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7日特別號P2
「香港紡織及製衣業發展之路」諮詢會順利舉行 爭取下屆政府大力支援紡織及製衣界 雷厲風行展現香港發展曙光 香港紡織業界對赴港助抗疫內地醫護人員感謝信

「香港紡織及製衣業發展之路」諮詢會順利舉行

由紡織及製衣界立法會議員陳祖恒牽頭舉辦、香港生產力局統籌的一系列「香港紡織及製衣業發展之路」諮詢會在線上順利舉行。本會多名會長及副會長都親自出席諮詢會表示支持,並在科研開發、吸引年輕人入行及宣傳推廣方面都給予多項建議。

學界應先與業界商討研究方向

陳祖恒牽頭舉辦的一系列諮詢會由三月開始舉辦,先後與內衣業、皮毛業、製衣業、毛衫業及紡織業等的持份者交流意見。本會出席4月4日舉辦的一場,諮詢會雲集業界代表,包括生產力局、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製衣業訓練局、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本地商會等等,討論內容涵蓋智能製造、技術升級、ESG、人才培訓等議題,深入探討業界未來發展。本會永遠榮譽會長陳亨利、會長朱立夫博士、副會長關淑敏、會董蕭勁樺都有出席。

陳亨利認為過去行業面臨困難,是因為「未對行業未來發展進行研究,未清楚自己想做的事。」他希望推動政府對香港紡織業未來持續進行研究,好好利用政府資源,同時對研究結果落地應用。「香港做研究的環境非常好,但落地效果往往不理想。」朱立夫則表示,目前業界需要在加大科研開發投資,是合適時候與學界加大合作。他建議科研中心及大學進行研究前,可以先收集業界真正需求,以便完成研究後覓得買家。「目前香港學界普遍先科研,完成後才找買家,事前比較少和業界溝通。而他們進行的研究,有些中國內地和台灣都在進行,如果香港和他們在同一個範疇直接競爭,可能會因為資源重疊而無法發揮最大效益。」

業界可利用《香港紡織報》宣傳

另外,朱立夫也反映,目前在香港進行「工業4.0」升級,最大障礙是成本過高,「例如縫紉自動化,機器太貴,不符合行情;一般『工業4.0』機器,幾十萬一個,廠商根本用不起。」他希望政府可以在這方面持續投入資源幫助業界升級。朱立夫亦呼籲業界可充份利用《香港紡織報》,就科研成果進行宣傳,以便找到買家,「未來有需要的話,紡織報可以一年多出版幾期,幫助業界找到宣傳對象。」本會會董蕭勁樺則表示,目前業界很難吸引年輕人入行,其中一個死結在於他們很怕到內地發展,直接參與競爭,「他們視之為一個畏途,其實最重要是讓他們感到到內地工作會對他們的事業有更大發展,他們才會考慮加入。」

陳祖恒總結表示,喜見各代表團結聯繫,為香港紡織及製衣業出謀獻策,推動業界可持續發展。他會繼續聆聽業界聲音,並為業界打拼。為了掌握業界目前面對的挑戰,從以找出解決方法,協助業界開拓國內國際市場,積極參與國家「雙循環」發展。稍後他將統合相關意見,撰寫一份整全的立場書,點出未來行業發展路向。

香港紡織商會 基斯

爭取下屆政府大力支援紡織及製衣界

兩會期間,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會見港區人大代表時提出三點希望:第一,按照中央要求,全力支持配合香港做好防疫抗疫和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做好特首選舉工作;第三,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大平台。

筆者其後主講兩會分享會時亦指,在由亂及治的關鍵時刻,香港需要一位能為香港「解難題,謀發展」的特首。隨著李家超宣布參選,筆者深信他是下屆特首合適人選,能團結社會各界,使國家安全、經濟、民生「三頭馬車」並肩前進。

全力抗疫   兩地健康碼盡快互認

第五波疫情重創香港經濟,不少工商界都希望當局可以盡早落實「通關」時間表,為香港疫後經濟復甦注入活水。

事實上,去年12月曾一度出現兩地通關的曙光,惟第五波疫情的爆發,相關工作隨即叫停。幸好近日疫情回穩,為防範下一波疫情爆發,政府要做好準備,制定應變計劃,建議盡早實施「安心出行」實名制、加強追蹤功能,有助及早發現傳播鏈,以及全民開打第四針,提升保護屏障。

同時,政府亦應再起動對接內地健康碼,目前香港健康碼已有逾87萬名市民申請註冊帳戶,但仍未能與內地健康碼直接相通,建議加快起動兩地健康碼互認互通的工作。

根據筆者經驗,早前在內地各城市穿梭,均使用健康碼,十分方便。惟回港時因兩地健康碼不相通,在內地機場須出示實體版的核酸檢測證明,回到香港機場入境時,又要即場進行核酸檢測,每次至少耗時數小時,根本無法應付大批人流。

