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期-疫情貿易戰修例三重夾擊 港紡衣業需急救
2020年3月9日紡織報
在修例風波及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打擊下,香港紡織業苦不堪言,面臨裁員及倒閉危機。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本會永遠榮譽會長陳亨利呼籲政府幫助紡織業界,建議推出「特別信貸保證計劃」,由特區政府為香港企業提供信貸保證,以協助他們渡過疫情。而政府亦已在2月26日公佈百分之百擔保的特惠低息貸款,申請期為六個月。
滿足防疫條件 部分同業推遲復工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3月表示,今年香港經濟的實質增長預測介乎負1.5%至0.5%,屬衰退邊緣,加上正面對三個揮之不去的因素,包括中美貿易戰後遺症、本地示威浪潮及疫情打擊,相信今年首季經濟難以反彈。
新冠肺炎肆虐中國,令各類產品的產業鏈備受影響。雖內地宣佈2月10日全國復工,但據了解,目前回流人員不足、有地方限制開工、口罩等防疫物資嚴重不足、上下游不配合、交通物流,以及資金壓力大等問題仍困擾廠商。目前各省市及不同行業要按實際人員回流等情况安排復工,部分同業已表示因人手不足,2月及3月產品要延期交付;有廠商寧願自行再推遲兩星期才復工,以滿足內地所在地防疫條件。有同業反映只有三分之一工人上班,連帶生產也未能全面恢復,他指有部分供應商要在本星期才復工,擔心原料銜接不上。「還好是春節前會準備多一些庫存,而且現在工廠也不夠人,產能有限,希望這兩個星期會改善」。
港府救中小企措施 業界:太少
一月時,特區政府曾推出新計劃資助本地中小企參與貿發局展覽,可獲資助一半參展費,上限為10,000元。而生產力局「BUD專項基金」及「市場推廣基金」獲額外注資共30億元,倍增每家企業的累計資助上限和首期撥款比率,以及擴大資助地域範圍至涵蓋所有與香港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自貿協定)的經濟體,以協助企業提升競爭力及拓展內地和海外市場。但當時業界人士已指出,幫助來得太少。「不是資助參展費就可以解決問題,過去半年生意不夠造成虧蝕,流動資金嚴重不足,生意不能經營下去,甚至減租也沒有太大幫助。」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本會永遠榮譽會長陳亨利就表示,自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加上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的夾擊,在內地開廠的紡織及製衣業界港商正面對嚴峻考驗。在內地設廠的港商處於進退兩難的困局。近年已有不少港商遷廠至海外,成為一條出路,唯投資風險相當大,極需要得到適切的支援。陳亨利建議推出「特別信貸保證計劃」,由特區政府為香港企業提供信貸保證,以協助他們取得貸款, 用作購置營運設備和器材、一般業務用途的營運資金、以及往海外設廠,讓它們渡過今次疫情。陳亨利又希望放寬申請資格,大中小企業均可申請,以及按企業規模,適當地提升信貸保證額上限及最高總額。
陳亨利表示,「大半年以來,香港社會動亂已觸動了繁榮穩定的根基,加上中美貿易前景不明朗,業界已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眼下疫情終會過去,期盼特區政府要聚焦如何恢復經濟發展,如救火一樣,貴乎速度,同時以新思維推出支援政策,讓大、中、小企業均受惠,盡快紓緩港商的困境,撐住企業、保住就業。 」
預算案推還款期三年低息貸款
在政府2月26日公佈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最新公佈了在「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推出由政府作百分之百擔保的特惠低息貸款,申請期為六個月。貸款額為合資格申請企業六個月的薪酬及租金開支,以二百萬元為上限,還款期長達三年,可選擇首六個月還息不還本。政府會為此提供最多二百億元的信貸保證。
香港特區政府2月19日宣佈成立防疫抗疫基金,300億港元涵蓋24個不同行業的支援措施,加強支援因疫情受創的界別及其員工,助業界渡過難關。在疫情下首當其衝的的旅遊、飲食和零售業可獲發資助,政府亦會在基金中撥款資助商界在港建口罩生產線,並資助研發及生產可重用口罩,以紓緩本港的口罩荒。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強調,特區政府過去一段時間,無間斷地推出紓困措施,如幫助受影響企業,包括幫助中小企升級轉營的基金,並以現金直接補貼市民,形容香港的企業精神「硬淨」,即使面對不明朗因素仍願意走多一步,認為本地企業有條件準備新一浪的衝擊。
香港紡織商會 余青
第二輪抗疫基金推工資補貼 穩定民心
本港零售額連跌13個月,2月零售額按年大跌44%,為有紀錄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疫情對香港打擊是史無前例,特區政府提出非常措施,直接協助企業支付員工的薪水。特首林鄭月娥4月8日公佈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具體措施,涉及超過1300億元。其中政府要求僱主不裁員,為合資格僱主提供工資補貼以發放給僱員,上限9000港元,資助持續6個月。補貼分兩期支付,首期補貼6至8月工資。
同業一度擔心如二、三月中裁員,便申請不到補助,而其後政府公布之機制則顯示,只要資助月份(6至8月)的員工總數,不少於3月僱員人數,便無問題,即若僱主此前已裁員,便要補聘員工。僱主可選今年1、2或3月為指定月份,作為實際工資計算基礎,5月底起開放申請,6月內發放首期補貼。
本會永遠榮譽會長陳亨利指,「保住企業等於保住就業」,是次政策惠及大中小企業,亦穩定民心,是香港整體經濟的「及時雨」。陳亨利指早前曾向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遞交兩分意見書,呼籲政府出招協助企業的資金鏈、支援措施須覆蓋大中小企業、直接支援企業出糧等。他歡迎特區政府採納工商界意見,加碼推「防疫抗疫基金」。陳亨利又指,希望申請程序盡量簡化,讓大家及時受惠,有助讓企業有喘息空間,也保住員工的飯碗。他稱,日後經濟復甦時,企業才有動力繼續發展。
香港紡織商會 蘇文華
2020 香港紡服未來七大科技關鍵詞
2020年新開始,作為香港製造業重要支柱的紡織業界,企業早已籌備今年的發展大計,科技成為業界加強業務競爭力的一大方向。本報總結目前業界最熱烈討論的關鍵議題如下:
1. 環保紡織
根據香港環保署於2016年的資料顯示,本港每日有343噸紡織廢料被倒置在堆填區,相當約70萬件毛衣。在內地2018年1月實施《廢棄物進口禁令》後,紡織廢料問題更進一步惡化。面對千禧世代及Z世代環保意識逐漸抬頭,部分業界更加重視環保層面。Uniqlo從2020年開始採用節水技術,讓成衣代工廠製作牛仔褲時可省下90%至99%用水。之前採用傳統水洗機及浮石達到洗舊效果的製程也將成為過去式,將採用「納米泡沫」技術,加上可以重複使用且不會碎裂的「生態石」,每次能節省大量用水。本地同業方面,龍達紡織開設環保紡織廠,試行紡織品循環再造系統The Billie System,打破以往紡織廢料循環過程中需要使用水和大量化學品的傳統製作,邁向環保紡織的新里程 。
