,以「一國」的角度,打破兩地阻隔。以紡織及製衣界為例,HKRITA、 CITA等機構,若能延伸到大灣區及前海等地,兩地合作單位就可更方便、更省時進行交流,有效加強業界融入國家發展,將「中國製造」推展為「中國智造」,並為國家建立更多國際合作點,更好發揮香港作為國內外循環經濟的樞紐角色,講好中國故事。
為促進業界發展,凝聚業界共識,我透過多個途徑聽取紡織及製衣界意見,並舉行了多場線上「香港紡織及製衣業發展之路」諮詢會,先後與內衣業、皮毛業、製衣業、毛衫業、紡織業及時裝設計業等持份者交流。目前,我正整合相關意見,並草擬一份業界發展立場書,建議新一屆的特區政府,須以「一國」的角度制訂工業結合創科發展藍圖,並為紡織及製衣界爭取「兩個成立」,包括成立紡織及製衣業發展基金及委員會,協助業界發展及提高競爭力,融入國家紡織業的「十四五」規劃。
我並建議特區政府可從以下五大方向,推動業界融入國家紡織業的「十四五」規劃:
1.大力推動科創研發及落地,加強培訓專業技術人才;
2.強化香港在區域化生產和供應鏈的主導權和影響力;
3.建立有國際和中國特色的設計和品牌生態圈;
4.積極參與國內國外大循環;
5.持續推動行業綠色環保持續發展。
香港作為國家重要城市之一,在制訂發展策略時,必須以「國家視點」作為「香港視點」;以「國家利益」視為「香港利益」,以一國為根、為本,同時發揮兩制所長、所強,貢獻國家所需、所想,為國家「國內國際大循環」作貢獻。我非常期望在李家超先生帶領下的特區政府,與紡織及製衣界攜手,共建強大穩健的創科工業,推動產業多元化,提升香港競爭力,開拓青年上流機遇,做到如李家超先生所講「一加一大於二」的協同效應,為香港同開新章!
紡織及製衣界立法會議員 陳祖恒
會員動態
會員動態
5月6日,時任第六屆香港特區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李家超舉行「我和我們 同開新篇」見面會,向約千名選委在內的近1,500名社會各界人士介紹其政綱理念。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陳祖恒、本會永遠榮譽會長陳亨利、陳愛菁、會長朱立夫、監事長呂䏈鳴及一眾紡織及製衣界選委會委員一同出席。
5月8日,行政長官選舉順利舉行,李家超獲得1416張支持票,高票當選第六任行政長官人選。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陳祖恒、本會永遠榮譽會長黃守正、陳亨利、顏金煒、陳愛菁、會長朱立夫、監事長呂䏈鳴、副會長楊詩傑、楊燕芝、會董蕭勁樺及紡織及製衣界選委會委員均有出席投票。
5月23日,(左起)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陳祖恒、本會會長朱立夫、香港羊毛化纖針織業廠商會會長羅正杰、本會永遠榮譽會長陳亨利出席法國五月藝術節中,羅氏集團今年與街頭藝術畫廊L’Epicerie Fine HK 合作舉辦的「從街頭到針織——都市針織藝術」展覽。
香港紡織商會輯
金達集團的埃塞之旅:機遇與挑戰
金達集團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亞麻紗線製造商,為拓展生產全球化的佈局、實施低成本競爭戰略,我們於2017年來到了非洲大地,成立了金達(埃塞俄比亞)亞麻有限公司,建設了非洲大陸歷史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亞麻紡紗工廠。整個項目投資達7000萬美元,引進了全新的世界前沿設備與領先技術,為埃塞當地創造1000餘個就業崗位。我們已於去年12月實現了全面達產。在解決當地就業的同時,也帶去了新的技術,促進了埃塞俄比亞的可持續發展。
埃塞項目是金達集團投資金額最大的單個紡紗工廠,地點又放在基建不發達的非洲,對金達來說是一個充滿挑戰性的決策,也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對於我們埃塞人才隊伍的建設、屬地化的管理是一個新的課題。此外,在埃塞實際運營中所遇到的挑戰,包括營商環境問題、外匯管制問題、以及埃塞AGOA資格取消導致貿易成本增加等問題,也對金達埃塞工廠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挑戰很大,但機會更大。我們認為,埃塞俄比亞的紡織服裝和輕工行業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有可觀的發展潛力和合作前景。例如,在埃塞《十年規劃:通往繁榮之路2021-2030》發展規劃中,紡織服裝產業被列入製造業發展重點。因此,我們有理由有信心繼續保持在埃塞的投資和業務運營。
埃塞工廠是金達未來的一種機會,也是我們在亞麻行業與國際貿易中的核心競爭力。埃塞項目就是我們生產佈局全球化的實際行動。受地緣政治動盪影響,在這一輪全球供應鏈調整中,「去中國化」趨勢明顯。中國作為世界紡織製造業大國,面臨的挑戰可能是前所未有的。金達集團作為以出口為主的外向型製造業企業,埃塞項目是未來可預見形勢中的一個加分項目。國際貿易也為埃塞俄比亞這一不發達國家釋放了發展紅利,許多國家向其貫徹公平貿易原則並提供了零關稅的給惠政策。同時,作為世界上所剩無幾的成本窪地,埃塞俄比亞有望成為未來非洲的製造大國以及下一個「世界工廠」。