故此,筆者建議,香港健康碼與內地健康碼盡快互認互通,參考廣東省的粵康碼,清晰顯示使用者的核酸檢測時限,並以不同顏色呈現,以方便使用者及邊防人員查閱。

制定優勢工業藍圖  拓前海品牌區

疫後要重振經濟,特區政府須聚焦發展金融、創科,筆者認為傳統產業應結合創科,令經濟更多元化,青年人有更多出路。待一旦通關,香港即可追上國家發展的高速列車。

筆者在今年兩會提交人大建議,提出制定大灣區工業政策,確定5年至10年的目標,使得各城市有合理分工,凸顯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角色,引導和支持各持份者朝同一方向邁進。

建基於灣區概念,筆者進一步建議,在前海推動發展「時裝品牌區」,吸引內地、港澳以至國際的服飾品牌進駐成立區域總部,藉以推動品牌「立足灣區,幅射全國,走出國際」。服飾不只是一個產業,亦是向世界宣揚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加上香港紡織及製衣業界在區內擁有完整的生產鏈優勢,兼有國際營商經驗,可加強品牌推廣,進攻國內外雙循環市場,亦有助藉此推廣國家文化軟實力。

 倡設「紡織及製衣業持續發展基金」

香港紡織及製衣業一直是香港創新研發的「大戶」之一。香港紡織和成衣研發中心(HKRITA) 及香港理工大學的創新研究,近年屢獲殊榮,但成功轉化為商品的例子並不多。

事實上,特區政府過往向業界投入的資源並不少,但無一個機制協調和整合所有資源。故此,行業遇上科研成果難以落地、人才發展空間有限等難題。

倘若把香港的科研成果帶入深圳進行原型測試,以至在東莞等地量產,再銷售至內地及絲路國家,可與灣區內各城市可以實現優勢互補。

早前,筆者聯同業界向特首候選人李家超提出,建議成立「紡織及製衣業策略發展委員會」,進行詳盡的業界研究報告,全面檢視和整合現有資源,並為各個持份者訂立績效標準(KPI),定期檢討各項目的成效,以統一協調和整合現有資源,使資源用得其所。

與此同時,建議成立「紡織及製衣業持續發展基金」,以財政支持科研成果落地、市場推廣、品牌發展等,積極發揮香港紡織及製衣界的龍頭優勢,對國家、香港而言,成果將相得益彰。

以結果為目標  開展香港新篇章

對下任特首而言,需深思如何做好「香港角色」。在國際形勢多變的情況下,既要搭上國家發展的高速列車,做好國家與世界增進聯繫的橋樑,又要着力破解深層次矛盾,當下還要全力以赴穩控疫情,最重要是讓市民從政策中得到實惠。

觀乎李家超早前提出未來施政三大方向,一是結果為目標;二是全面提升香港競爭力;三是奠定香港發展的穩固基石。筆者深信,他明白香港的痛點與潛力,並期望他團結社會各界,凝聚各方力量,為香港「解難題,謀發展」,推動「一國兩制」行穩致遠,迎接回歸祖國25週年的重要歷史時刻。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紡織業聯會會長 香港紡織商會永遠榮譽會長 陳亨利

雷厲風行展現香港發展曙光

已報名參選行政長官的李家超連日爭取社會支持,馬不停蹄廣泛接觸各界人士,他的參選宣言提出未來施政的三大方向,強調要為下一代,為香港,為國家,做出優異成績,直面問題,切中實際,表達了對香港對國家的高度責任擔當,闡明香港當前再出發的重要出路,展現真抓實幹、雷厲風行的作風,讓廣大市民看到香港未來經濟民生發展的曙光。

香港經歷黑暴禍患和新冠五波疫情,當前面臨嚴峻發展挑戰,支柱產業進退兩難,經濟轉型升級步履維艱,難以實現突破。過去一段時間,社會聚焦在短期紓困回穩措施,未能統合政策為香港經濟結構啟動重整方向。在不進則退的大環境中,必須迎難而上,共同向前。

國家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背靠祖國是香港的最大優勢,亦是香港發展的根本出路。香港疫後經濟要盡快復甦,社會各界必須深刻認識到國家重大戰略部署所帶來的機遇。李家超參選行政長官,明言要全面提升香港競爭力,是切中肯綮的施政方向。他就香港鞏固傳統優勢、重振經濟、解決深層次矛盾、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問題,積極與多個團體和政黨交流溝通。他聚焦「競爭力」,以長遠目光帶領推動貿易、創科、工商、金融等不同產業找準香港發展定位,積極投入到「十四五」規劃中,在區域協調發展的過程中,為香港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制訂全面的經濟發展策略和產業政策,令人期待。