2. 自動化
結合多種機械學習、套裝軟件和自動化工具的工作過程。在香港的高勞動力成本下,業界探索工序全自動化的可能性,以最少人手達致最大生產。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已率先與本地同業合作,在港設自動化紗廠。將來可望除了必須人手執行之細微工作外,整個生產邁向全自動化。
3.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和機械學習將大規模使用,提升人類決策能力,時裝界近年運用人工智能在不同的紡織應用上,例如推測哪些圖案花紋會是「今期流行」。去年2月,香港理工大學成立理大 RCA人工智能設計實驗室,是全球首創把人工智能融入產品的研究設施,主打之一是智能服裝設計、紡織品及未來物料研發等。
4. 物聯網
工業從以往勞動密集,發展至由「物聯網」及「服務聯網」驅動、智能化、自動化而佔地少。德國的西門子智慧工廠,以網絡控制生產,一分鐘內可更改工序,以同一條生產線製造過千種產品。生產量比20年前提高8倍,佔地卻較少。業界可探討利用物聯網和感應器技術,配合完善的管理系統和數據庫,為將來的智能工廠方案作好準備。
5. 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
影象、聲音和觸感裝置,都對紡織業智能化起着重要作用。香港亦有相關研發產品,由城大參與開發的「皮膚觸覺介面」系統,將超過700個功能組件放置於比3毫米更薄的柔韌皮膚器件上,可舒適地緊貼皮膚,亦無須另外供電,穿戴者可以透過裝置獲得互動的觸感回饋,直接結合到可穿戴衣物上,供業界開發智能衣物。
6. 一切皆服務
《福布斯》認為,2020年是一切皆服務(XaaS)的一年。現今商業模式與服務有四大特質,包括隨行隨用、非一次性買斷、以服務為導向的收費機制、滾動式的個人化服務。在此架構下,未來一切皆服務將是重要的趨勢。即使專注於硬件的紡織行業和技術部門,也有XaaS的趨勢,所有產品能以服務形式提供,不一定要一次過付費買斷。訂閱化、設計碎片化、一切皆服務。
7. 可持續發展
只為盈利的經營方式已經不合時宜,可持續發展是近年各行各業重視的發展趨勢,社會發展經濟的同時亦需讓人類可以持續享受清新空氣、乾淨海洋、足夠而安全的食物和清潔的水源。2018年的一個網上問卷調查,發現來自香港、上海、東京、倫敦、紐約消費者有60%都會選擇與一般時裝價格相同的「可持續發展時裝」。香港出了已推出衣服循環系統,能將舊衣用作原料外,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亦與紡織業界及大專院校合作,通過創新及科技基金開發回收使用後紡織物的相關技術和進行商品化的可行性研究。
香港紡織商會 梅荊
疫情來襲 IMF第六度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出,中國正通過危機管理措施、流動性供應、財政措施和資金支持,努力減輕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IMF對政策措施表示支持。IMF指出,在目前基準情景中,中國實施已宣佈的政策措施後,中國經濟可在第二季回復正常,因此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較小及短暫。
另外,IMF一月發布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全球製造業及貿易將有改善,各國貨幣政策傾向寬鬆,中美貿易談判斷斷續續的利好消息,以及憂慮英國脫歐的混亂情緒減退,改善市場投資情緒。但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不及預期,新興市場火車頭之一印度經濟表現疲弱,10月份的經濟增長較預測低1.2個百分點。當地較低的信貸增長,加上內需放緩較預期大,同時拖慢了墨西哥、智利及南非的經濟增長。加上社會動盪升溫,因此全球宏觀經濟數據中看不到有轉向跡象。
美國經濟前景保持穩定,但預期今年經濟增長只有2%,較去年10月份的預測低0.1個百分點。至於中國經濟增長方面,預計今年經濟增長將為6%,較去年10月份預期5.8%,上調0.2個百分點,IMF表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主要是結構轉型所致。 IMF首席經濟學家Gita Gopinath表示,去年10月對經濟最大不明朗因素已經消除,隨着中美貿易談判達成第一階段協議,英國硬脫歐的可能性降低,部份經濟風險已經減退,預期至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將加快至3.4%。
香港紡織商會 謝軒
會長朱立夫上任 邀會員合力振興紡織業
香港紡織商會第十二屆會董會、監事會就職典禮,12月17日假港島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朱立夫榮膺新一屆會長,蕭盧慕貞擔任永遠榮譽會長,呂䏈鳴連任監事長,中聯辦協調部部長朱文、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會長曹甲昌、騰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梅先明及本會會員超過300人出席同賀,共同見證,場面熱鬧。
朱立夫:考察灣區了解營商情況
朱立夫在致辭中表示,目前紡織業界正面對中美貿易摩擦、內地工資高企、環境污染日益嚴重、香港政改等嚴峻挑戰,令經營百上加斤;同時,紡織工業即將迎來4.0時代,即是通過跨行業的合作,應用科技與工業的結合來完成量身訂做與批量生產。
他續說,作為新一屆會長深感責任重大,未來希望可以得到會員的支持,共同出謀獻計,為紡織業界同仁在資訊及技術上提供支援,令香港紡織業再次蓬勃起來。 同時也將組織考察團,到訪「一帶一路」各國,組織訪京團,以及以商會名義參加外國紡織品展覽會,為中小企會員推廣產品,並利用香港貿易發展局平台幫助會員推廣業務。
他亦提到,大灣區發展為香港廠商目前的重要方向,任內將會多安排到訪大灣區城市進行考察及交流等活動,並與當地政府對接,讓會員了解當地的營商情況;還會與大灣區專業技術學校及科研單位合作,為將來在當地聘請人才作好準備。
曹甲昌:拓非洲市場迎新機會
曹甲昌表示,在改革開放初期,香港紡織服裝業對內地紡織行業給予了極大的幫助,也為現在的合作打下基礎,希望將來能夠在「一帶一路」倡議和大灣區機遇下,兩地能夠共同努力,齊頭向前。
他續說,縱然現時受國際經濟環境影響,國際貿易需求不斷下降,使行業發展進入寒流期,但相信在國家和特區政府領導下,大家都可克服難關;並計劃未來會去到非洲開拓市場,把更多企業帶進去,為行業帶來新的機會。
呂䏈鳴致辭表示,近年本港經濟及紡織業經營環境相對困難,為協助各位會員應對這一狀況,該會將舉辦各式交流團及研討會等活動,並透過《香港紡織報》提供適時及有用的資訊,以協助會員分享心得及資源,發掘出更多商機及應對策略。
香港紡織商會 基斯
中紡商會參觀中大集團 朱立夫介紹智能製造
2019年12月17日,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曹甲昌會長赴香港中大實業有限公司調研。由本會新任會長、香港中大實業主席朱立夫博士介紹中大在智能製造、自動化生產方面的設備,及與香港理工大學、東華大學等兩地頂尖研究中心合作,開發先進紡織機械設備,生產無縫面料、功能性面料、醫療紡織品、個性化定制產品等高附加值產品的策略。曹會長與朱博士就企業轉型升級及全球化佈局進行了交流。