2022年5月12日,金達埃塞公司作為中埃企業代表參加了在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辦的「中國—埃塞俄比亞投資貿易合作論壇」。會上,中埃雙方就後疫情時代深化兩國經貿友好合作,對接發展戰略展開了深入探討,表達了共同發展、行穩致遠美好願景。
金達控股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陳仁君
行業新知
會員北上難 業界高呼立即通關
香港疫情回穩,確診數字自高位回落,政府日前進一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市面重現活力。下一步,香港要重振疫後經濟, 為營商環境注入「活水」,當中關鍵在於通關。
有本會會員反映,疫情爆發至今兩年多,因工廠在內地營運,現時長駐內地「有家歸不得」,影響生計;加上香港檢疫規定嚴謹,影響人才來港工作意欲,長遠削弱香港競爭力。「目前很多會員都無法預訂洒店回大灣區工作,港商雖然支持中央政府開發大灣區,但目前連回廠工作都行不通,實在有心無力。」亦有部份會員本來想飛往上海,隔離21天再回廣東省,但上海疫情亦日趨嚴重,飛機航班不多,無法預訂機位。
不同界別人士均向候任特首李家超反映通關的急切性,李家超日前表明,一旦當選,會盡快與內地溝通。他表示保持香港競爭力和經濟活力非常重要,需要積極聯通世界和內地。維持香港在資金、人才自我提升等方面的優勢。他指出,與內地通關會有很多挑戰,例如香港每日仍有數百宗個案,而內地也有個案需要控制,因此需要在某些環節做好條件,以滿足通關需要。李家超強調,目標是將一切通關障礙掃除,從而爭取有利條件通關。
本會會長朱立夫博士呼籲,儘快重新起動兩地健康碼互認互通工作,香港要主動「行多幾步」,增加內地部門對重啟通關的信心,讓全社會向着「通關」的目標邁進,「香港不可能永遠封鎖,不可能不做生意,不去旅行。我們必須做好準備。」。政府早於去年12月已推出「港康碼」,惟因兩地「健康碼」不相通,回港時須在機場即場進行核酸檢測,至少耗數小時,相信難以處理通關後將出現的龐大人流。具體做法可參考廣東省的粵康碼,清晰顯示使用者的核酸檢測時限,並以不同顏色呈現,以方便使用者及邊防人員查閱,做到「兩碼無障礙連線」。
擬訂與國際通關路線圖亦是當前急務,港府已於於5月1日起取消航班熔斷機制,並容許非香港居民來港,放寬入境措施。疫情爆發至今兩年多,香港與國際人員往來受阻,有跨國企業高管表明拒絕來港,或考慮遷移亞太總部,有國際展覽亦轉移到其他城市,影響香港國際商貿中心及國際展覽中心的地位。因此,本會期望政府可擬訂與國際通關路線圖,提高外商外資的營運信心,鞏固香港的競爭力。
香港紡織商會 余青
港商覓出路 放眼雙循環新藍海
新選制下的3場選舉圓滿舉行,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新選制體現了「愛國者治港」,保障了港人「當家作主」的權利,證明符合「一國兩制」方針及香港發展需要的政治和民主制度。筆者認為,港人必須倍加珍惜「由亂及治」的平穩局面。
特別是目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但只要香港繼續憑藉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獨特優勢,鞏固作爲內地「走出去」、 「引進來」雙向平台的角色,即可把握以國家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機遇,立足中國,放眼亞洲,開拓新藍海。
一直以來港企的主要客戶是歐美市場,但近年因新冠疫情及歐美市場方方面面的不確定性因素,不少同業大嘆生意難做。然而,一片新藍海正在眼前。今天的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4億的中等收入群體,是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國家「十四五」規劃確立建構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全面促進消費,即使在疫情最艱難的時期,中國品牌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都如期舉行,顯示落實政策的決心。加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於今年1月1日生效,進一步削減關稅及貿易壁壘,目標10年內取消所有關稅。由東盟國家生產,出口銷往內地,是大有可為的經貿新路線。
經貿新路線:東盟生產出口內地
