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期-选委会纺织及制衣界别分组17人公布纲领
2021年9月13日纺织报 二○二一年选举委员会纺织及製衣界界别分组17位候选人9月2日公佈政纲理念。本届选委会纺织及製衣界界别分组共设17席,只有17位候选人参选,包括方淑君、司徒志仁、朱立夫、邱允恭、吕䏈鸣、陈淑玲、陈爱菁、许彼得、梁嘉彦、黄守正、杨诗杰、杨燕芝、郑文德、刘培杰、萧劲桦、颜金炜、罗正杰(按姓氏笔画排列)。根据8月26日政府发出的《2021年第555号号外公告》,该17人全部获得有效提名,并自动当选。
2021年9月13日纺织报 二○二一年选举委员会纺织及製衣界界别分组17位候选人9月2日公佈政纲理念。本届选委会纺织及製衣界界别分组共设17席,只有17位候选人参选,包括方淑君、司徒志仁、朱立夫、邱允恭、吕䏈鸣、陈淑玲、陈爱菁、许彼得、梁嘉彦、黄守正、杨诗杰、杨燕芝、郑文德、刘培杰、萧劲桦、颜金炜、罗正杰(按姓氏笔画排列)。根据8月26日政府发出的《2021年第555号号外公告》,该17人全部获得有效提名,并自动当选。
2021年6月14日纺织报 香港纺衣业现时正值转型,适逢全球业界都向工业4.0、生产智能化和环保科技发展,争相抢夺商机。香港在纺织研发商品化方面,近年表现越战越勇,香港纺织及成衣中心(HKRITA)最近更在国际发明展勇夺多项大奖。本会呼吁业界把握机会,对纺织科研积极投入,让企业可以优先应用合作成果。会长朱立夫博士更表示,欢迎业界联络本会,向HKRITA介绍参与科研计划。
2021年3月8日纺织报 在中美贸易战、新冠肺炎驱之不去,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消费意欲跌至低谷,同业多慨叹订单暴跌,加上运费急升,直接蚕食盈利,预料艰苦的日子会延续至年中甚至年底。在两地仍未恢復通关下,业务人员来往两地非常不便,受影响层面遍及上、中、下游厂商,对业务造成难以恢復的结构性破坏。本会呼吁特区政府尽快着手帮助两地尽快通关,令业界可以调整后疫情时代的营运策略,为产业復甦与重建铺路。
2020年12月14日纺织报 欧美外需疲弱打击出口业,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正筹划于深水埗成立设计及时装基地,进一步推动香港设计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锐意彷效韩国,打造港版的「东大门」。本会热烈欢迎相关规划,有本会会员表示,目前受疫情影响,区内人流锐减,希望新计划能带来新气象。他表示,长沙湾有成衣出口到中东等新兴市场,冀望布料都能拓阔客源,吸纳更多新客。
2020年9月14日纺织报 内地和港澳疫情目前已显着回落,社会及跨境经贸活动却需求甚殷。本来,商界以为6月初重新开关在望,已准备了一连串的计划,可以回内地倾生意、巡视厂房以至签约等,但特区政府却把封关日期延长,令业界期望落空。纺织业界都欢迎内地、港澳设立「健康码」互认制度,并同步解除强制检疫14天措施。防疫和重启经济活动同样重要,两者要取得平衡。
2020年6月8日纺织报 封城难,开城更难——随着愈来愈多国家逐渐走出疫情高峰期,世界将要面对经济后遗症,两大经济火车头中国及美国增速减慢,全球迎来经济衰退,真正的「痛楚」现在才陆续涌现。
2020年3月9日纺织报 在修例风波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打击下,香港纺织业苦不堪言,面临裁员及倒闭危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本会永远荣誉会长陈亨利呼吁政府帮助纺织业界,建议推出「特别信贷保证计划」,由特区政府为香港企业提供信贷保证,以协助他们渡过疫情。而政府亦已在2月26日公佈百分之百担保的特惠低息贷款,申请期为六个月。
2019年12月17日纺织报 中美贸易摩擦为全球经济发展蒙上阴霾,11月5日,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主办、香港纺织商会协办的「和平发展论坛—中美经贸摩擦对双方及全球经济的影响」论坛,特邀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剖析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所在及应对措施,并邀请香港岭南大学校长郑国汉、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前局长、WeLab虚拟银行董事局主席陈家强,以及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教授雷鼎鸣三位香港重量级经济学者作对谈。活动反应热烈,林教授的真知灼见令人期待,大家亦为一睹林教授的风采兴奋不已。 众所周知,林毅夫教授是世界顶级的经济学者,甚至被认为是最接近诺贝尔奖的中国经济学家之一,在海内外极具影响力。2… [. . .]
2019年10月11日纺织报 专访生产力局 促纺织业界把握 过去一年,香港企业面对外围因素不明朗、内在风险增加,未来一年的经营环境相信荆棘满途。因应最近企业面临的经济风险增加,港府已建议一连串优化「BUD专项基金」的措施,作为企业的「及时雨」。本报今期访问生产力局,介绍业界支援措施。新措施有助中小企更灵活动用资金,以渡过经营难关。
2019年6月10日纺织报 中美贸易磨擦发展到今天,已不是我们商人意愿可改变,美国政府对华的贸易政策多变,今天以中国综合国力来说,必不会轻易作出无底线的让步。 中美贸易战对香港纺织业有什麽影响?说得确实一点香港已经没有大宗纺织工业可谈,两三年前在中国设厂的香港服装商已经面临大批量服装输美的影响,订单转移到东南亚邻近国家势头持续,只剩馀高端複杂或特快货期定单,俗称「短平快」仍留在中国生产。如大幅提高纺织服装关税,所有美国买家已作出最坏打算,纷纷撒离中国。 其他非美国市场的消费者心理无不受贸易磨擦影响,近月中国的布疋市场景况惨淡,为历年少见,美国政府种种手段打压下,中国政府只有咬紧牙根,沉着气应对… [. . .]