同日下午,曹會長出席本會十二屆會董會、監事會就職典禮及「工業4.0和科技引領紡織未來研討會」,並在會上發表演講。曹會長表示,希望兩地紡織服裝產業繼續加強合作,在智能製造、設計研發、國際營銷渠道和品牌建設等方面聯動發展,深度開發產業鏈全球佈局、共同開發海外市場,拓展行業新的突破口和增長空間。
另外,12月16日曹甲昌會長與朱立夫博士、本會永遠榮譽會長黃永正及蕭盧慕貞會面,就進一步促進兩地紡織服裝行業交流合作、共同組團赴海外開拓市場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香港紡織商會 蘇文華
帶你看看印度如何零排放
隨着環保政策的日趨嚴格,紡織印染行業面臨着極大的挑戰,印染已經成為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痛點所在。高效低成本地解決紡織印染廢水問題,是實現紡織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從目前相關處理技術現狀及行業發展前瞻性研究態勢看,印染行業綠色生態化發展正在成為趨勢。今期「紡織創新大潮流」,介紹來自意大利的先進廢水處理公司Hydrotech Engineering,如何利用最先進的半透膜和生物技術,為紡織工業上的廢水實現再循環、再利用、和零排放。
印度市場領先
Hydrotech Engineering於2001年創立,業務包括設計、製造、安裝和管理廢水處理設備。由於掌握了紡織污水處理的技術,該公司在世界各地都有相關業務。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紡織工業界,銷售額首五位的公司都在使用該公司的技術。透過他們的零排放技術,每天處理超過100,000立方米的廢水排放量,避免全部排入當地水道。
本報今期介紹該公司在印度為處理廢水而建成的項目,一天可處理流量達3600立方米、COD 2200ppm、TDS 2000ppm。生物裝置上備有冷卻裝置、氣網、鼓風機組、沉澱池、離心機等設備,能處理柵格篩濾、均質處理等需要。至於過濾裝置方面,過濾廠房能處理多介質過濾、毛細管超過濾及多段式反滲透過濾。
經濟效益
該公司的基本工況序列分為六種,包括一)均質化和冷卻、二)泥漿活化:生物性的COD/TSS/TOC移除;水的薄膜處理前準備工作、三)安全性預過濾(MMF 多媒介纖維或微纖維過濾):大份子去除,超精細薄膜保護、四)超細過濾(毛細管/超細纖維):移除所有懸浮物、五)軟化劑:以化學方法處理水以適應反滲透工序、六)多段式反滲透:完全固體移除和濃縮,以最低的能源消耗達致最大量的回收。
處理污水濃縮液的過程方面,Hydrotech Engineering備有多效蒸發器、納米過濾 + MEE及海洋排放三種處理方式。由於該公司有效控制技術成本,成功在印度搶佔市場,與行內競爭對手相比,該公司的污水排放成本平均降低了45%,這使Hydrotech Engineering零排放成為印度市場最具競爭力的技術。 該公司的模組化銷售模式,使大小工廠都能實現零排放,目前,他們的客戶處理範圍從50到1000立方米都有。
香港紡織商會 蘇文華
邁向創新及科技發展(三):香港紡織及服裝業相關的香港科技公司凝聚力量
香港經濟主要依賴物流業、貿易業、金融業及旅遊業,近年隨着環球經濟不景氣,這幾個行業呈向下趨勢;香港特區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創新及科技」,希望能夠吸引創新及科技公司在香港發展,利用香港的國際貿易及經濟的良好關係、科研人才雲集、大學及研發機構所提供的創新及科技支援,融資、高科技儀器的轉入、國際創新及科技的積極合作等等優勢,務求與國際接軌的新經濟動力,令香港經濟不再完全依賴物流業、貿易業、金融業及旅遊業等。
現在,香港科學園建基於在全球科技革新進程中,他們認為香港有其獨特優勢和地利,借助香港現時的優勢,香港科學園重點吸引香港科技公司入駐的主要五大科技領域,包括*:
1.生物醫藥
2.電子
3.綠色科技
4.資訊及通訊科技
5.物料與精密工程
經過我們的資料搜集、聯繫及調硏、獲悉在香港科學園重點發展上述五大科技領域,惠及入駐的香港科技公司,而他們其中可支援香港紡織及服裝相關的科技如:
1.紡織材料如自動清潔及多功能性物料;
2.紡織助劑如防蚊、防蟎、防菌等功能性紡織助劑;
3.生物醫藥如開發生物醫藥材料及相關感應器,應用於智慧紡織品;
4.綠色科技如解決紡織及服裝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工業廢物、污水及污氣處理;
5.資訊及通訊科技,如提供紡織及服裝行業大數據系統建立,對智慧製造及機械人系統的開發等。
香港紡織及服裝業相關的香港科技公司在香港科學園的凝聚力量,激發了創新及科研動力,包括:
1.增加與香港大學及研發機構的科研項目的合作性,包括應用他們的科研項目成果及商品化,扶助香港經濟及就業率;
2.培養香港科研人才;
3.支援香港紡織及服裝企業的嶄新科技、產品及服務的發展,增強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4.應用香港特區政府的「創新及科技基金」來開拓香港自主研發的嶄新紡織及服裝相關的應用科技,令本港科技公司在研發領域上可以不斷提昇;
5.增加高端人才的就業率及在香港有發揮材能的機會。
香港紡織及服裝相關的科技公司的成長及凝聚,是着重於香港特區政府對創新及科技的政策,香港及香港周邊創新及科技市場的需求而以商業行為產生的,及香港的創新及科技的基礎建設及資源(包括科技人才),香港科技公司的凝聚力亦大大支撐了香港紡織及服裝企業在創新及科技領域上的提升!
香港紡織商會榮譽顧問 何繼超博士
*資料來源:香港科學園網址:https://www.hkstp.org/
國際短訊
疫情嚴重影響孟加拉紡織業
受到疫情影響,今年1月1日到2月21日,孟加拉從內地進口的貨物數量和價值分別下降了20.87%和8.29%,紡織企業使用的原材料46%都來自中國,因而受到嚴重影響,無法以原先從其他替代渠道進口到替代品,而當地原材料及其他相關材料加工企業卻趁機提高了產品價格。
美國服裝進口內地佔比大幅下降
2019年四季度,美國服裝進口的大部分類別中,中國內地佔的份額大幅減少。美國對內地服裝加徵15%的關稅,導致內地在棉製服裝類的佔比大幅減少,其他產地服裝則取代中國。在人造纖維類別中,美國買家無法輕易更換供應商,中國佔比的下降較為有限,單價只下降了5.3%。
澳洲:下年度棉花產量或明顯增加
一度被山火肆虐的澳洲,隨着持續降雨,終於全部熄滅。截至2月13日的一周,澳洲東部沿海地區平均降雨量在100毫米上下,土壤水分已經明顯增加。灌溉田的棉花產量有望恢復到100萬包的水平,甚至達到更高,而旱地田產量也會增加50-70萬包,澳棉產量有可能恢復到200萬包以上。
日本服裝銷售遇危機
隨着環保意識的增強,日本二手服裝店越來越多。日本最大時尚集團之一恩瓦德(Onward)公佈的2020年2月業績預測,淨損赤字高達240億日元,該公司已關閉日本國內收益不好的品牌店鋪600家。另一日本著名服裝企業三陽商會也預計今年上半期營業損失將達到8.6億日元。
香港紡織商會輯
疫情下中國紡織外貿的“危”與“機”