事實上,不少香港廠家早已在東盟設廠,其中一個原因是東盟有勞動力成本優勢,加上區內點對點物流鐵路段,以及一體化的清關程序,隨著內地工人薪資提高,可以預見東盟出口的服裝將更有競爭力。我認為,內地生產鏈將保持上游、資金和科研的優勢,結合東盟生產,將建立更高效緊密的亞洲供應鏈。
另一方面,中國品牌不斷崛起,例如李寧、安踏、361、海瀾之家等,他們亦有興趣與港商合作,因香港的設計擅長運用創新意念及嶄新物料,並有敏銳的國際潮流觸角,而且根據筆者以往的經驗,內地品牌的訂單價格,不會比海外品牌低。
可是,2020年東盟出口至中國的服裝類產品只有25億美金,相較出口往美國達216億、歐洲92億、日本63億,反映無論是香港或東盟的廠商,都未曾真正開拓內地市場。筆者早前出席東盟紡織工業聯盟(AFTEX) 的線上會議,向東盟企業家分析內地雙循環格局下的機遇與潛力,他們都反應雀躍,深感興趣,期待疫情後可組團到內地探索商機,香港紡織及製衣界亦不可錯失良機。
併船出海 搶佔亞洲市場
筆者以往亦多次建議,港企應與中國品牌「併船出海」,共同開拓銷售東盟、一帶一路市場。東盟國家正處於快速發展的時期,人口結構年青、人均收入提高,當地的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快速擴張,消費潛力巨大;中國品牌產品性價比高,正對應了其需求。而港企則擁有廣闊的海外商業網絡和海外運營經驗優勢,與「外循環」的國際市場有緊密聯繫。港商與中國品牌合作,優勢互補,利用亞洲供應鏈的優勢,一同服務內地消費者、搶佔東盟市場,甚至可以衝出亞洲,進軍世界。
香港作為一個高度外向型和開放的經濟體,一直緊貼內地的發展,並從中發掘互惠雙贏的商機。亞洲開發銀行估計,2050年亞洲將佔全球GDP 52%。未來是亞洲的時代,港商應及早把握國家雙循環帶來的機遇,在亞洲一體化的新浪潮中搶佔一席位。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紡織業聯會會長 香港紡織商會永遠榮譽會長 陳亨利
政府爭取取消強積金對沖 嚴重削弱商界競爭力
今年四月尾,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政府會盡最大努力,爭取立法會於6月30日前通過《2022年僱傭及退休計劃法例(抵銷安排) (修訂)條例草案》,在今屆任期完成取消強積金對沖的修例。對此業界持反對立場,原因為現時安排與政府當年推出強積金計劃時對工商界的承諾明顯背道而馳,加上目前業界艱苦經營,取消「對沖」對經營環境雪上加霜。
不利勞資關係和諧
五月四日,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陳祖恒與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勞工處處長孫玉菡及紡織及製衣業界視像會議,亦清楚表明了業界反對立場。過去三年,香港經歷了社會動盪、中美貿戰、新冠疫情,市民和各行各業深受影響,需要休養生息。
貿然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不利勞資關係和諧發展。取消後會使勞資關係雙方產生利益衝突,很有可能引發勞資糾紛或更嚴重的衝突,對企業、僱員、消費者、營商環境以至整體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例如,部分僱主為避免承擔遣散費、長期服務金與強積金的雙重開支,很可能會在強積金對沖機制取消但還未實施的這一期間,於員工符合領取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的限期前藉詞辭退員工,引起裁員潮;相反,亦有可能出現員工為拿取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而故意博取公司辭退等惡劣情況。上述情況一旦發生,將破壞勞資互信,不利勞資和諧。
日前加重企業營運負擔
加之目前俄烏戰事和全球通貨膨脹,前路充滿着許多不確定性,此時貿然急切地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僱主之後必須承擔額外財務開支,短時間內恐怕會引起企業倒閉潮和裁員潮,從長遠來看,更是對企業營商環境不利,勢必會削弱企業、特別是中小企的經濟活力。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加重企業營運負擔。強積金制度是本港退休保障的重要支柱,當中參與的僱主大部分來自中小企。若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僱主除要支付僱員強積金供款外,還需另撥款項應付員工的長期服務金和遣散費開支,即是需要為僱員提供「雙份」的保障金額,這將對企業構成雙重負擔。當全港企業經營壓力過大時,必然會引起倒閉潮,員工亦被逼失業,退休保障更無從談起,這與「強積金制度」實施的初心背道而馳。
香港紡織商會 蘇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