李家超宣佈參選以來,與社會各界互動接觸的過程中,可以強烈感受到他堅定處理香港經濟民生發展和深層次矛盾重大發展課題的信心決心。他以自己在公屋長大,親歴基層困難,深信施政須以解決市民問題為首。事實上,住屋問題堪稱香港當前民生最痛,公屋輪候時間長達6年,大批基層市民還在狹小斗室苦等度日,加上香港人口老化、醫療資源缺位、青年向上流動難等問題長期困擾香港,不能一直拖下去。李家超明言以結果為目標解決不同的問題,重理念更講效益,令人耳目一新。期待李家超借助社會深入思考,開放包容,兼收並蓄,在房屋土地、安老、醫療、青年發展等不同方面,形成實實在在的施政措施,讓市民安居樂業,有真正的獲得感、幸福感。

抗疫兩年多以來,不少工作每每因為程序、規矩有所延誤;新界土地發展,也因層層程序規條拖慢了開發進度。香港發展講程序,也積累了一些根深蒂固的條條框框,成為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制約。李家超與社會各界互動交流,匯聚新思維、新模式,以更務實的管治新風回應市民期待,為香港發展拆牆鬆綁、衝破難關迎來新希望。只要堅持集思廣益,發揮優勢,團結社會各界和市民,讓香港在國家發展的推動下乘勢而上,促經濟惠民生,定能創造香港新的輝煌。

選委會委員 河北省政協常委 香港紡織商會永遠榮譽會長潘陳愛菁

選委會委員 河北省政協常委 香港紡織商會永遠榮譽會長潘陳愛菁

香港紡織業界對赴港助抗疫內地醫護人員感謝信

今年二月以來,香港遭受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嚴重超出醫療系統的可承擔負荷,對社會經濟、民生、市民的生活也造成嚴重的衝擊。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今次疫情的挑戰和困難,前所未見,中央政府急香港市民所急,火速派出內地醫療專班,支援香港抗疫工作,援建的方艙醫院、派遣內地醫護人員來港支援,香港民眾都形容,是在最冷的天,來了最暖心的人。

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陳祖恒、香港紡織業聯會會長陳亨利、香港紡織商會會長朱立夫,以及全體紡織及製衣界選委會委員,包括方淑君、司徒志仁、邱允恭、呂䏈鳴、陳淑玲、陳愛菁、許彼得、梁嘉彥、黃守正、楊詩傑、楊燕芝、鄭文德、劉培傑、蕭勁樺、顏金煒、羅正杰(按姓氏筆畫排列),對中央給予香港的支援,以及在危機之際趕赴香港抗疫一線的內地醫護人員,表示由衷的感謝和至高的敬意。

感謝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抗疫工作的關注和重視。支援團隊以最快速度、最強力度、最大覆蓋度全面展開援港工作,打響了一場守護人民生命健康的抗疫「硬仗」。

特別要感謝內地援港團隊的無私奉獻。赴港援助的人員,都是精英骨幹,不論是醫護人員,專家組成員,還是建造方艙醫院的工程隊,都有多次抗疫經驗。在新年伊始之時,暫別家人和親友,懷著最樸素的心願,冒著生命危險赴港支持抗疫工作,幫助香港同胞度過疫境難關,讓人動容。

援港團隊的速度和精神,彰顯了中國在抗疫工作中的卓越成效。面對香港醫療設施嚴重不足危機,工程隊伍火速建造火眼實驗室、移動檢測車、七天建成首座方艙醫院,在短時間內為香港的檢測能力提速,為香港初期的抗疫困境舒緩壓力。

同時,亦要感謝援港抗疫團隊專業的經驗分享,令香港特區在抗疫工作上有所裨益。團隊根據香港疫情形勢變化和病毒特點,提出科學精准的防控政策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為之後的疫情常態化防控提供很好的參考和科學的支持。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血濃於水的深厚情感,眾志成城的團結精神,不需要太多豪言壯語的演繹,而是在內地援港抗疫團隊實實在在的行動中表現出來,生動註釋了香港與祖國的緊密聯繫。中央全面的部署和支援,援港團隊的無私奉獻,再加上香港愛國愛港力量的積極參與,香港這場疫情阻擊戰,正是中國制度優勢新的生動體現,是在「一國兩制」下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

獅子山下,同心抗疫。紡織及製衣界再次向支援香港抗疫工作的團隊、專家、醫護人員表示由衷的感謝和最深的致敬,相信在祖國支援下,香港社會各界堅定信心,團結協力,一定可以戰勝疫情。

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陳祖恒

香港紡織業聯會會長陳亨利

香港紡織商會會長朱立夫

紡織及製衣界選委會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列)

方淑君、司徒志仁、邱允恭、呂䏈鳴

陳淑玲、陳愛菁、許彼得、梁嘉彥

黃守正、楊詩傑、楊燕芝、鄭文德

劉培傑、蕭勁樺、顏金煒、羅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