新春伊始,就在業界剛剛為中美間簽署第一階段協定、美方降低或取消了對我部分產品加徵關稅而鬆了一口氣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疊加春節假期因素,我國各行各業受到較大影響,紡織服裝出口供應鏈和產業鏈也被按下了暫停鍵。
為應對嚴峻疫情,各地實施了嚴格的交通物流和人員管控措施,導致節後外貿企業和工廠的復工復產面臨重重困難。一是“人”的問題。紡織服裝業外地農民工佔比較大,人員返回困難,各地對外來復工者大多有14天的隔離措施,且禁止疫情嚴重地區人員的進入,人員難以完全到位。企業復工有嚴格的防疫要求,防控物資缺乏,工人的生活保障和衛生檢疫也面臨挑戰。二是“物”的問題。疫情的影響導致上游原料不能及時到位,下游工廠也無法正常生產,物流、倉儲、報關、國際運輸等都受到影響,全面恢復需要一定時間。一些外貿加工廠轉型生產防疫物資,不僅擠佔部分出口產能,也更加劇了常規紡織服裝出口原材料的供應短缺。三是“錢”的問題。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短缺現象普遍,停工、訂單取消造成的直接損失巨大,邊防疫邊生產,防護用品和防疫措施帶來的額外成本增加可達一至兩成。四是“路“的問題。世界各國大量航班停運導致的國際貿易活動停滯,截至2月29日,針對疫情採取入境臨時管制措施的國家和地區多達142個,人員出訪、國際展會、客戶來訪、驗貨跟單、樣品寄送、外貿洽談等受到極大影響,更遑論客戶信心。
近期,湖北以外地區疫情形勢積極向好,多個省市新增病例保持零增長,中央強調要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為穩就業、促增長,各部委密集出台政策支援外貿企業復工復產,保障全球供應鏈中有重要影響的龍頭企業和關鍵環節恢復生產供應;多地政府點對點跟蹤推進工作機制,實施多項務實舉措,助力外貿外資穩健發展。截至2月底,浙江、江蘇、山東、廣東和福建等主要紡織服裝出口地區的規模以上企業復工率均達90%以上,柯橋中國輕紡城、義烏小商品市場、常熟服裝城等大型商品交易集散地也已重新開門迎客,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交通聯動機制為地區間物流運輸提供保障,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恢復呈現向好局面。但同時,紡織服裝業也承受雙重壓力,一是佔行業絕大多數的中小民營企業面臨資金鏈和供應鏈兩難,既想儘快復工,又擔心疫情蔓延。據工信部資料,截至2月26日,全國中小企業復工率僅32.8%,大大低於大型企業;二是復工率不等於復產率,企業雖然復工運轉,但要恢復100%的產能,仍需等待人員的全部到位和上下游供應鏈的全面恢復。
從國際市場反映看,一方面Nike、Puma等國際大品牌表示疫情將對短期業績產生實質性影響,另一方面,H&M、Primark等快時尚品牌稱疫情尚未造成供應鏈方面的較大延誤。近期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已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病例,預計將對國際經濟和消費需求產生實質性負面影響。國內外因素疊加,我國紡織服裝行業今年的外貿形勢將面臨更加嚴峻複雜的局面。 儘管風險挑戰不斷升級,我紡織服裝業和外貿出口的未來仍存在發展機遇和巨大潛力。目前從國內政策到外部環境仍有諸多亮點:中國經濟繼續保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政策着力點仍是“穩增長”。中國紡織服裝企業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進一步提升,主動加快提質增效,在產品設計研發、工藝創新、品牌建設、智慧製造領域不斷求新求進,鞏固核心競爭力。面對疫情,大批紡織企業積極行動起來,在做好復工防護的同時,調配防疫物資發往重災區,迅速調整生產線轉產口罩防護服,充分體現了中國企業的責任與擔當,也體現出中國紡織服裝業強大的韌性;最重要的是,雖然面臨的形勢日益錯綜複雜,經過多年的開拓進取,在全國紡織人的努力堅守之下,我國紡織服裝產業的基本面良好,製造和外貿的整體優勢仍然存在,行業結構優化與高品質發展的特徵已逐步顯現,從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邁進的步伐依然堅實。
資料來源: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
談品牌-從Supreme談起
Supreme又有新意思,今次是與Oreo合作,Oreo曲奇 變成了紅色,上面壓有一個Supreme Box Logo。當初開售價是8美元一包,每包有3塊。後來在ebay上炒賣,據說最後的炒價是$92,000美元。找資料的時候,我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起初的報導是$15,000,我已經不敢相信,再從不同媒體求證,竟然是$92,000美金,折算港幣就是HK$717,444。
談一點歷史,原來Supreme已經有26年歷史,第一間Supreme 店開在1994年在紐約曼哈頓,老闆的名字是James Jebbia。雖然說Supreme是滑板仔品牌,但原來老闆對滑板也不是很懂,只是喜歡滑板人那種創新,反傳統氛圍。Supreme最為人認識的可能就是店裏那些愛理不理的店員,門外通宵排隊等待購買限量版的顧客。諷刺是,他的限量版似乎沒有停止的。
Supreme的市場定位很特別,以他的受歡迎程度,也應該是主流mainstream,但他又刻意與主流時裝文化有一段距離。以價錢來說也一點不便宜,可以與一些貴價的Designer Label相若,但他的形象又很街頭。我們很多時候形容現在的市場環境,就是很多矛盾。
社會學上有一個概念是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e,意思是在日常不同的社交群組中,都有不同的親疏距離。比喻說,對子女的關懷,太親近或會變成嘮叨,對朋友的豪邁與粗疏也是一線之間。把這概念放在品牌管理也很有啟發性。比如說,顧客服務是否一定要賓至如歸,顧客至上呢?以前念書時,Customers are kings又是否一成不變呢?現今的環境又是甚麼意思呢? 我想大家都有進名店的一些經驗,有些店是令人覺得有一點壓力的。曾與一奢侈品集團的總裁有一簡短對話,他的意思是說,這種一點點壓力的感覺是刻意的,也是品牌形象的一種,就好像去觀賞藝術品時,那種小心,喜悅與尊重。是刻意與顧客製造一個距離。在課堂,教授品牌管理,會討論品牌形象,性格,用擬人法,將品牌本身當作一個真人去想,再進一步想一想,將顧客想像成其中一個社交群組,面對這社交群組要保持一個怎樣的距離,應該是一個不錯的思考。
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講師
廖泳新博士
tcliuws@polyu.edu.hk
受疫情影響 中國棉產耗皆跌 棉價勢不振
據美國農業部(USDA)2月統計,2019/20年度全球棉花市場形勢,產量仍然大幅領先需求,呈供大於需情況,2019/20年度預計產量2641.7萬噸,消耗量2591.2萬噸,兩者大致相若。美國和印度的產量大幅回升,美棉反彈達9.5%,但巴西和巴基斯坦預計產量卻回落2.3%和13.2%。具體特徵如下:
中國產耗皆跌:作為全球第二大產棉國,本年度中國棉花產量預期593.3萬噸,較上一年度減少近2個百分點。其中收穫面積預期5175萬畝,較上一年度(5250萬畝)略減1.4%。單產預期114.7公斤/畝,也為近3個年度最低,主要是主產棉區新疆受天氣因素產量受損。消費量方面,受中美貿易摩擦和新冠疫情影響,本年度中國棉花消費量預期816.5萬噸,較上一年度減少5.1%,為近4個年度以來最低。
消費下降預期:期末庫存環比增加55.1萬噸、同比增加46.5萬噸,本來接近產需平衡的中性狀態又開始向累庫存傾斜。其中,消費量的減少主要來自中國和越南,USDA預計中國消費量環比減少至816.5萬噸,越南消費量減少至148.1萬噸,這其中可能包含新型肺炎疫情帶來的消費下降預期。USDA認為全球貿易也出現降溫,全球進口總額環比上月下調6.2萬至948.2萬噸,全球出口總額環比上月下調6.6萬噸至948.1萬噸。
巴西棉替補性強:巴西近幾年在棉花加工的投資擴大、設備更新、軋工水平持續提高,因此預計2020年巴西不僅棉花產量再創新高,而且等級、品質、含雜、異纖等各項指標上升,對美棉、澳棉的替代性進一步增強。2019/20年度巴西棉的產量、出口量分別為276.5萬噸、193.8萬噸,其中出口量較2018/19年度增加62.8萬噸,同比增幅達到47.94%,巴西的主要出口市場是東南亞、中國及孟加拉國等。
後市還看疫情:考慮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及其潛在後果將降低中國的消費量,USDA 下調2019/20 年度中國棉花消費量。短期棉價缺乏大漲基礎,需密切跟踪紡企復工及疫情防治進展。外棉方面,中國疫情影響或進一步使得棉花消費承壓。
香港紡織商會 謝軒
騰飛科技:科技創新帶領紡織業走出困境
騰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及董事長、總經理梅先明先生日前來港出席香港紡織商會第十二屆會董會、監事會就職典禮,以「科技創新 引領紡織未來」為題發表演講,同會董會員分享如何憑藉創新精神、前瞻戰略眼光和善於把握市場脈搏的敏銳意識,自傳統紡織業走出困境。
三大改革方向
在引領行業技術創新上,騰飛科技可說是極具代表性的典範。騰飛總部位於中國上海,是中國內衣行業的百強企業,海外業務已遍及美洲、亞洲、歐洲、大洋洲等世界各地。梅先明指出,目前傳統紡織企業面對各種困境,包括中美貿易戰、消費降級及環保、消防合規趨嚴等。
梅先明朝三大努力方向,帶領傳統紡織企業走出困境,首先是致力尋找銷售新渠道,突破傳統銷售模式。新渠道包括:建立直銷/垂直電商平台、把握新渠道社交電商(例如:微商、抖音、快手等),與及重視跨境電商。其次騰飛集團致力打造把握新技術,包括三大方面:產品數字化、智能化和發展「可循環新材料」。第三,梅先明推動企業創新。主要四個重點:首先是「數據化」,以數據化驅動產業製造能力升級;然後是「智能化」:工廠實現柔性快返;之後就是「產品創新」:包括建立創新工藝,進行產品迭代升級;最後是「制度革新」:包括決策制度創新和信息管理制度創新。
騰飛科技的創新之路
談及發展理念,梅先明相信騰飛的歷史值得香港同業參考。騰飛成立於1997年,以「用科技創新應用,構建未來產業生態圈」為信念。通過新材料技術及創新技術的完美融合,為客戶創造出更多符合未來消費升級的高端智慧產品。目前該公司有三大生產基地:湖南產業園(功能運動/BONDING 工業基地)、崑山產業園(數字化紡織+3D打印工業基地)和海安產業園(新材料工業基地)。
為支援科技研發,騰飛擁有兩大研發中心:騰飛中國崑山研發中心,有60名研發人員,主要研發新材料、智能穿戴;位於德國的騰飛斯圖加特研發中心,有42名研發人員,主要此從事液態金屬/矽膠/尼龍打印。
三大策略:新材料、3D打印及智能穿戴
梅先明指出,騰飛在技術發展有三大策略:新材料、3D打印及智能穿戴。「新材料」方面,騰飛推出了「SOLA仿生科技」,有蜂巢結構的六菱形織造。SOLA的高分子纖維技術可以通過普通滌綸布料複合壓模而成,透水透氣,而且洗水25次後不變形,不塌陷,能夠保證縮水率在0.2%-0.3%,具有強力承托、耐黃性、環保無毒、舒適輕盈、吸濕排汗的特性。
目前,該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女士內衣、運動內衣和模杯上,並且能夠應用在填充類服裝上,同等重量與體積下,保暖的克洛值比羽絨高25%。另外也可以進入家居產品中,在家居床墊、枕頭以及服飾中的應用上。
3D打印方面,騰飛德國斯圖加特研發中心研發出「伸拉特3D打印技術」,這是能在面料上形成3D打印效果,來局部改變面料固有特性、賦予面料特殊的裝飾和功能的一種創新型應用技術。通過該技術,使面料擁有更優良的支撐性與塑形效果,不容易走位。「伸拉特3D打印技術」可被廣泛使用在女性的內衣、運動功能衣、護具等,具有無痕、親膚、舒適等特性。並且,經過2000次的拉伸抗疲勞測試後,鬆弛度不變,恢復率達到99.5%,應用在女性運動產品上,可以展現最完美的線條。
智能穿戴
梅先明預見了穿戴智能設備在內衣領域的作用,並在該領域邁開了具有探索價值的一步。騰飛科技研發的「柔性傳感技術」採用液態金屬為原材質,通過3D打印技術打印到服裝上,可彎可折、可拉伸、超低阻抗、回復性好,可拉伸150%,耐機洗50次,是目前最柔軟的智能服裝技術。因其良好的柔性和拉伸回彈性,所以它對面料的選擇範圍甚廣。可應用於運動領域,可以根據面料的彈性來選擇自身的拉伸性,並且採集的數據不會因拉伸而受影響。
「柔性傳感技術」透過極速數據傳導,能應用在「心電服裝」,讓心電長期監測成為可能。騰飛科技的Body+智能心電運動系列,具有業界體積最小重量最輕的高精度心電、呼吸信號採集系統,加上業界最輕薄柔性打印傳感器,結合心率監控模塊,追蹤記錄身體狀態,實現高效安全運動,設備能緊貼人體,持續、精準、穩定的採集身體的心電、心率、呼吸率與卡路里等數據。
EMS電脈衝服裝
「柔性傳感技術」更可以應用在EMS(電脈衝)服裝上,EMS服裝是當下健身界最受關注的體驗項目,通過模擬神經生物信號,直接作用於肌肉深層同時激活全身90%以上的肌肉,一般健身者進行20分鐘EMS訓練,即可獲得傳統有氧訓練120分鐘的體能消耗和運動效果。EMS訓練具有短時、高效、安全零負重、 可定向強化等特點,讓健身可以隨時隨地輕鬆完成。 但目前市場上的EMS電脈沖服舒適性能不太高,線路直接曝露在外面,腰頭還需要背一塊大大的電池,體驗感較差。騰飛科技研發團隊用第四代柔性傳感取代電線隱藏於EMS服裝內部,不僅可拉、可彈、可水洗,對人體帶來的作用和原有的電線一樣。而且,現在的技術已經可以將電池做到80G重量以內,運動使用的過程完全沒有束縛感。
香港紡織商會 蘇文華
揉合時裝與芭蕾藝術將時裝「舞入」人群
推動時裝業界的發展,創新與創意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一個嶄新的合作組合 — 時裝與芭蕾藝術,早前為大眾呈現一個全新創意跨界合作項目 — 「WearDance」,為時裝業界帶來無限可能。
由香港芭蕾舞團主辦、本地非牟利時裝推廣機構Fashion Farm Foundation合辦,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贊助的全新項目,於2019年11月至12月期間在1881公館及南豐紗廠舉辦一系列的活動,包括時尚芭蕾表演、舞動時尚展覽、時尚講座及舞蹈服裝設計與製作工作坊。
突破傳統框架 時裝與舞蹈融為一體
其中時尚芭蕾表演的環節,來自香港芭蕾舞團的專業舞者穿上由六位本地新晉時裝設計師品牌所設計的型格時尚服裝,演繹由九位著名編舞家精心編排的全新舞蹈,為觀眾帶來一場別樹一格的「時裝秀」。
有份參與的新晉時裝設計師品牌皆表示這場「時裝秀」有別於以往,不僅為舞者設計服裝,更考慮到表演時身體大幅度的擺動,因此在時裝設計的美感與功能性上需取得平衡。在設計過程中,不只要將個人風格展現,另一方面需與編舞家配合,把編舞家的概念融入服裝中。項目提供了渠道,讓年輕設計人才發揮創意及展現才能,向大眾傳達設計背後的故事,把自家設計走入人群。 時尚與舞蹈、設計師與編舞家、設計師與舞蹈員,不同的創作藝術表演單位合作,產生的化學作用及火花為時裝業界帶來創新和突破,亦推動跨界彼此互動及學習,促進時裝產業多元化發展。
資料來源:香港羊毛化纖針織業廠商會
香港消息
財政預算案支持再工業化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月26日公布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政府會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二十億元,推行「再工業化資助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生產商在香港設立新的智能生產線。政府亦會向香港科技園公司增撥二十億元,把一幢位於元朗工業邨的舊廠房改建為「微電子中心」,提供現代化生產設施。
1月零售銷售大瀉近21.4% 去年全年跌11.1%
本地零售數據連跌12個月,據政府最新統計,1月零售業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78億元,按年大跌21.4%。去年全年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4,312億元,較2018年全年跌11.1%;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則下跌12.3%。12月服裝的銷貨價值大跌28.9%;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跌21.6%。
政府設防疫抗疫基金 資助零售業56億
政府2月提出涉款共300億元的防疫抗疫基金,協助受疫情影響的業界和市民,當中涉款最大項目為56億元「零售業資助計劃」。政府已初步訂出資助零售業方案,申請者只需提交簡單資料如商業登記、店面近照、強積金供款等證明,預料1至2個月內可開始向每間零售商戶發放8萬元資助。
1月整體出口貨值按年跌22.7% 進口減少16.4%
政府統計處25日發表的對外商品貿易統計數字顯示,今年1月份本港整體出口和進口貨值均錄得按年跌幅,分別下跌22.7%和16.4%。今年1月份錄得有形貿易逆差306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10.2%。政府發言人表示,商品出口在今年1月錄得顯著按年跌幅,部分原因是農曆新年今年在1月底,去年則在2月初,對數據造成扭曲。因此,待取得2月份的貿易數字後與1月份的數字合併分析,將能更清楚反映實際情況,特別是區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外貿表現的打擊。
香港紡織商會輯
三面夾擊 港紡織出口雪上加霜
香港局勢動盪,加上中美貿易摩擦持續,香港貿易備受壓力。去年全年紡織品、服裝(下簡稱紡衣)出口數據強差人意,跌幅加劇,預料疫情影響下將進一步抑制香港的出口表現。
2018年全年香港紡服出口只微跌3.3%,原因除了當年全球需求強勁,更因為有些出口商提前出貨以避開美國加徵關稅。但2019年香港紡衣出口1463.22億港元,較去年同期減12.1%;其中服裝出口962.24億港元,減幅11.3%;紡織品500.98億港元,跌幅更達13.5%,唯獨本地紡織品出口呈微升勢頭,升4.3%,為9.5億。
就傳統市場而言,香港對美國、內地及歐盟的出口分別下跌19.8%、12%及17.8%。亞洲發展中市場方面,香港對東盟的服裝出口錄得7.9%的強勁增長,原因之一是貿易戰帶來的區域整合程度加大、朝東南亞發展的勢頭繼續加快,以及消費品需求增加。過去十年,隨着內地和發展中亞洲各經濟體的快速發展,港商的市場版圖已逐漸起了深刻的變化。以總貨物貿易量計,內地和美國是香港最大的貿易伙伴,東盟則取代歐盟成為香港的第三大貿易伙伴。
紡織業曾是香港主要的出口創匯行業之一,佔2018年總出口1.4%。但香港紡衣出口結構早已由本地產品出口為主轉為經港轉口為主,目前兩者比例接近1:99。隨着本地紡衣生產式微,出口已成微不足道,近年金額亦徘徊不前。
香港紡織商會 余青
紡織新技術—不含全氟化合物的天然再生疏水表面處理材料
持久疏水處理賦予紡織品拒水性能,提升相關產品的價值。以往,疏水功能一般是通過將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等全氟化合物應用於紡織品上來形成。
然而,全氟化合物有兩個重大缺點:首先,這種化合物不可生物降解;事實上,有研究顯示全氟化合物可在生物體內累積,且對海洋生物有害。其次,全氟化合物被視為對人類有致癌風險。因此,世界各地逐漸禁止在紡織品中使用這種材料。市面現有不含全氟化合物的疏水產品普遍採用矽樹脂、蠟、PU等非天然的合成聚合物而成。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透過經由早前開發的水熱處理方法,將棉和聚酯混紡中的棉分解為纖維素粉末,再利用這種天然纖維素粉末來開發出無氟疏水表面處理劑,經過化學處理步驟後,這些再生纖維素粉末便成為具有疏水功能的表面處理劑。透過用浸軋烘乾固化或浸塗方法,便可以把表面處理劑應用在布料上,其疏水性能有望媲美現有的市場產品。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
總監(項目發展)姚磊博士
陳亨利當選紡織業聯會新一屆會長
香港紡織業聯會於週年大會上,選出新一屆理事委員會成員。原會長司徒志仁卸任並獲委任為名譽會長,本會永遠榮譽會長陳亨利獲選為新一屆會長,劉敏姿、陳永安及羅正杰則獲選為副會長,任期兩年。此外,本會會董兼秘書長蕭勁樺亦為該會理事。
陳亨利上任後感謝業界支持,冀能促業界與內地交流,推動業界加深了解國家大政策尋新出路。「上年兩會後,我曾經向會員講解粵港澳大灣區、減稅降費等政策。這些國家大政策對廠家都有切身的影響,大家反應非常熱烈。我任內會加強這方面的工作,亦打算邀請不同專家嘉賓向業界分享,促進國家和香港業界的交流。」
香港紡織商會 余青
口罩荒背後 港已研發可水洗口罩
不要低估創新科技對香港的影響。近日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口罩全球供求失衡。原來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早已研發「可水洗衞生口罩」,更於2018年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的肯定。日前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總監(項目發展)姚磊於訪問中透露,該口罩有望於短時間內投入市場,也有機會於香港生產。
生產最大難題在原材料供應
現時全球每年即棄口罩的使用量十分大,其中一個原因便是希望減少即棄口罩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該中心研發「可水洗口罩」,透過採用可殺菌、過濾及支架材料,令口罩既可阻隔細菌,又可清洗重用。在20次標準「機洗」後,仍可符合美國ASTM F2100 Level 2的口罩標準,意味水洗20次後,在細菌過濾(BFE)和微粒過濾(PFE)方面,都有逾98%的效能。「即棄口罩一般會有防水層,可以減少飛沫附在口罩的機會,但『可水洗口罩』採用的是不同的機制,包括透過抗菌物料直接令微生物失去活性、用靜電吸附微生物及微粒,以保護用家。」
該口罩性能如此優異,卻遲遲未面世,原因之一在於生產成本較高昂,最近武漢肺炎疫情某程度上加速了該口罩的商業化,研發中心現時已跟一間香港公司和一間內地公司緊密合作,希望在半年內,或近月就可以將口罩推出市場。姚磊補充,該技術未正式授權給兩間公司,不過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授權,甚至不是機器和人手,而是如何取得相關原材料。她指,口罩生產需要過濾材料、無紡布、抗菌紡織品等,但這些材料世界各地正搶購、在內地也被政府嚴密管控,很難取得,或令口罩生產計劃受阻,不過合作生產商也跟他們表示,不管是次生產是否可趕及應付疫情,對該產品長遠在個人衛生用品市場的前境都十分看好,一定會大規模生產。姚磊補充,「可水洗口罩」要在香港大批量生產口罩,其中一個問題是要找到用加瑪射線消毒的配套。現時香港消毒配套較少,他們正努力尋找相關的資源。
香港紡織商會 余青
聚焦紡織新潮流 深耕工業4.0
專訪利興紡織董事長梁源
「我們不可以改變風的方向,但我們可以掌控船帆!」利興紡織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興紡織」)董事長梁源用一句話總結經營從事紡織業28年經驗。興趣是於海上乘風破浪的他,在業務上一樣要在藍海上隨機應變,「我改變不了大環境,但不管大環境如何變化,我也懂跟着應變!跟着變化而改變經營策略!」梁源自信地說。
科技領跑
梁源1991年畢業後,進入一間大型港資紡織企業下屬內衣廠工作。在這裡,他連續工作17年,擔任採購、物流及工廠管理等職位。因此積累了多年的工作經驗、廣泛的人脈關係、布料行業的熟悉。他於2008年創立利興,生意模式是與終端客戶一起開發新貨品,再指定給客戶的合作夥伴採購使用,「利興公司要成為『耐高溫模壓成型布料細分行業』的領跑者。」梁源說。
21世紀創立的紡織業,科技是最重要的元素,喜愛新事物、新嘗試的梁源非常重視。「研發是企業生存之源,只有適時的新產品,才能贏得客戶、贏得市場,讓企業持續發展,也是紡織行業必走之路。」梁源指出。傳統的紡織行業,須依賴熟練的工人、師傅的經驗,由於依靠人工管理,生產效率低,成本高昂及產品質量異常性高。為此,利興引入科技紡織,在越南的工廠引入智慧化及數字化管理,如:ERP系統、MIS系統等,減少人工作業,效率得到提升,產品質素更穩定。成本有所下降,交付貨期縮短,增強了企業競爭能力。
但是,轉型過程並不容易,香港很多紡織企業也正在經歷過這過程。梁源分享其中心得,「將傳統紡織業轉型成智慧化數字化企業,首先要更換及添加現有電腦設備,與區域聯網共通應用,同時更換及增加水、電、氣、熱油等智慧化錶作管控,使用自動化閥門,添加上智慧化硬體設備。其次,配備 ERP系統及MIS系統,並聯區域伺服器及互聯網伺服器,形成資訊化系統。最後,還要致力培訓職工熟識使用數字化智慧化操作糸統,利用科技作企業轉型升級。」
重視環保 人才培育
紡織材料及染整製造,會造成環境污染,傳統染整行業是耗用大量水資源的企業,排出大量化學廢水,令世界環境受到損害。現時全球需要健康的生態環境,全賴企業對環保觀念的不斷提升及產業改造,故環保生產是紡織行業必行之路。梁源一直很自豪自己組建了一組「在世界上有領導性的超臨界行業科技團隊」,在環保創新科技跟隨世界潮流,進入新領域。
從利興創立開始,梁源便與香港大專院校及國內尖端超臨界流體科硏團隊合作,共同硏究「零排放染色機械」。歷時十年不斷改造,2018年,利興成功硏發「零排放超臨界二氧化碳染色系統」,並量產製作機器。此技術目前為環保染整行業的尖端技術,大大增強了企業競爭力,讓業務得到進一步增長。
憑着「科技」和「環保」兩大要素,利興在創立短短十年中,已先後在內地及越南建立紡織工廠;尤其是越南工廠,能成功轉型為智慧化工廠。利興要面對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人員的整合及培育,保證企業得到持續性發展,有賴梁源堅持培訓員工增值。「紡織類科研人才短缺,需要自已培育,有時造成研發進程受阻。」公司管理人才及科技人才的培育,跟不上公司發展步伐,令梁源不時感到挑戰,但他堅持以工業4.0為目標,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保障產品質量。「我不斷培育年青人去學習現代化工廠管理,利用工廠轉型升級,將生產管理系統改為數字智慧化,讓他們有興趣投入。」
香港紡織未來 繫於科技
香港從五十年代起,紡織業巳興旺發展,後來遷移到中國內地,得到快速壯大,現時又持續轉移到東南亞及非洲等國家。回應香港紡織業在發展上遇到挑戰,梁源首先希望紡織業可以向香港社會貢獻價值。「香港紡織業在全球有不可被替代的地位,因為業界有着豐富的國際紡織經驗及國際貿易經驗人才,有專業的培訓機構、良好的營商環境、自由的金融體系,可以吸引大量人才。積極發展紡織環保產品,企業轉型升級為智慧化現代工廠,行業肯定可以擴大發展,為香港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以及創造更大貿易財富,並帶動金融業再次發展。」梁源滿懷希望地指出。
他認為,香港紡織業現仍然處於領導地位,因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自由貿易中心,擁有出色的管理人才,有良好的服務意識,有靈變的轉型思維,並可吸引全球科技人才。而且國際資訊交流快捷,多國服裝品牌都在香港設立亞洲總部。他指出這是香港紡織業賴以興旺的競爭優勢。未來主要通過科技紡織產業技術轉型升級,香港紡織業發展潛力依然巨大。「我們需與時俱進發展,組建上下游垂直式供應鏈,通過環保智慧化科技轉型升級,才能成為可持續性發展的行業。」梁源說。「將紡織零售業改為線上線下一體化,形成互聯網現代化行業,可吸引更多年輕人入行,讓行業可持續性發展。」
香港紡織商會 基斯
貿易戰暫停 對港禍福難料
隨着中美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並且在2月14日生效後,中美貿易糾紛第一階段可說是塵埃落定。但香港紡織業界擔心,香港會否受內地採購承諾影響而受損。彭博社於12月尾報導指出,由於美國目前並不將經香港轉口進入內地的貿易計入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內地可能會轉移經香港的貿易至內地,以實現對美貿易承諾;又指內地考慮調整貿易路線,將目前途經香港的進口貿易,改為直接輸入內地港口,此舉可讓每年約100億美元自美國進口、經香港轉運的商品,直接計入內地的貿易帳戶,從而提高進口規模。業界希望內地政府可以謹慎權衡處理,因為上述做法一旦成真,可能會進一步衝擊本港艱困的經濟。內地商務部暫未回應這些說法。
目前,美國3000億美元4A清單加徵關稅已從15%降至7.5%。但是,關稅戰距離終點還有漫長的路程,價值3600億美元的中國貨(以2017年中國出口美國計算)仍要向美國繳付高關稅,當中2500億美元貨品須繳關稅25%,約1100億元貨品則繳7.5%。同樣地,美國貨進口中國,也須繳付高昂關稅。中美雖然會盡快推展第二階段談判,但由於預計談判會非常艱鉅,要有結果十分困難,一展開下一輪談判後估計中美關係或會對貿易帶來不良影響。
香港紡織商會 基斯
撐住企業解燃眉之急
2月底,財政司司長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派發一萬元是廣大市民最關注的,亦是一場及時雨。筆者促請特區政府簡化程序申請,盡快將現金發放到市民手上。同時,為紓解企業經營困境,特區政府應該以「撐住企業、保住就業」為方向,避免企業倒閉或裁員潮,讓市民繼續「有工做、有飯開」。
受中美貿易戰和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不少在內地設廠的同業向我反映,因應內地各省市的防疫措施,廠房復工遇上很大的困難,包括勞工短缺,難以召集工人返回崗位;運送物資關卡重重,航運貨運大受影響;被客人取消訂單等等,加上內地復工批核嚴謹,有行家只能有限度復工,甚至被迫停工,出現供應鏈、資金鏈斷裂等情況,經營情況十分惡劣。
早前筆者向財爺提議,由特區政府為香港企業提供信貸保證,協助它們向參與計劃的貸款機構取得貸款,同時放寬申請資格,令大、中、小型企業均可申請。筆者十分歡迎,預算案提出在「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推出由政府作百分之百擔保的特惠低息貸款,筆者希望貸款的申請及批核可以加快流程,以解廠家的燃眉之急。
說到底,在經濟嚴冬和疫情陰霾夾擊下,無論大、中、小企業,同樣面對巨大經營壓力,無一倖免,筆者希望特區政府在支援企業時,一視同仁,更可考慮增加對內地港商的支援。
另一方面,筆者樂見特區政府提出一系列措施投資創科領域,亦投放資源研發可重用口罩。過去數年,筆者多次提出,香港科研與大灣區供應鏈結合,將科研成果產業化,市場面向內地及東盟等一帶一路國家。礙於香港土地短缺及勞動力所限,工廠亦已外遷至內地或東南亞地區,很多研究成果難以測試和投入量產,大灣區則可以補足此短板,加快商品化的過程。
就今次疫情而言,目前香港包括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的科研成果已有防細菌、防病毒、可清洗重用的功能布料,如能協助與企業對接,在大灣區量產可重用口罩,以香港自家科研成果,結合大灣區生產力量,應民眾所急。
疫情終會過去,一次性「派糖」可以止痛救急,長遠來說,內地設廠的港商經營越來越艱難,處於進退維谷的困局。近年已有不少港商遷廠至海外,是一條出路,唯投資風險相當大,極需要得到適切的支援。預算案提出,國內外企業可善用香港作為推展「一帶一路」項目的平台,筆者認為內地企業亦可以與香港企業合作,併船出海,結合兩者的優勢,到東盟國家等地設廠生產,進一步開拓零售市場。筆者盼望,特區政府可以踏前一步,為遷廠海外的廠商提供支援。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紡織業聯會會長
香港紡織商會永遠榮譽會長
陳亨利
會務活動
1月,會長朱立夫到北京考察北服時尚產業創新園。2012年3月落成的北服創新園總面積佔地10000平方米,是中關村科學城7個文化產業項目中,唯一的服飾時尚設計產業園,打造成為全球知名的青年設計師聚集中心。朱立夫與北京服裝學院副院長賈榮林交流,介紹了香港紡織商會的發展歷程,同時對提出了合作建議,例如舉辦時裝表演、利用平台推廣香港品牌及企業。賈副院長希望接下來能與香港紡織商會進一步加強交流。
1月20日,香港紡織商會舉行會董會及團年晚飯。會長朱立夫,永遠榮譽會長黃守正、蕭盧慕貞,監事長呂䏈鳴、副會長鄧慕蓮、宋敏之,會董兼秘書長蕭勁樺、副秘書長陳家齡等出席。
1月,會長朱立夫(左一)到訪北京,與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紀朝及副會長瞿靜會面。
香港中大出產防割頭套
內地醫療暴力滋擾事件日益俱增,不但威脅醫事人員人身安全, 也影響民眾就醫權利,成為醫療體系面臨的困難與挑戰之一。香港中大(斯托爾)公司利用Flat Knitting Machine(橫編針織機器)生產出「防割頭套」,除了對利器、冰等堅硬物件有防護功能外,穿着也非常方便,實用性也非常高,厚度均勻,靈活性強,日常穿着的過程中不會限制住行動,有效保證了機動性。產品並且可根據醫護機構要求量身訂造。
香港紡織商會 梅荊
美零售業2019現破產潮 對港商成啟示
去年國際紡衣業者面臨非常大困難,在美國亦出現破產潮。快時尚品牌Forever21於去年9月份申請破產,除此之外還有無數著名品牌包括青少年服裝品牌Charlotte Russe、牛仔服裝品牌Diesel,以及時尚女裝品牌A’Gaci都已遭到同一命運。
會長:同業應突破舊形象
對香港紡織商界而言,這一輪汰弱留強又給了我們甚麼啟示呢?本會會長朱立夫認為,紡衣產品降低售價爭取客源不再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同樣是快時尚品牌,Uniqlo沒有隨波逐流,反而推出以功能性、創新為主的產品,在市場上未逢敵手,生意好到不得了。留意他們現在正推出高科技產品,香港同業應該要突破舊形象,掙扎求存。」他說。
這輪結業浪潮是2018年百貨巨頭Sears和Bon-Ton申請破產保護以來的大型破產案。在美國,越來越多消費者轉向服裝租賃平台Rentthe Runway、個人化造型服務平台Stitch Fix,以及Target和TJMaxx等,是造成上述品牌破產的重要因素。CBInsights的數據顯示,2019年美國共有23家零售商破產,高於2019年的17家,增幅達36%。去年美國零售商共宣佈關閉9,302家店,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59%,也是Coresight Research於2012年開始追蹤這項數據以來關店數量最多的一年。這些關店行動多是因零售商破產引發。申請破產的大型公司數量比去年大幅上升36%。一些零售公司今年是第一次提交破產保護申請,另有許多則是申請二次破產保護,還有的徹底關門大吉。
環保議題崛起 升級改造、循環利用成大勢
有分析師表示,2020年零售業會有更多公司申請破產。 例如,Payless連鎖鞋店將徹底關閉,童裝品牌「Gymboree」商標被Children’s Place和Gap買走,其部份店將繼續營運;全球最大孕婦裝銷售商Destination Maternity也有了新東家,部份店也在考慮繼續營運。 每個零售商的破產路徑有些許不同,有些公司還在通過出售資產、融資等方式試圖重振業務,例如Sears仍在苦苦支撐。
從幾年前稱霸購物商場到去年破產, Forever 21的衰敗帶來不少啟示。其中一點,是環保議題令消費者對快時尚產品的態度發生了非常大的轉變。由於以人工合成面料為主、生產量大而快速,快時尚產業因為製造了大量廢物而遭到了許多指責。年輕人號召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主力軍,呼籲企業降低對環境的致命影響。曾經追捧Forever 21等快時尚品牌的消費者紛紛放棄了這類產品,轉而青睞更經久耐用的服飾產品。Forever 21 等品牌必須展示自己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不僅要通過產品,還要通過行銷手段、企業傳播以及用戶線上參與等等方面。其中一個參考例子,是Zara 和 H&M 在2019年秋季推出了環保系列,並強調目前出現的升級改造、循環利用和租賃服裝等大趨勢。
香港紡織商會 蘇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